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测定尿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L-FABP)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对比性研究。方法:收集正常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组、临床2型糖尿病肾病组各30例,通过ELISA检测各组尿L-FABP、尿LAP的浓度,并观察其与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UAER)相关性,比较两个肾小管标记物在DN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随着DN肾脏损害程度的加重,尿L-FABP和尿LAP水平逐渐增高(P<0.05);尿L-FABP与UAER呈正相关(r=0.64,P<0.01);尿LAP与UAER呈正相关(r=0.31,P<0.01)。结论:尿L-FABP与尿LAP水平可反映DN早期肾脏损伤,尿LFABP与尿LAP相比可较好的作为早期DN诊断指标,为指导临床DN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症状态,目前微炎症状态与肾脏损害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免疫炎症反应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引,与营养不良、感染以及代谢紊乱等原因有关引起的免疫性炎症尤为密切。调节微炎症状态对于延缓DN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左卡尼汀对DN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CP)及其抗体在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胶原结合试验测定vWF-cp活性,并进行vWF-cp抗体的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30例健康成人血清WF-cp活性水平均值为105.3±15.7%,正常范围为74%~136.7%。9例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vWF-cp活性为59.3±2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有5例vWF-cp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所有病人均未检测到抗体。结论: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血浆vWF-cp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vWF-cp活性与临床及病理表现密切相关,有重要意义。 vWF-cp活性下降常提示血栓性微血管病,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血液灌流救治小儿急性毒蕈中毒性肝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于2003年9月收治2名小儿因误食毒蕈而致急性中毒性肝炎,经血液灌流治疗后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活性维生素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研究该病理过程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及动态变化。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活性维生素D3组、UUO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造模后活性维生素D3组给予罗盖全(骨化三醇)灌胃(3ng/100g),假手术组及UUO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三组大鼠于给药后14d,28d分批(n=6)处死,留取造模侧肾脏。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OPN在各组大鼠造模侧肾脏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UUO模型组大鼠的肾脏组织中OPN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在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中,OPN的表达低于UUO模型组(P〈0.01),在形态学中,肾脏组织表现:和假手组相比,对于那组使用活性维生素D3处理过的,它的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要高出一些,但是低于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1)。结论:OPN在UUO大鼠肾间质中表达增强,而活性维生素D3能有效抑制UUO大鼠肾间质中OPN,从而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非沉积高尿酸血症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组。氧嗪酸钾灌饲法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肾损伤模型,槲皮素预防治疗5周,测定24小时尿蛋白、血清及肾组织生化指标,同时进行肾脏病理学研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降低了血尿酸(S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及血清和肾组织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丙二醛(MDA)的水平,并能提高血清和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槲皮素组的肾脏病理损伤也获得缓解。结论:槲皮素对非沉积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槲皮素的降尿酸、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PN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发凉、感觉异常等,临床发病率较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DPN的发病率高达60%~90%,而由DPN所致的糖尿病足的截肢率则高达80%,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采用硫辛酸与甲钴胺联用治疗DPN,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研究该病理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活性维生素D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12只。造模后活性维生素D3组给予罗盖全(骨化三醇)灌胃(3ng/100g),假手术组及UUO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三组大鼠于给药后第14天,28d分批(n=6)处死,留取造模侧肾脏。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GF-β1,α-SMA在各组大鼠造模侧肾脏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UUO模型组大鼠的肾脏组织中TGF-β1及α-SMA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在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中,TGF-β1及的α-SMA表达低于UUO模型组(P<0.05),肾脏组织形态学显示: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活性维生素D3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能有效抑制UUO大鼠肾间质中TGF-β1及α-SMA的表达,从而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及评价非肾脏沉积性高尿酸血症大鼠肾脏模型.方法:采用不同计量尿酸氧化酶抑制剂氧嗪酸(Oxonic acid OA)制备非肾脏沉积性高尿酸血症大鼠肾脏模型,于5周末观察大鼠的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尿蛋白定量,并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结果:采用氧嗪酸750mg/kg、850mg/kg及950mg/kg,每日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