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下二叠统太原组和中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是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气田致密岩性气藏的主要产气层,分别属于海陆过渡相和三角洲前缘相,砂体薄,横向规模小。太原组—山西组发育多套煤层,以山2段中下部4+5号煤层及太原组底部9号煤层最发育。煤岩波阻抗低,与高波阻抗砂泥岩地层形成强反射,屏蔽了砂泥岩之间的弱反射,应用叠前反演、地震属性等常规方法难以有效预测薄砂体。建立研究区目的层段砂泥岩地质模型,通过模型正演和时频分析方法对比发现,广义S变换能根据信号频率变化自适应调节时频分析时窗,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实际应用中,首先压制煤层强反射,在此基础上采用广义S变换对研究区的薄储集层进行预测,井震符合率高,有效解决了研究区煤层背景下的薄储集层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川东地区大猫坪构造长兴组钻测井资料,对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因素.研究认为.大猫坪构造长兴组生物礁储层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与礁灰(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主要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及蜂窝状溶孔、溶洞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具低孔低渗的特征,但储层段裂缝发育,形成了裂缝-孔隙型储层.这些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沉积相、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靖边气田榆31井区马五1-4储层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小幅度构造和岩溶古地貌特征的研究,认为沉积微相中的潮上带膏质云坪最有利于储层发育,其次是潮间潮上带含膏云坪。对孔隙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近地表和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表生岩溶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构造高部位储层物性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岩溶残丘、岩溶台地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4.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6亚段(简称马五6亚段)为例,基于测井、录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研究古地理格局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沉积分异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内识别、细化出桃利庙西洼、桃利庙水下高地、桃利庙东洼、横山高地、东部盐洼、北部斜坡和西南部斜坡等7个次级地貌单元。(2)由西向东古地貌为“三洼两高”,“三洼”依次发育白云质局限潟湖、膏质蒸发潟湖、盐质蒸发潟湖,“两高”依次发育高能颗粒滩和微生物丘,南北两侧斜坡则发育环陆云坪。(3)古地貌格局造成来自西北侧祁连海补给海水的自然分异,控制白云岩、膏岩、盐岩共生体系由西向东的偏心式沉积分异,有别于经典的“牛眼式”和“泪滴式”干化收缩分布模式。(4)中祁连地块向华北板块碰撞俯冲,远端挤压应力传递形成马五6亚段沉积期的近南北向凹凸地貌格局。(5)桃利庙水下高地和横山高地马五6亚段发育南北向展布的丘滩有利相带,是勘探有利区,未来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致密砂体分布复杂,给该区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致密砂体控砂机理,将有助于预测砂体和有利储层分布,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文中从太原组古构造特征、物源供给、沉积体系及研究区经历的海侵/海退事件等4个方面总结了致密砂体控砂机理。研究发现:宜川地区太原组低洼古构造控制主砂体展布;物源决定砂体发育面积及沉积类型,碎屑供给物少,砂体发育面积小,沉积较分散;物源和沉积环境共同控制砂体展布形态和方向,形成以透镜状、块状和长条状为主的障壁砂,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海侵/海退事件控制单砂体沉积厚度及连续性,砂体主要发育在石灰岩厚度小于8 m的区域,4期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4套单砂体。  相似文献   
6.
根据川东地区大猫坪构造长兴组钻测井资料,对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因素.研究认为.大猫坪构造长兴组生物礁储层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与礁灰(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主要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及蜂窝状溶孔、溶洞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具低孔低渗的特征,但储层段裂缝发育,形成了裂缝-孔隙型储层.这些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靖边气田榆31井区马五1-4储层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小幅度构造和岩溶古地貌特征的研究,认为沉积微相中的潮上带膏质云坪最有利于储层发育,其次是潮间潮上带含膏云坪.对孔隙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近地表和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表生岩溶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构造高部位储层物性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岩溶残丘、岩溶台地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8.
基于岩心、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的储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1+2亚段具有多样性的储集岩类和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岩类包括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砂糖状中-粗晶白云岩、微生物碳酸盐岩和溶洞充填砂质角砾云岩。相应的储集空间有膏模孔、渗流物间微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窗格孔和砾间残余孔洞。研究区储集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孔隙型。其中,储集性能以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最佳,但发育频率及规模一般;而颗粒云岩和溶洞充填砂质角砾云岩储、渗性能略低于前者,但分布频率及发育规模更大。储层成因分析发现,研究区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多期叠合型岩溶的控制,为典型的相控岩溶型储层。砂屑滩和膏云坪是储层发育和后期岩溶叠加改造的物质基础,未成熟期表生岩溶对膏质团块的溶蚀以及岩溶水沿早期砂屑滩孔渗层顺层流动溶蚀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而成熟期表生岩溶叠加改造未成熟期表生岩溶及其混合充填作用则使得先期储集层遭到破坏或消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