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主力气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砂体厚度薄且变化快,储集层分布预测难度大,制约气田的产能建设。通过井震结合开展沉积砂体刻画和薄储集层预测,探讨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明确有利储集层分布区。结果表明:古地貌与古流向共同控制三角洲砂体的分布,溶蚀相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最有利的储集体,局部微幅度鼻隆构造为天然气富集区。综合砂体展布规律、储集层物性、成岩作用、构造特征等因素,建立了研究区储集层分类标准,在研究区南部和中部识别出2个Ⅰ类储集层富集区。  相似文献   

2.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常规的储层预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精细开发井位论证的要求。为此,利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储层进行精细沉积微相刻画,结合古地形分析山23亚段下砂岩发育的地质主控因素,研究主河道的分布规律,基于压制煤层强反射、90°相位转换等特殊处理方法,进行敏感属性优选和多属性地震相分析,精细刻画砂体分布,最终形成沉积微相控制下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储层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宁-吉县区块山23亚段发育2条北西-南东向主分流河道带,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该微相砂体在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特征上有着很好的对应性;②压制煤层强反射结合90°相位转换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地震资料对储层的识别能力;③山23亚段下砂岩沉积受太原末期古地形控制,砂体发育时其对应的反射结构表现为一般呈顶平底凹或顶凸底凹的透镜状;④单井微相标定后开展多属性地震相分析有利于地质解释,减小单一地震属性地质解释的多解性。结论认为,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大宁-吉县区块储层预测工作的精确度,为该区块下一步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井位论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陆西凹陷为辽河外围盆地中生代残留型凹陷,砂泥岩阻抗差异小,储层横向变化快,预测难度大,流体关系复杂。由于单一的储层预测技术多解性强,因此首先利用叠后层序格架内波阻抗反演识别和描述九佛堂组上段薄层砂体和九佛堂组下段凝灰质砂体,然后再利用叠前AVO流体检测技术对所描述的砂体进行AVO流体检测,预测不同类型储集层的含油气有利区。该结果不仅为陆西凹陷的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辽河外围其它凹陷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昌A凹陷储集层可分为砂体储集层和裂缝型储集层两大类.测试获高产油气流的主要是珠江组、珠海组滨海相海滩砂体、河口湾潮汐砂坝砂体.珠江组二段炭质(含煤)泥岩裂缝发育段和珠海组—恩平组致密砂泥岩(埋深3500~4700m)裂缝发育段是值得重视的勘探目的层.珠海组一段顶部海相泥岩和珠江组一段上部海侵泥岩为区域性盖层.珠海组一、二段储层的直接上覆海相泥岩,珠江组二段顶部的海侵泥岩及恩平组一、二段湖相泥岩是局部盖层.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储集层及盖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昌A凹陷储集层可分为砂体储集层和裂缝型储集层两大类,测试获高产油气流的主要是珠江组,珠海组滨海相海滩砂体,河口湾潮汐砂坝砂体,珠江组二段炭质(含煤)泥岩裂缝发育段和珠海组一恩平组致密砂泥岩(埋深3500-4700m)裂缝发育段是值得重视的勘探目的层,珠海组一段顶部海相泥岩和珠江组一段上部海侵泥岩为区域性盖层,珠海组一、二段储层的直接上覆海相泥岩,珠江组二段顶部的海侵泥岩及恩平组一,二段湖相泥岩是局部盖层。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上古生界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主力储集层太原组和山西组山2段具有低孔、低渗且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非均质性是储集体的基本属性,其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油气储集层的渗透性能和开发效果。利用钻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测试分析资料,对神木气田太原-山2段储层宏观非均质性从层内、层间和平面3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太原-山2段层内非均质性总体比较严重,除过太22相对较弱之外,其它小层均属于强非均质性;山22及太21、太22段砂体最为发育,有效厚度系数高,层间非均质相对较弱;储层参数平面非均质性受砂体发育程度及沉积微相的控制,以分流河道为主的砂体厚度大,物性好;河口坝砂体厚度最大,物性也最好,但发育规模较小;分流间湾砂体厚度小,物性差。此外,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区域存在相对高渗段,储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区主要目的层始新统平湖组沉积受潮汐作用影响较大,薄砂体多层叠置、横向变化快,煤层发育。目的层埋深普遍超过3 500 m,储层物性相对较差。现有地震资料深层信噪比低、能量弱,砂泥阻抗特征差异小,储层预测及刻画难度大。在深层保幅宽频处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明确岩性圈闭发育类型、精细砂体描述、落实岩性圈闭目标的整体思路开展研究,明确了古地貌背景、砂体模式及岩性圈闭发育类型,在这一格架约束下开展精细的砂体描述工作,应用地震波形、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叠前反演弹性属性相结合预测砂体,并利用叠后统计学反演预测煤层分布,提高了砂体描述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辽中凹陷锦州31-6区块东二段发育远源浊积扇沉积体系,形成东西两个浊积扇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蠕虫状反射结构,叠后反演剖面上砂泥岩纵波阻抗差异小,含水砂岩和含气砂岩在叠后波阻抗剖面上无法区分,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十分困难。