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CT水平对鉴别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患者菌种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月本院ICU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菌种将其分为G-组、G+组及真菌组,比较各组PCT水平差异,并根据其ROC曲线判断血清PCT的诊断性能。结果:三组血清PCT中位数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对G-菌与G+菌及真菌所致的血流感染鉴别诊断性能较高。结论:血清PCT水平对于鉴别G-菌与G+菌或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有一定的临床鉴别价值,但是对于G+菌与真菌引起的感染鉴别意义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脓毒症造成肾脏损伤时的自噬情况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对大鼠盲肠进行结扎与穿刺(CLP),对肾脏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并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通过Western blotting定量分析CLP大鼠肾脏损伤发生后不同时点自噬相关分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Ⅰ/Ⅱ、beclin-1和Akt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情况;体外用LPS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发生自噬,检测不同浓度LPS和不同刺激时间自噬相关分子LC3Ⅰ/Ⅱ和Akt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情况;进一步使用PI3K抑制剂、Akt抑制剂和LPS刺激HK-2细胞观察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同对照组相比,CLP大鼠显微镜下可见肾损伤的典型病理改变,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均有上升。CLP肾脏损伤发生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Ⅰ/Ⅱ、beclin-1含量及Akt磷酸化水平均有上升。LPS刺激HK-2细胞后,随着刺激浓度的增加,p-Akt(308)表达量逐渐提高,而LC3Ⅰ/Ⅱ及p-Akt(472)的表达量在10 mg/L LPS刺激组最高。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p-Akt(308)表达量逐渐提高;LC3Ⅰ/Ⅱ表达量同p-Akt(472)在刺激8 h时最高;使用PI3K抑制剂及Akt抑制剂后,LPS诱导的LC3表达显著下调,HK-2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CLP肾脏损伤发生时可以诱导自噬发生, 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辅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止血效果,门、脾静脉血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门、脾静脉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特利加压素辅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能提高疗效,提升止血效果,改善患者门、脾静脉血流,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22例危重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危重病患者的作用 。方法 采用CRRT治疗危重病患者22例、观察CRRT治疗前后血生化、肾功能等临床指标、血细胞因子(IL-6、TNF-a)的动态变化 。 结果 22例患者15例渡过危险期、存活率为68.3%、死亡7例、死亡率为31.7% ,22例患者使用CRRT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下降;血钠、钾、氯 、Hco3- 维持于正常范围;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明显上升;IL-6、TNF-a在治疗后明显下降 。 结论 CRRT能有效的稳定危重病人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改善肾功能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满足大量补液和营养支持治疗,有效清除炎症介质,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微小RNA–127–5p的表达特征。方法:选取清远市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的肺炎患者,根据是否为重症肺炎将50例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重症肺炎)和对照组(非重症肺炎),收集两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 PCR)法检测灌洗液中微小RNA–127–5p的表达量,绘制ROC曲线,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微小RNA–127–5p表达变化在重症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微小RNA–127–5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小RNA–127–5p表达变化诊断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为0.811~0.960,标准误为0.059,P值为0.002。当以0.845为临界值时,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71.6%。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微小RNA–127–5p的表达会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呈下降趋势,用于辅助诊断重症肺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持续脑电监测对ICU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ICU 40例P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20例。对照组给予CT、MRI、血常规等检查,观察组给予持续脑电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观察组心脏指数(CI)、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中,I级、Ⅱ级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级别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电图脑功能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352,P 0.05)。观察组患者中,I级、Ⅱ级患者预后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级别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电图脑功能分级与预后效果呈正相关(r=0.583,P 0.05)。结论:持续脑电监测应用于ICU PCAS患者中,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病情,评估预后效果,操作简单,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心脏指数及脑功能。  相似文献   
7.
8.
孟启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81-18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64例)及对照组(常规治疗,5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用乌司他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治疗组第7、14天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76.8%(P<0.05);治疗组病死率3.1%也低于对照组的14.3%(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急性胰腺炎患者TNF-α、IL-6的表达,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脑内血肿的微侵袭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评价微侵袭手术治疗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CT定位细孔钻颅穿刺脑内血肿抽吸加置管引流术式治疗脑内血肿189例。术后分别从血肿清除率、血肿复发率、患者死亡率、GOS评级等几个方面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式治疗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微侵袭手术的血肿清除率为87.3%、复发率为12.7%,GOS评级优良率61.9%、死亡率为13.2%。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疗效明显提高(P<0.01)。结论 脑内血肿微侵袭手术治疗具有复发率低、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检测脓毒症患者免疫指标变化对其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治疗的90例脓毒症患者,于入院时及治疗第4天抽取静脉血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HLA-DR比例情况。同时对患者自入院起,进行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根据患者最终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及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较死亡组低,且随着治疗有明显下降趋势。而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没有随着治疗开展而下降。入院时,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CD4/CD8及HLA-DR均低于正常范围,经治疗后,存活组CD3、CD4、CD4/CD8及HLA-DR比例均出现上升,达到正常范围,而死亡组D4,CD3,CD4,CD4/CD8及HLA-DR比例均出现明显下降,低于正常水平,且明显低于存活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负相关。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HLA-DR比例变化情况对脓毒症患者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持续降低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