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方法将180例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90例。A组手术超过50min时输入10%NaCl 30ml,速尿2mg预先干预预防;B组持续输入平衡液。结果A组在术中70min、90min时间段血Na+、CVP值在正常范围,而B组血Na+下降,在术中50min、70min、90min时间段CVP值持续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干预的时机选择恰当,用药量和方法正确,可有效地防止TU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发生气道反应的最低有效呼气末肺泡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组(DS组)。S组和DS组分别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输注完毕,观察10 min后开始诱导。两组以潮气量法实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患者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第一个患者七氟醚的支气管镜检查剂量按照预试验中气道反应出现阴性的剂量设定,按照改良序贯法确定相邻患者开始支气管镜检查时七氟醚呼气末肺泡浓度,相邻浓度之比为1:1.1,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分别计算出两组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发生气道反应的MACbar及其95%CI。结果 S组和DS组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反应的最低有效呼气末肺泡浓度(MACbar)分别为3.00%和2.12%,95%CI为2.84%~3.10%和1.99%~2.23%。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可降低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反应的MACbar。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液体加温是否可以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方法 连续选择ASA Ⅰ一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入手术室后所有补液均使用液体加温仪将补液加热至41℃,B组为对照组.记录阻滞平面、低血压的发生率、术中补液总量及寒战的情况.结果 A组补液总量为(1450±126)ml,阻滞平面为T5(T2~T2),低血压发生率为41%;B组分别为(1389±158)ml、L(T3~T8)、4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液体加温对下腹部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53岁,158 cm,54 kg,因"反复咳嗽气促2年,加重4月"入院。术前一般情况可,未见明显口唇紫绀,术前BP 142/71 mm Hg,HR 70次/分,近20 d来,患者行走60~70m出现气促,无明显诱因下静息状态下出现憋喘,夜间睡眠无憋醒史。术前诊断:气管肿瘤:性质待诊;高血压2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内肿瘤切除、气管重建术"。术前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单纯吸入七氟醚与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辅助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纤支镜检查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七氟醚组(S组)和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40例。S组:潮气量法七氟醚吸入诱导,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七氟醚呼气末肺泡浓度达到3.5%15 min后开始检查。PR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浓度为3μg/m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5 ng/ml,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两药血浆-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5 min后开始检查。两组行机械通气,新鲜气流量1.5 L/min,PETCO235~45 mmHg。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术中呛咳发生情况、苏醒后躁动、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检查时间和苏醒时间。结果与S组比较,PR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术中呛咳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检查时间、苏醒时间、苏醒后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单纯吸入七氟醚更适用于喉罩辅助支气管镜检查,有利于改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级60例需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以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3.0ng/ml靶控输注加异丙酚静注;对照组单纯异丙酚静注。术中监测患者特定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记录镇静起效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HR、MAP均稳定,但扩宫时、刮宫时、术后5minSpO2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观察组异丙酚所需总剂量明显减少(P<0.01);意识消失、定向力恢复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异丙酚推注可提高人流无痛效果,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术后顺式阿曲库铵与罗库溴铵的残余效应。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罗库溴铵组(Ⅰ组)与顺式阿曲库铵组(Ⅱ组),每组4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变化,术毕常规使用新斯的明拮抗。观察拔管即刻、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TOF值,记录应用拮抗剂到拔管、转入PACU的时间间隔及测量TOF值时的疼痛强度。结果Ⅰ组在拔管时TOFr<0.7和TOFr<0.9的残余肌松发生率分别为52.5%、87.5%,均高于Ⅱ组的45%和7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PACU的TOFr明显高于拔管即刻的TO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测量TOF值时的疼痛强度VAS评分均<50mm。结论老年患者罗库溴铵的残余机松发生率高于顺式阿曲库铵,长时间手术可优先选择顺式阿曲库铵;对无新斯的明使用禁忌证的老年患者术毕应常规拮抗肌松,可减少术后残余肌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在围术期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单盲试验。选择ASAⅠ~Ⅲ级成人下肢手术病人60例,手术时间约两小时左右。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联合组),一组为蛛网膜下腔阻滞(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指标:术中监测阻滞效果、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术后观察镇痛时间、病人舒适度、并发症(尿潴留、头痛)。应用应用SPSS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通过对比研究,综合评价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肢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围术期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联会组比对照组平稳,阻滞效果对照组稍强于联会组,术后尿潴留、头痛发生率明显多于联会组。结论围术期运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下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HTS)和20%甘露醇(M)对急诊手术病人脑脊液压(CSFP)和循环稳定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急诊硬膜外血肿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HTS和M两组(每组20例),静吸复合麻醉平稳后,在15min内分别输入3%HTS和20%M。输完后分别于输注完即刻(T0)、15min(T1)、30min(T2)、60min(T3)、90min(T4)、120min(T5)检测心排量(CO)、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CSFP、尿量,计算脑灌注压(CPP)。取桡动脉血监测血Na+、K+、Cl-、BUN、Glu,计算血浆渗透压。结果两组各时点HR、Na+、血浆渗透压差异无显著性。M组T3~T4时段CVP、MAP显著降低,T3~T5时段K+显著降低,T2~T5时段尿量高于HTS组(P均<0.01)。结论急诊颅脑外伤手术中,3%HTS与20%M在降颅压方面效果相当,但在循环稳定和防止电解质紊乱方面3%HTS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