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臂丛神经根撕脱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由于丧失骨骼肌和髓鞘胶质细胞提供的神经营养而出现不可逆的死亡。以往的研究发现:大鼠和小鼠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其原因还不是很明确。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成年SD大鼠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基因的表达与运动神经元的死亡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及时开展免费线上“专家问诊”服务,眼科医师在线答疑以满足眼病诊疗需求。本研究对疫情期间眼科患者线上问诊的需求与模式进行分析,为眼科互联网诊疗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

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本研究分析了2020-02-01/03-15期间,使用中山眼科中心互联网医院“专家问诊”服务患者的基线特征。针对其中重复问诊的患者,随机抽取等量单次问诊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单次问诊与重复问诊患者的基线特征、就诊目的、疾病类型、眼病数量,并对患者问诊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期间“专家问诊”共线上服务患者9 831人次,其中单次问诊3 919人次,5 912人次来源于1 967人的重复问诊。随机抽取1 967名单次问诊者与上述重复问诊者对比,单次问诊与重复问诊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897, 0.482)。两组就诊目的均以“旧病复诊”占比最高(59.7%,64.9%)。从构成比上看,与单次问诊患者相比,重复问诊患者中,就诊目的为新发不适者较少,旧病复诊与术后复查者较多,眼表、眼底、葡萄膜疾病患者较多,患有两种及以上眼病者占比较多。回归分析显示屈光患者倾向单次问诊,而旧病复诊、术后短期复诊患者,眼底、葡萄膜疾病患者倾向重复问诊。旧病复诊、术后随访较新发不适患者重复问诊的次数更多; 晶状体与青光眼/疑似青光眼疾病重复问诊次数较少,眼表疾病重复问诊次数较多。

结论:疫情期间眼科患者线上就诊主要目的为旧病复诊。疾病种类、就诊目的与眼病数量均影响患者是否重复问诊及问诊次数,应根据患者的就诊需求与模式调整眼科不同亚专科线上接诊医生的数量与排班。互联网医疗对新发不适患者的诊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外伤性无晶体眼患者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形态及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于中山眼科中心外伤科2组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所有患者纳入本研究,测量患者术前、术后角膜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角膜厚度,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纳入研究患者21例,11例行经上方角巩缘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0例在平坦部玻璃体腔内灌注下行经上方角巩缘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手术前后上方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系数增加,而六角形细胞的比例下降;其他位置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的比例都没有明显改变。没有眼内灌注及缝襻固定的患者术后一周及一个月复查角膜厚度均同术前无明显差别;而行眼内灌注缝襻固定术的患者术后一周发现角膜明显变厚。结论:角膜穿通伤口附近的角膜容易出现术后持续性水肿。手术操作容易损伤手术切口附近的角膜内皮。人工晶状体手术切口应避免角膜穿通口位置。短时间的眼内灌注会暂时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而导致角膜水肿。手术中器械损伤是角膜内皮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玻璃体液对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cells,HRCECs)和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al epithelial cells,RPE)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HRCECs和RPE细胞,鉴定并传至第3代,再分别培养在1:8、1:4、1:2(玻璃体液在总培养液中的体积比)的人玻璃体条件培养液(vitreous-conditioned medium,VCM)中,其中VCM分为有无血清2组,在不同作用时间(24~72h),采用四唑盐(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VCM对人HRCECs和RPE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 在有血清时.与对照组比较,1:4、1:2的VCM在培养的各时间段对HRCECs的抑增生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RPE细胞和混合细胞(HRCECs和RPE混合1:1)的促增生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无血清时与对照组比较,1:4VCM组在培养60、72h时以及1:2VCM组在培养24h,RPE细胞的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VCM组在培养48、印、72h时RPE细胞的增生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1:2VCM组在培养各时间段混合细胞的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表现为促增生效应.结论 一定体积分数的人VCM抑制HRCECs的增生,但明显促进人RPE细胞以及混合细胞的增生,提示玻璃体中RPE细胞浸润是加重外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眼内血管增生性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记大鼠全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方法。方法应用心脏灌注荧光联合全角膜免疫荧光法.共焦显微镜下区分并标记全角膜的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结果适度的抗体浓度和灌注时间下可标记出全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血管呈黄绿色,淋巴管呈红色。