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78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于术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行低位SAPB联合全身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记录并比较拔管时(T0)、术后4 h(T_(1))、术后8 h(T_(2))、术后12 h(T_(3))、术后24 h(T_(4))两组患者静息时及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 h镇痛泵使用次数、背景输注总量;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术后2 d患者CRP、IL-6、PCT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T0时两组静息时及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观察组静息时及咳嗽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背景输注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2 d观察组CRP、IL-6、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SAPB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上腹部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对血清CRP、IL-6、PCT水平的影响较小,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芬太尼是全麻诱导期最常用的镇痛药,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胸肇强直及诱发咳嗽等.现对我院2006年至2007年200例全麻患儿于诱导前预先静注利多卡因或地塞米松,抑制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效果作了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预防在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方法:下肢骨折内固定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于麻醉后静脉输注地佐辛5mg,B组不使用地佐辛。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30min、2h、6h、12h、24h的疼痛程度,观察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0min、2h、6h、12h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24h两组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小于B组(P?0.05)。结论:给予地佐辛可减轻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急性疼痛,且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明婷  何爱萍  李争卫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18-2719
目的:观察全麻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术毕患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和硝酸甘油对麻醉减浅后心血管系统和呛咳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手术结束后未减浅麻醉时,试验组经静脉推注2%利多卡因1mg/kg,硝酸甘油0.1~0.5mg,必要时可重复。对照组经静脉推注硝酸甘油0.1~0.5mg,必要时可重复。观察拔除气管导管前后心血管系统变化及吸痰时呛咳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在拔管前后SBP、DBP、HR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呛咳率为10%,对照组为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可以减轻全麻苏醒期拔管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呛咳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扁桃体增生和腺样体肥大患儿共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4~12岁,体重11~35kg.全部病例表现程度不等的张口喘气、睡觉打鼾,并有间断呼吸暂停.其中13例表现为目光呆滞、营养不良;1例患儿有严重的胸部畸形.手术时间最短20min,最长65min,术前患儿均无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相似文献   
7.
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18例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时,病情发展快,临床表现复杂,生命体征变化迅速。我院2000~2004年1月收治该类患者1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医用有机化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几个基本范畴在医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达到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医用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横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阑尾切除术术后镇痛及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阑尾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TAP阻滞组和对照组,术后1h内在B超定位下行单侧TAP阻滞,两组分别注射0.25%罗哌卡因20ml、生理盐水20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4h(T0)、8h(T1)、12h(T2)、24h(T3)、48h(T4)时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满意度VAS评分和需追加哌替啶的例数。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该阻滞腹部脏器损伤、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0~T2时TAP阻滞组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h内TAP阻滞组追加哌替啶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和下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TAP阻滞组患者需追加哌替啶例数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无一例患者发生腹部脏器损伤、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TAP阻滞在阑尾切除术术后镇痛中,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需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0.
90例静脉全麻下行门诊无痛人流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在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开始前2min预注依托咪酯0.05mg/kg,B组代之以等量生理盐水预注。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有无肌阵挛发生,并记录肌阵挛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出现4例(9%)肌阵挛,B组出现34例(76%)肌阵挛;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在无痛人流术中,依托咪酯0.05mg/kg预处理能显著减少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发生,不影响麻醉效果,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