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国人高度近视眼内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法15例高度近视患者的25只眼植入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术前前房深度及术后3个月时人工晶状体前表面至中央角膜内皮、人工晶状体后表面至晶状体、人工晶状体襻最远端至前房角及其光学部边缘至角膜内皮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表面距中央角膜内皮(2.16±0.42)mm;人工晶状体后表面距晶状体(0.66±0.10)mm;人工晶状体襻最远端距前房角(1.51±0.35)mm;人工晶状体光学区边缘距角膜内皮(1.51±0.30)mm,并且人工晶状体稳定地固定于虹膜的中周部。结论国人高度近视眼内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位置安全可靠,与角膜内皮、前房角和晶状体均保持一有效的空间距离,人工晶状体与角膜内皮间断接触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超声波检查技术在眼科临床中的主要应用现状,讨论了各种超声检查技术的各自优缺点,介绍了超声造影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开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眼内病理膜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3年1-12月因眼外伤行眼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1 156例(1 162眼),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部分病例经手术确定诊断,判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 156例(1 162眼)的超声诊断包括玻璃体积血(1 071 眼)、眼内炎(78眼)、玻璃体后脱离(624眼)、视网膜脱离(521眼)、脉络膜脱离(221眼)、脉络膜上腔积血(117眼)等。眼外伤所致的玻璃体内膜状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点为单一疾病表现典型,但多数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参考二维超声检查结果的同时,根据视网膜、脉络膜的血供特点,可以在错综复杂的眼内条带状回声中分辨出脱离的视网膜和脉络膜,为手术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组部分病例经手术治疗。总体超声诊断与临床和手术诊断的符合率为99.1%。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眼外伤所致玻璃体内膜状病变是一种经济、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好的诊断方法,根据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流特征分析方法,可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儿童眼弓蛔虫病(OT)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4年7月至2020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确诊的OT患者61例6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45例45只眼, 女性16例16只眼(男∶女=2.81∶1);年龄(6.93±2.50)岁。右眼、左眼分别为29、32只眼。患者双眼均行二维超声、CDFI检查。采用二维超声估测患眼及对侧健康眼眼轴长度(AL), 其中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和(或)A型超声测量AL者52例。超声检查后1周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应用二维超声观察玻璃体内混浊形态、与眼球壁相连情况、是否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及视网膜脱离。应用血流显像功能观察病理膜上是否存在血流信号, 统计不同形态玻璃体混浊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检出率;分析眼内增生性病变所在位置。患眼与对侧健康眼AL比较行配对t检验。对CDFI检查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所见增生性病变位置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所有患眼均存在不同程度玻璃体混浊。其中, 混浊呈典型"圣诞树样"23只眼(37.7%, 23/61);团状及条状回声27只眼(44.3%, 27/...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基于扫频源相干光断层成像原理的OA2000和基于部分相干光干涉原理的AL-Scan在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测量中的检出率、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9日至12月1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并拟行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210例(378眼)为研究对象,使用2种生物测量仪OA2000和AL-Scan检测眼轴长度。分别计算2种仪器的眼轴检出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仪器眼轴测量结果间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2种仪器测量间的相关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法评价仪器的一致性。并将研究眼分为眼轴<22mm组、眼轴22~26mm组、眼轴>26mm组,使用Bland-Altman法分别评价每组一致性。结果OA2000和AL-Scan的眼轴检出率分别为98.4%和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9,P<0.001)。OA2000和AL-Scan检测眼轴长度分别为(24.532±2.678)mm和(24.526±2.67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7,P=0.066)。2种仪器测量的眼轴长度结果具有密切相关性(r=1.000,P<0.001),ICC为1.000,Bland-Altamn分析95%一致性界限范围为0.23mm(-0.12~0.11mm)。95%一致性界限范围在眼轴<22mm组、眼轴22~26mm组、眼轴>26mm组分别为0.20mm(-0.10~0.10mm)、0.20mm(-0.09~0.11mm)、0.33mm(-0.16~0.17mm),3组的线外点分别为7.7%、4.5%、8.4%。结论在白内障患者的眼轴测量中,OA2000比AL-Scan具有更高的眼轴检出率。2种仪器眼轴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良好,尤其眼轴范围在22~26mm的患者中一致性表现最佳。2者数据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OA-2000与IOLMaster 700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生物测量中的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 研究。选择2018年1─2月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19例(119眼)。分 别应用OA-2000和IOLMaster 700进行生物测量,获得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 度(LT)、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f和Ks)、散光及轴向、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横径(WTW) 等数据,并通过矢量计算公式计算散光矢量J0和J45,通过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IOL) 度数。2种仪器测量参数及IOL度数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一致性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 及Bland-Altman法。结果:2种仪器测量Kf、Ks、Km、J0、J45、AL及IOL度数计算结果的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测量CCT、ACD、LT及WT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5、5.00、12.25、-5.56,均 P<0.001)。2种仪器各测量参数及IOL度数计算结果的ICC为0.88~1.00。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 仪器测量Kf、Ks、Km、J0、J45、CCT、ACD、LT、AL、WTW及IOL度数95%一致性界限(LoA)最 大绝对值分别为:0.37 D、0.41 D、0.32 D、0.27 D、0.25 D、32.6 μm、0.08 mm、0.18 mm、0.13 mm、 0.73 mm及0.53 D。结论: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中,OA-2000和IOLMaster 700测量Kf、Ks、Km、 J0、J45、ACD、LT、AL的一致性好。2种仪器测量参数通过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的IOL度数同 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相互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造影剂在眼内肿瘤内的时间强度曲线特征.方法 临床诊断的眼内肿瘤236例23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166例166只眼;脉络膜转移癌16例18只眼;脉络膜血管瘤52例52只眼;视网膜血管瘤2例2只眼.记录超声造影的全过程,以Dicom格式输出图像,应用德国Tomteck公司的Sonoliver软件对输出的图像进行处理,绘制肿瘤内造影剂的时间-强度曲线.结果 所有患眼肿瘤病灶完全被造影剂填充,部分患眼可见自周边向中心的向心性填充.脉络膜黑色素瘤和脉络膜转移癌的时间强度曲线特征基本一致;脉络膜血管瘤和视网膜血管瘤的时间-强度曲线基本相同.所有肿瘤在充盈期的表现均为快速充盈型;但在肿瘤的消退期,前者表现为病变内的造影剂消退早于对照组织,后者表现为病灶内造影剂消退与对照组织同步或略晚于对照组织.脉络膜黑色素瘤166只眼中,完全符合上述变化特点者138只眼,占83.1%;基本符合上述变化特点者28只眼,占16.9%.脉络膜转移癌、脉络膜血管瘤和视网膜血管瘤均完全符合上述变化特点,占100.0%.结论 常见眼内恶性肿瘤的时间-强度曲线的特点为快进快出型;常见血管性良性肿瘤的时间-强度曲线的特点为快进慢出型.  相似文献   
8.