结论心脏灌注荧光联合全角膜免疫荧光法可用于标记大鼠全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方法】收集96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症状、裂隙灯检查、干眼诊断性试验、角膜厚度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全身检查包括了妇科体检、围绝经期特征的性激素水平检查以及可疑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涎腺分泌功能;56例有眼部干燥症状为研究组,余4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眼表改变特征与围绝经期关系以及诊断干眼症的个体化。【结果】研究组56例,最终37例(66.1%)确诊为干眼病,余19例(33.9%)诊断为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对照组40例患者,9例(22.5%)干眼诊断性试验阳性,但最终与本组另外共25例(62.5%)患者被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只有结膜杯状细胞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96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干眼确诊患者(37例)与不能确诊患者(59例)相比,角膜厚度均变薄、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和印迹细胞学Nelson分级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干眼诊断试验阳性(46例)和阴性(50例)的患者相比,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眼干燥症状的围绝经女性的干眼确诊率高,但仍存在干眼诊断性试验假阳性。干眼患者的角膜厚度、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和印迹细胞学的眼表特征改变,可协助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方法】 收集96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症状、裂隙灯检查、干眼诊断性试验、角膜厚度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全身检查包括了妇科体检、围绝经期特征的性激素水平检查以及可疑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涎腺分泌功能;56例有眼部干燥症状为研究组,余4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眼表改变特征与围绝经期关系以及诊断干眼症的个体化。【结果】 研究组56例,最终37例(66.1%)确诊为干眼病,余19例(33.9%)诊断为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对照组40例患者,9例(22.5%)干眼诊断性试验阳性,但最终与本组另外共25例(62.5%)患者被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只有结膜杯状细胞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96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干眼确诊患者(37例)与不能确诊患者(59例)相比,角膜厚度均变薄、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和印迹细胞学Nelson分级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干眼诊断试验阳性(46例)和阴性(50例)的患者相比,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眼干燥症状的围绝经女性的干眼确诊率高,但仍存在干眼诊断性试验假阳性。干眼患者的角膜厚度、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和印迹细胞学的眼表特征改变,可协助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干眼症状与干眼病诊断的相关性. 方法分析56例具有干眼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眼部检查的临床资料,观察主诉为干眼症状患者的干眼病确诊率及其关系.结果 56例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妇女,确诊水液缺乏型干眼17例(30.4%),蒸发过强型干眼12例(21.4%),混合型干眼8例(14.3%);不能诊断干眼病的19例(33.9%),最终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干眼病确诊率较高(66.1%),但部分干眼症状可以只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精神神经症状的一种表现,临床诊断干眼应慎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医疗领域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眼科医学方面尤为突出。婴幼儿处于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发生的眼病往往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然而,由于婴幼儿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小儿眼科医生的短缺,开展大规模小儿眼病筛查工作十分困难。最新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斜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以及视功能评估等领域已经得到相关应用,在多种婴幼儿眼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分期、治疗建议等方面都有令人瞩目的表现,有效解决了许多临床难点与痛点。但目前婴幼儿眼科人工智能仍然不如成年人眼科发展充分,亟须进一步的探索和研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通过胚胎晶状体的显微操作技术,人们发现有一系列生长因子在晶状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并发挥重要功能.不同生长因子间通过相互作用,维持着晶状体正常发育所需的平衡状态,一旦生长因子间平衡状态被打破,会引起严重的病理改变.现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对晶状体发育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成果,按生长因子作用部位总结晶状体正常发育相关生长因子的调控网络,为白内障发病机制、体内外晶状体再生培养和靶向药物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