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究黄独素B引起小鼠肝损伤过程中肝转运体Mrp2的变化情况。方法:雄性ICR小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试验组以50mg·kg-1的剂量灌胃给药黄独素B 14d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肝功生化指标、称量肝脏重量计算肝重指数、制作肝脏病理切片,最后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肝脏转运体Mrp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黄独素B给药组小鼠肝重指数及肝功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等均比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肝外排型转运体Mrp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独素B口服能够引起小鼠肝脏外排型转运体Mrp2表达的下降,阻碍胆红素、胆汁酸及毒性物质外排而造成其在体内及肝内的蓄积,该变化可能是黄独素B引起药源性肝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Mrp2)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 2,Oatp2)初步探究雷公藤甲素诱导小鼠肝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单次灌胃给予雷公藤甲素(1.0 mg·kg-1)24 h后称重,摘眼球采血后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取肝组织做病理切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Mrp2和Oatp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肝重指数显著增加(P<0.05),部分血清生化指标显著上升(P<0.05),且肝细胞发生核碎裂和脂肪变性。雷公藤甲素组Oatp2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了32.79%(P<0.05),而Mrp2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了45.47%(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上调肝细胞膜转运体Oatp2和下调Mrp2,扰乱肝内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排泄平衡,可能是雷公藤甲素诱导肝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基于肝细胞膜转运体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 Mrp2)和Na+-牛磺酸钠共转运体(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初步探究甘草酸单铵(monoammonium glycyrrhizinate,MAG)对利福平(rifampicin,RIF)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RIF肝损伤组(RIF组):灌胃RIF 60 mg·kg-1·d-1;MAG治疗组(MAG+RIF组):灌胃MAG 45 mg·kg-1·d-1 3 h后灌胃RIF 60 mg·kg-1·d-1。给药第7,14,21天时,各组分别随机取5只大鼠分离血清测定生化指标;取肝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采用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Mrp2和Ntcp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IF组给药7,14,21 d时,其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呈明显上升趋势,肝脏病理学HAI分值显著增加(P<0.01);MAG+RIF组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与RIF组相比其H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给药7,14,21 d时,RIF组较对照组Mrp2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MAG+RIF组Mrp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RIF组(P<0.05)。给药期间,各组Ntcp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利福平肝损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Mrp2有关,MAG可保护利福平诱导的肝损伤,且其保肝作用可能与其下调Mrp2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的经典方法进行改良,使之更方便、高效、经济和实用;并将方法改良后分离获得的原代肝细胞进行贴壁培养用于格列喹酮的肝细胞摄取方式的考察。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于无菌条件下麻醉后固定,保持体温在37℃,对Seglen两步在体灌注分离原代肝细胞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先在体后离体的方法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离心纯化后进行贴壁培养;将不同浓度格列喹酮溶液与贴壁的原代肝细胞共同孵育40 min, 1% Trion-X 100 裂解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肝细胞裂解液中格列喹酮的浓度,BCA法测定细胞蛋白含量,绘制格列喹酮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曲线,考察格列喹酮的肝细胞摄取方式。结果:经改良后,所分离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数量有所提高,活性>80%,易于贴壁,形态良好,且节省试剂尤其是Ⅳ型胶原酶的用量;在15.625~720 μg·ml-1范围内时,随着格列喹酮浓度的增大肝细胞对格列喹酮的摄取量呈近似线性的升高,并未呈现明显的饱和现象。结论:经典方法经改良后,分离获得的肝细胞活性高且易于贴壁,同时操作更为方便、高效,节约试剂尤其是昂贵的Ⅳ型胶原酶的用量,是较为经济、实用的方法;格列喹酮在15.625~720 μg·ml-1范围内时,肝细胞对其摄取以自由扩散为主并非蛋白介导转运。  相似文献   
6.
目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是临床常用的两种丹酚酸类注射剂,两者主要成分均为丹酚酸B,本文以丹酚酸B为检测指标,初步探究两种注射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B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组),剂量均为250 mg·kg-1(以丹酚酸B含量计),两组每次随机(数字表法)取5只小鼠于尾静脉注射,1,5,10,15,30,60 min后摘眼球取血并颈椎脱臼处死,迅速分离心、肝、脾、肺、肾、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清及各组织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给药1 min时,B组肝、脾、肾组织的丹酚酸B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给药10 min时,B组小鼠心、脾、肺、脑组织中丹酚酸B的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给药15 min时,B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组织中丹酚酸B的浓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给药30 min时,B组小鼠肝、脾、肺、肾、脑组织中丹酚酸B的浓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给药期间,B组脑组织中丹酚酸B的含量均高于A组,且5,10,30 min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初步研究了两种丹酚酸注射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脑药浓度高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可能与其制剂中所含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