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2篇
  免费   808篇
  国内免费   392篇
医药卫生   12952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398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787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541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554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552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9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范围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与高血压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 309例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定期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3~12年(平均6年)。根据UACR的四分位数水平将患者分为第1分位组即UACR<5.87 mg/g组(n=320)、第2分位组即5.87 mg/g≤UACR≤9.55 mg/g组(n=341)、第3分位组即9.56 mg/g≤UACR≤16.27 mg/g组(n=321)和第4分位组即16.27mg/g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和外分离术对垂体腺瘤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154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77例采用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对照组),77例采用外分离术治疗(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肿瘤全切率(94.81%,73/77)明显高于对照组(79.22%,61/77;P<0.05),而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7.79%,6/77;P<0.05)。观察组GH型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率(88.89%,16/18)和PRL型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率(88.89%,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14%(8/14)、45.45%(5/11);P<0.05]。两组术中脑脊液漏、术后脑脊液漏、术后颅内感染、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及术后暂时性多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外分离术用于垂体腺瘤的治疗可有效实现肿瘤彻底切除,降低复发率,促进术后生化缓解,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优于包膜内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正>1966年,法国心脏病学家Dessertenne对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进行了描述,并将其中一种命名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其ECG特点为"尖端"围绕基线反复扭转。他同时指出此种室性心动过速与显著延长的QT间期间的关系。TdP通常可以自我终止,但也可进展为心室纤颤(室颤),进而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可能。起初的病例均为各种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人们将尖端扭转型室  相似文献   
4.
张莲  杨崇康  罗启鹏  刘佳  陈严平  沈勇 《中草药》2020,51(3):588-593
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药用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乌头干燥的茎叶用甲醇回流提取,所得的浸膏用1.5%HCl溶解,醋酸乙酯萃取得总粗提取物。粗提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光谱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乌头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羧基-吲哚(1)、corchoionol C(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棕榈酸酯(3)、松脂素(4)、(+)-N-formylnorglaucine(5)、oxoglaucidaline(6)、海罂粟碱(7)、(+)-cataline(8)、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9)、山柰酚-3-O-β-(2″-乙酰基)-半乳糖苷(10)、megastigmane(11)、山柰酚-7-O-α-L-阿拉伯糖苷(12)、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苷(1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4)、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5、6、8~15为首次从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种评分系统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初诊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临床疗效的预估价值,以及与深层分子学反应(MR4.5)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IM治疗的240例初诊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4种评分系统分别进行危险度分层,并分析4种评分系统与3个月早期分子学反应(3M-EMR)、6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6M-CCyR)和12个月主要分子学反应(12M-MMR)之间的关系,以及4种评分系统与MR4.5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40例患者治疗满3个月时,有219例患者评估EMR,其中有164例(74.9%)患者获得3M-EMR;治疗满6个月时,有180例患者评估CCyR,其中有130例(72.2%)患者获得6M-CCyR;治疗满12个月时,有111例患者评估MMR,其中有60例(54.1%)患者获得12M-MMR。4种评分系统的低危组患者(低危+中危)相比高危组患者对IM的治疗反应性更好,其中Sokal及ELTS评分与3M-E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TOS及ELTS评分与12M-M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Sokal评分(HR=0.69,95%CI:0.22-1.37,P=0.018)和3M-EMR(HR=0.47,95%CI:0.28-0.84,P0.01)与MR4.5独立相关,Sokal评分与3M-EMR结合能更好地预测MR4.5(HR=0.42,95%CI:0.21-0.82,P0.01)。结论:IM治疗初诊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低危组患者比高危组治疗反应更佳。Sokal及ELTS评分能较好地评估3M-EMR,而EUTOS及ELTS评分能较好地评估12M-MMR;Sokal评分的低危组与3M-EMR结合能更好地预测MR4.5。本研究结果为CML患者临床疗效的预估和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对预测MR4.5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的34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16例)和常规组(发病后24~72 h手术,18例)。结果 早期组术后1个月死亡1例;常规组术后1个月死亡2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其余30例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与常规组相比,早期组术后3、6个月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及脑灌注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60.0%,9/15)明显高于常规组(20.0%,3/15;P<0.05);两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60.0% vs. 33.3%;P>0.05)。结论 对于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价值,总结应用策略.方法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54例,药物保守治疗21例,采用手术治疗34例,保守治疗患者,使用头孢噻肟+甲硝唑治疗,手术治疗者,术前术后都应用抗生素,采用氟喹诺酮患者14例,采用头孢噻肟20例.结果 保守组、手术治疗氟喹诺酮组、头孢噻肟组、手术治疗合计组患者年龄、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住院时间低于氟喹诺酮组,氟喹诺酮组地狱头孢噻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治疗失败率15.0%(3/20),失败2例病程长患,手术组全部成功;保守组6个月内复发2例,手术组出现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发热1例.结论 抗生素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作为保守药物,也可作为感染预防药物,若以保守治疗为目的,应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以提高对病原体覆盖率,若为预防性用药,应据既往手术感染情况选择耐药率低、覆盖率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误诊原因。方法: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China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e,CONFHD)中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且一般情况、病史、诊疗记录完整的ONFH患者,提取相关信息,统计分析ONFH患者首诊误诊情况及误诊原因。结果:1471例ONFH患者录入的病例资料中一般情况、病史及诊疗记录完整。303例(21%)患者既往误诊,其中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髋关节滑膜炎86例、髋关节骨关节炎48例、类风湿关节炎32例、梨状肌综合征11例、坐骨神经痛5例、其他疾病3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激素使用史、症状隐匿、首诊医生职称为ONFH误诊的影响因素(OR=1.540,P=0.009;OR=2.195,P=0.000;OR=2.877,P=0.000)。结论:ONFH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滑膜炎、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患者有激素使用史、症状隐匿、首诊医生为主治医师及以下职称时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钢板固定术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在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钢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量较对照组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治疗中应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2×4技术对13例替牙期前牙错(牙合)畸形进行矫治,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2×4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模型,照片、头颅侧位片和全景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矫治疗程4~24周.矫治完成后所有病例均解除反覆(牙合),反覆盖,排齐前牙,对齐中线,建立中性或偏近中的磨牙关系.结论在替牙期应用2×4技术矫正前牙的错(牙合)畸形,可以多方向控制牙齿的移动,不仅疗程短,而且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