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α-苯基-N-叔丁基硝酮(PBN)对MPP^+/MPTP诱发帕金森病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化学方法诱导自由基生成造成神经元损伤,分别在MPP^+诱导损伤的细胞模型和MPTP诱导的动物模型中研究PBN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PBN对非细胞体系产生的自由基表现明显的清除作用,能明显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内自由基生成,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在MPTP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模型中,PBN能明显提高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增加黑质致密部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提高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论PBN对MPP^+/MPTP诱发帕金森病模型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SGAs)的使用情况、合理用药水平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对2007~2011年我院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用药金额(DDC)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2007~2011年SGAs的销售金额上升迅速,SGAs DDDs逐年增加,其排序未发生太大变化,DDC与上海、南京地区基本一致。结论:2007~2011年我院SGAs使用是基本合理的,SGAs的选用不仅考虑疗效更应该考虑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和完善菥蓂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菥蓂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HPLC法,以异牡荆苷为对照品,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6:4:1)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进行定性鉴别;以DIONEX Acclaim120-C18(4.6 mm×250 mm,5 μm) 色谱柱,乙腈-0.4%乙酸(20:80)为流动相,柱温25℃,检测波长338 nm,流速0.8 mL·min-1,进样量20 μL,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建立了菥蓂中异牡荆苷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异牡荆苷于0.325~1.950 μg(r=0.999 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为99.14%(RSD为0.69%,n=6);10个不同产地菥蓂药材中异牡荆苷含量平均值为0.346 8%。结论:薄层鉴别法联合高效液相含量测定可为菥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苍耳子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绿原酸得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Design-Expert 8.05软件对实验数据作统计处理。结果:Box-Benhnken优化苍耳子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9℃、9倍量50%乙醇、提取时间2 h,此工艺条件下绿原酸平均提取率可达1.94%。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对苍耳子中绿原酸提取有较好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并优化其处方和制备工艺,同时对所优化的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筛选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了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等理化性质以及体外释药情况。结果 制备的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呈圆整的球形或类球形分布,平均粒径为(108.1±32.8)nm,PdI为0.205,Zeta电位为(-47.6±1.7)mV;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在0.5%聚山梨酯-80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24h累积释放73.5%。结论 采用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工艺简便可行,重现性好,有望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阿立哌唑(aripiprazole,ARI)在8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群体中的药动学模型,评价和优化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二维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197例8~18岁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口服ARI后体内原形药物ARI和主要活性代谢产物脱氢阿立哌唑(dehydroaripiprazole,DARI)的药物浓度数据,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建模法建立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基于最终模型参数,模拟和评价不同特征患者的ARI最佳给药方案。结果: 最终模型显示体质量和联合使用丙戊酸镁是影响患者ARI清除率的显著性因素。当未联用丙戊酸镁时,30~50 kg患者给予ARI 10 mg,qd或5 mg,bid方案,51~70 kg患者给予ARI 12.5 mg,qd或5 mg,bid方案,71~110 kg患者给予ARI 15 mg,qd或7.5 mg,bid方案时;当联用丙戊酸镁时,30~50 kg患者给予ARI 12.5 mg,qd或5 mg,bid方案,51~70 kg患者给予ARI 15 mg,qd或7.5 mg,bid方案,71~110 kg患者给予ARI 17.5 mg,qd或7.5 mg,bid方案时;ARI或ARI+DARI稳态谷浓度高于目标范围下限的概率大于85%,高于目标范围上限的概率不超过10%,可保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优化方案。结论: 该研究建立了一个可同时预测ARI及其代谢物DARI浓度的联合药动学模型,根据模型制定了不同体质量和联合用药分层患者的ARI优化给药方案,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