以测井岩石物理分析为基础,应用叠前AVO同步反演技术对锦州31-6区块面积约165km2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反演,并采用密度和剪切模量交会区分砂泥岩,采用纵横波速度比和拉梅常数交会预测气层分布,取得明显效果,可供邻区浊积扇体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借鉴,探索了一条在渤海湾开展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杭锦旗区块J井区储层薄且具有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砂岩顶底界面难以分开,同时受煤层强反射的影响,加上砂、泥岩波阻抗差异较小,造成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储层预测难度极大。为此,提出了一套针对该区煤系地层薄砂岩的储层预测流程。首先,通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岩性解释的敏感参数,建立岩性解释模板;其次,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从地震强反射中定位煤层的厚度及空间展布,再通过云变换中子属性协模拟得到岩性数据体;最后,结合岩性解释模板,实现对煤系地层薄储层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以下简称山2~3亚段)为该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但该亚段储层薄、厚度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和勘探目标优选难度大。为了准确预测该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针对该套储层的特征和预测难点,提出了90°相移技术识别河道外形、模型约束波阻抗反演刻画砂体厚度和子波衰减梯度属性识别含气砂体的地震逐级预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山2~3亚段上覆5号煤地震强反射层,下伏储层地震反射能量弱,加之为稀疏二维地震测网、井控程度低,致使致密砂岩气甜点区预测难度大;②所提出的技术方法通过地震逐级预测约束,可以有效地刻画河道砂体分布并识别有效含气储层,提高了对勘探开发目标预测的精度;③基于该技术方法指导部署的勘探开发目标实钻效果好,地震预测结果横向分辨率高,真实地反映了河道及河道砂体的变化特征。结论认为,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二维地震勘探区煤系地层强非均质性、薄储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预测的地质难题。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济阳——临清东部煤系烃源岩形成环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钻井、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综合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济阳—临清东部地区石炭—二叠系主要发育一套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灰岩、障壁—潟湖、潮坪、沼泽及三角洲相陆源碎屑岩和煤层.从纵向发育的沉积特征来看,上石炭统本溪组发育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和浅海陆棚相(陆表海)砂泥岩,太原组主要发育障壁—潟湖、潮坪、沼泽相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和煤的混合沉积;二叠系山西组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三角洲平原沼泽相砂泥岩及煤,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则以发育近海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局部有河流沼泽的泥炭和煤发育.沉积环境总体具有自下而上、由南向北由浅海相、海陆交互相逐步过渡为陆相的基本特点.成煤环境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山西期潮坪、潟湖过渡带之潮坪沼泽环境及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大宁地区煤层气成藏控气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宁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炭-二叠含煤层系的主要分布区,煤层气资源量约为1.8×1012m3。通过研究该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主力煤层厚度、埋深、煤岩煤质特征及演化程度、煤层吸附性、煤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煤层气保存条件和资源分布等因素,得出了以下结论:大宁地区煤层气成藏控气条件有利,具有煤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煤储层孔裂隙发育、含气量高,煤层吸附饱和度高、顶底板封盖性能好、水动力条件优越等特点,是中煤阶煤层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豫西地区中、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上石盒子组及下石盒子组煤成气资源丰富,但成煤环境纵向发育与横向变化较大,规律难于把握。因此,开展煤成气源岩沉积环境研究有利于该区煤成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及合理的利用。通过露头、钻井、地震资料及分析、测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本区中、下二叠统主要沉积了一套浅海碳酸盐岩,海湾-泻湖、潮坪、沼泽、障壁岛(砂质滩、坝)及三角洲相陆源碎屑岩和煤层。从总的沉积特征来看,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基本上发育滨、浅海相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和煤的混合沉积。上二叠统上、下石盒子组则以海陆交互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三角洲及三角洲平原沼泽十分发育;沉积环境具有自下而上,自南东向北西方向由海相逐步过渡为陆相的基本特点。其煤成气源岩沉积环境以早二叠世山西期潮坪、泻湖过渡带之滨岸沼泽环境为最佳,其次为中二叠世下石盒子期三角洲平原沉积之平原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4.