李栋军  杨文利  杨军 《眼科》2018,27(2):10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vascular patterns (DVP) curves and parametric image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in uveal melanoma. Design Experimental research. Participants53 uveal melanoma patients (53 eyes) with CEUS examination. Methods Sonoliver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EUS images and construct the DVP curves and DVP parametric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sion and the normal control tissue of the same patient. According to the opening direction of the lesion's green curv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yellow line, the DVP curves were divided into I~IV typ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lor composition, the DVP parametric images were divided into I~IV type. Main Outcome Measures Maximum of intensity (IMAX), rise time (RT), time to peak (TTP), mean transit time (mTT); The proportion of DVP curves and parameter diagrams type. Results The IMAX (210.08±102.14)%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orbital tissue (100.00±0.00)% (t=7.846, P=0.000). The mTT(39.40±17.97)s was faster than that in normal orbital tissue (49.95±18.64) s (t=-3.417, P=0.001).  The four types of DVP curves (Ⅰ, Ⅱ, Ⅲ, Ⅳ) and DVP parametric images (Ⅰ, Ⅱ, Ⅲ, Ⅳ) were 71.70%, 18.87%, 5.66%, 3.77% and 81.13%, 9.43%, 5.66%, 3.7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Dynamic vascular pattern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an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perfusion static between uveal melanoma and normal orbital tissue. Most of the uveal melanomas show type I DVP curves and type I DVP parametric images. (Ophthalmol CHN,  2018, 27:103-106)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SS-OCT技术的生物测量仪IOLMaster 700对白内障术前患者进行黄斑疾病的筛查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门诊的白内障术前患者208例(312眼),用IOLMaster 700进行生物测量,该设备可通过SS-OCT技术提供1 mm的黄斑中心凹水平扫描图像。所有患者同时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确定黄斑情况。记录两种检查方法黄斑是否存在病变并记录病变类型,以SD-OCT的结果为标准,计算IOLMaster 700检测黄斑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一致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阳性及阴性似然比,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眼262眼,排除50眼,其中115眼患有黄斑疾病(43.9%),147眼正常(56.1%)。IOLMaster 700与SD-OCT比较Kappa值为0.52(95%CI 0.42~0.62),说明有中高度一致性(P<0.001)。IOLMaster 700筛查黄斑疾病的灵敏度为56.5%,特异度为93.2%,假阳性率为6.8%,假阴性率为43.5%,一致率为77.1%,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73.3%,阳性似然比为8.31,阴性似然比为0.47,ROC曲线下面积为0.75。其中,诊断黄斑裂孔、黄斑水肿的准确性较高,对于非中心凹处的玻璃体后脱离、黄斑前膜、黄斑劈裂、神经上皮脱离、黄斑退行性改变、玻璃膜疣,IOLMaster 700筛查时容易漏诊。结论 IOLMaster 700可以作为白内障术前筛查是否存在黄斑疾病的工具,但因扫描范围小且图像质量有限,因此不能完全取代SD-O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脉络膜血管瘤是常见的跟部良性肿瘤,典型病例通过临床检查易于诊断,但不典型病例易误诊为眼部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即对比增强超声(CEUS)是近年来用于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但在眼科的应用较少. 目的 研究脉络膜血管瘤CEUS的表现特点. 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经临床综合检查诊断为脉络膜血管瘤的58例58眼进行CEUS检查,并分析其CEUS特点.应用时间-强度分析分别对脉络膜血管瘤及正常眼眶组织的显影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MI)及平均渡越时间(mTT)进行测量和定量比较,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检查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CEUS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瘤患者注射造影剂后随时间的推移,病灶完全显影,并呈高信号影像,显影的消退时间迟于正常眶内组织.脉络膜血管瘤病灶MI、RT、TTP和mTT分别为294.20%(217.35%,373.25%)、21.30(17.35,23.35)s、25.00(21.68,27.48)s和59.30(51.08,78.35)s,其中位数明显大于正常眶内组织的100.00%(100.00%,100.00%)、17.75(15.00,20.30)s、22.40(18.35,24.63)s和47.25(40.90,57.2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608,-4.998,-4.650,-4.332,均P<0.001).结论 脉络膜血管瘤的CEUS表现具有特异性,有助于脉络膜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