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但随之带来的术后脑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3.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促进医德医风建设,是医疗单位常抓不懈的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生存,要发展,不仅要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还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靠优质的医疗服务,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由于受到拜金主义的影响,个别医务人员中确实存在着医德滑坡,医风不正的问题,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甚至成为群众反响较大的社会问题不一,因此,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是我们当前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Bridge Sequence对M1GS核酶体外切割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 ridge Sequence(桥序列)对M1GS核酶体外切割活性的影响,从而为人工M1GS核酶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含大肠杆菌核酶P催化单位(M1 RNA)基因的pFL117质粒作为模板,通过巧妙设计不同的下游引物,经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及克隆基因的体外转录,构建一组具有不同桥序列的人工M1GS核酶。进一步将所构建的上述人工M1GS核酶分别与同位素标记的底物RNA片段进行体外切割试验,并通过同位素扫描成像系统对各M1GS核酶的切割产物加以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HCMV UL54mRNA T7靶位的、四种不同桥序列长度的M1GS核酶,其桥序列长度分别为0n、t6nt、20nt和88nt,并依次命名为M1GS-T7(0)、M1GS-T7(6)、M1GS-T7(20)和M1GS-T7(88)。经体外切割试验证实,M1GS-T7(88)的靶向切割活性最强,M1GS-T7(20)的切割活性相对较弱,而M1GS-T7(0)及M1GS-T7(6)则无明显的切割活性。结论人工M1GS核酶中桥序列的长度对于其体外切割活性具有重要影响,提示在人工M1GS核酶的优化设计时,桥序列的长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生活健康干预联合诺和锐特充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研究组采用个体化生活健康干预联合诺和锐特充疗法,对照组单独采用诺和瑞特充治疗。比较2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体化生活健康干预联合诺和瑞特充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和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申红翠  李月琴 《家庭护士》2009,7(10):871-872
[目的]总结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成功治愈60例,3例死亡.[结论]加强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可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5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照疗法的护理体会,旨在探讨光照疗法的护理技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方法:对5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患儿进行舒适护理,提高光照效果。结果:55例新生儿都顺利完成光疗,成功率达98%,无护理投诉及纠纷。结论:光疗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能保障患儿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寿命的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老年食管癌发病率相对增加,且多为晚期,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新生儿感染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137基因的结构特征与基因多态性。【方法】从62份被证实为临床HCMV感染的新生儿尿液标本中分离获得3株低传代临床病毒株,经多重PCR鉴定后分别命名为HCMVD2、D3和D52。对3株临床分离株进行HCMVUL137基因全序列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基因克隆,构建HCMVUL137-pMD18-T重组质粒;基因测序;将HCMVUL137基因序列呈报GenBank,并进行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从广州地区新生儿感染HCMV患儿体内分离3株HCMV临床病毒株。克隆测序后呈报GenBank并被收录,收录序列号分别为:DQ180388、DQ180376、DQ180360。通过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低传代分离株UL137基因DNA序列高度保守,同源性在96.91%~100%之间.其变异均为碱基替换:编码蛋白均由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同源性在90.63%~100%之间,超半数的变异发生在第61~81位氨基酸残基之间:编码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包括PKS、MYS、cAMPs三类,其中4个PKS和44~49位的MYS高度保守,cAMPs位点仅在5株病毒出现;编码蛋白等电点在11.50~12.00之间,呈强碱性。【结论】广州地区临床低传代分离株HCMVUL137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极为保守,但仍存在-定多态性。提示HCMVUL137ORF可能是-个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应用巢式PCR方法诊断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应用巢式PCR扩增方法诊断微小隐孢子虫感染。方法用昆明种小鼠通过免疫抑制方法建立动物模型,通过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隐孢子虫卵囊。抽提DNA后,用巢式PCR扩增隐孢子虫的18S核糖体DNA,电泳、割胶回收后测序。结果成功建立隐孢子虫的小鼠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纯化后的隐孢子虫卵囊形状均一,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在3-6um左右。经巢式PCR扩增,在840bp左右有一条特异性条带。通过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该基因序列与微小隐孢子虫18S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巢式PCR方法扩增18S基因是诊断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