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太康地区上古生界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康地区勘探目的层为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具有砂泥岩薄互层及横向不连续等特点。针对该地区探井少、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等特点,开展了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应用研究。首先进行了区域沉积相分析和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砂体对比,分析认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性能良好的储集体,横向连续性较好的石盒子组砂岩为有效储集体。然后进行了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分析、测井资料预处理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根据储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地震属性特征不明显这一特点,确定以砂组为单位进行储层预测;通过测井资料预处理以及资料分析,确定自然伽马值小于60 API为有效砂岩;通过制作正负极性合成地震记录,确定该区的地震剖面为负极性剖面。最后,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利用相对波阻抗对储层进行了宏观预测,采用绝对波阻抗与多参数测井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对储层进行了精细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了质量控制,检验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研究区石盒子组砂锅窑砂岩、田家沟砂岩连续性良好,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岩石物理特征难以有效区分储层与非储层,黄土塬叠后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预测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久攻不克的技术瓶颈,也成为制约该区勘探推进的原因之一。区带评价认为镇泾区块东北部是有利勘探区带,二叠系山西组二段、下石盒子组一段是主要勘探目的层。镇泾3D波形聚类地震相分析结果与镇泾地区物源、砂体展布特征一致,表明地震资料可以用来开展储层预测研究。结合沉积相展布特征的一系列地震正演模拟发现,山二段内与盒一段大套砂体有一定距离、具有一定厚度的砂体能够形成可识别的地震反射,这种地层岩性纵向上的空间组合与区域叠加型及厚层单一型砂体沉积模式吻合,正是周边已发现气藏的典型储盖组合类型。根据正演模拟结果优选的波峰数地震属性储层预测证实,山二段叠加型砂体及厚层单一型砂体呈SW-NE向宽幅条带状展布,进而开展的地震剖面特征同相轴的拾取解释与构造成图,直接圈定了山二段叠加型与厚层单一型砂体岩性圈闭的分布范围与埋深,为该区勘探部署提供了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榆林气田储层成岩作用与烃类充注期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榆林气田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榆林气田储层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根据包裹体测试结果,结合埋藏史综合分析认为,榆林气田烃类充注主要有4个时期,分别为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晚期、早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晚期和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7.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高家河三维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下部为例,阐明了利用地震信息研究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的方法。首先基于岩石物性研究,利用时间-频率扫描分析技术,在90°相位地震数据体中,研究煤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其次通过设计特定的滤波器,进行地震滤波,抑制煤层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压制地震干涉左右),将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相结合,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创建精细(高频)等时地层框架;最后结合地质特征、测井响应和地震相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频率的等时地层切片进行沉积分析,采用混合频率显示技术,研究沉积相空间分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高家河三维区山二段下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分流水道主要表现为3个走向:(1)呈先南北、后东西、再南北走向,沿S229、S228、S232、S208、Y124井边缘分布。在该分流河道中,在S231井附近可能发育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曲流边滩。(2)呈北西-南东走向,主要沿S212、Y127、S209井一线分布。(3)呈近东西走向,在沿S210、S226井发育一规模较大的河道侧向迁移带。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延长气田下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鄂尔多斯东部延长气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低渗透气藏的特点,结合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包裹体测温、压汞等资料分析,认为该区山2段储层是1套远离岸线背景上的浅水三角洲前缘相的岩屑砂岩,受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的影响,各区表现出不同的微观特征。在此分析基础上预测了延长气区山2段的勘探远景,为鄂尔多斯东部延长气田下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