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人白蛋白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转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HK-2细胞,随机分为6组:A组,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刺激物);B组,单纯EPA组(加入30 μmol/L EPA);C组,血白蛋白(albumin,Alb)诱导组(加入5 mg/ml Alb);D组,低剂量EPA干预组(5mg/ml Alb+ 10 μmol/L EPA);E组,中剂量EPA干预组(5mg/ml Alb+ 30 μmol/L EPA);F组,高剂量EPA干预组(5 mg/ml Alb+ 50μmol/L EPA).细胞免疫荧光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水平;采用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mRNA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B组TGF-β1mRNA、α-SMA、FN、E-cadherin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TGF-β1 mRNA、α-SMA、FN较其他各组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E-cadherin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C组比较,D组、E组、F组TGF-β1 mRNA、α-SMA、FN表达逐渐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的表达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PA可显著抑制Alb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E-cadherin、α-SMA,同时下调上清液中FN水平,且其抑制作用的强弱与EPA浓度密切相关.EPA还明显下调了Alb刺激后TGF-β1的表达.结论 一定浓度的人白蛋白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发生转分化;EPA可一定程度上抑制白蛋白诱导HK-2发生转分化过程,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晚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共计120例,分为3组,其中CKD非透析组患者(3~5期)30例、腹膜透析组患者30例、血液透析组患者60例;另外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与健康人群FGF23水平的差别,以及3组之间的差别。同时将中晚期CKD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两组临床有关参数及FGF23水平的变化,探讨FGF2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中晚期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59/120,49.2%)。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FGF23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中晚期CKD患者血清FGF2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中晚期CKD患者3组人群比较,透析患者FGF23水平高于非透析的CKD 3~5期患者(P<0.05);血液透析患者的FGF23水平又显著高于腹膜透析患者(P<0.01)。中晚期CKD患者FGF23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6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GF23水平是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FGF23水平与中晚期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FGF23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FGF23可能成为预测CK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性增高的更敏感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瓣膜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脏瓣膜钙化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renal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瓣膜钙化的防治措施将有助于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本文就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瓣膜钙化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心脏瓣膜钙化患病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方法收集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4例,分为血液透析(HD)组18例、血液滤过(HDF)组18例、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组18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指标变化及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分析血钙、血磷、钙磷乘积、PTH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结果 (1)治疗12个月后54例患者中有23例(42.59%)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钙化,3组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分别为HD组55.56%,HDF组44.44%,HP+HD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个月后,Ⅰ度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及PTH水平明显高于无钙化组(P<0.05),Ⅱ、Ⅲ度钙化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PTH水平高于无钙化组和Ⅰ度钙化组(P<0.05),Ⅲ度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及PTH水平明显高于Ⅱ度钙化组(P<0.05)。(3)HD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HP+HD组治疗后血钙较治疗前升高,血磷及PTH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和HP+HD组的血磷、PTH水平明显低于HD组(P<0.05);HP+HD组的血磷及PTH水平与HDF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磷血症、高PTH等是心脏瓣膜钙化的高危因素,应用HDF、HP+HD透析方式能较好地清除血磷、PTH等,以HP+HD透析方式尤佳,可降低心脏瓣膜钙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用超声引导下PTC针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PTH≥44 pmol/mL)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使用PTC针进行甲状旁腺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观察注射前后iPTH、碱性磷酸酶、血清钙、磷及多普勒超声甲状旁腺血流的变化。结果 PEITP治疗前后对比iPTH明显下降,皮肤瘙痒明显缓解,骨关节痛减轻,甲状旁腺增生腺体的血流明显减少。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PEITP技术目前在开展甲状旁腺切除(PTX)条件不够的单位依然是治疗难治性SHP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慢性肾病患者抗炎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 2010年12月90例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mg/d;B组4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d,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时血白细胞、高敏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白介素-6...  相似文献   
8.
丁浩  曹娟  章旭  李海涛  印荻  危志强 《重庆医学》2017,(36):5093-509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该院肾内科住院的CKD患者107例,另外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Klotho蛋白水平,采用腹部侧位X线片评估患者的腹主动脉钙化(AAC),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肱动脉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中膜厚度(cIMT).比较CKD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Klotho蛋白水平的差别;探讨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血管功能紊乱如血管钙化、内皮功能紊乱、cIM T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CKD组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和FMD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IM T和AA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CKD进展,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CK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年龄(r=-0.348,P<0.01)、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对数(log iPTH,r=-0.366,P<0.01)、cIMT(r=-0.192,P<0.05)及AAC评分(r=-0.251,P<0.01)呈负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r=0.387,P<0.01)、1,25-二羟维生素D3(1,25-(O H)2-D3,r=0.311,P<0.01)及FM D(r=0.190,P=0.048)呈正相关.FM D≥6.0%、cIM T<1.0 mm及AAC评分等于0分的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FMD<6.0%、cIM T≥1.0 mm及AAC评分大于0分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63,95%CI:1.75~8.89,P=0.002)、平均动脉压(MBP)(OR=2.98,95%CI:1.45~7.69,P=0.09)、蛋白尿(OR=1.97,95%CI:1.16~3.73,P=0.022)、血清Klotho蛋白水平(OR=0.60,95%CI:0.39~0.98,P=0.007)是血管钙化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随着CKD进展,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下降是血管钙化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在高糖刺激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分为5组(每组设3个样本):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液)、高糖对照组(2.5%葡萄糖)和高糖(2.5%葡萄糖)加川芎嗪(浓度依次为10,20,40 mg/L)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VEGF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蛋白质水平,用二喹啉甲酸蛋白检测法测定细胞中蛋白质含量,用以校正ELISA结果。结果川芎嗪能显著降低高糖所致的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的表达(P<0.01);两者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呈量效关系。结论川芎嗪可以减少高糖刺激下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的表达,从而达到延缓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1病历资料患者男,41岁。因"腰酸、腹泻、纳差乏力13天"于2010-05-13入院。患者于1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酸、腹泻,稀便6~8次/d,伴纳差乏力、泡沫尿,无肉眼血尿,尿量正常,无水肿,无发热、皮疹及关节痛,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