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重法在焦炭热失重测定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热重法的原理及实验过程中对热重曲线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研制焦炭连续热失重测定仪的理论基础和测试内容。  相似文献   
2.
从煤资源非能源利用的物质基础出发,分析和讨论了煤化中炼油和煤焦化工、煤气化、碳一化学工业、电石与乙炔化工、煤的裂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煤化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加拿大焦煤和国内常用主焦煤的结焦性差异,有利于国内焦化企业很好地利用加拿大炼焦煤,优化配煤生产。对加拿大煤和国内常用焦煤进行常规煤质分析和煤岩特征分析,探寻了二者黏结性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利用40 kg小焦炉进行加拿大焦煤替代国内优质焦煤实验。研究表明:与国内主焦煤相比,加拿大焦煤的单一性较好,灰分较低,变质程度较低;加拿大煤的基氏流动度lgMF和奥亚膨胀度[b]值较低,均质镜质组较少,且镜质组中含有较多裂纹和气孔,造成加拿大焦煤在成焦过程中熔融阶段流动性较小,膨胀压力较小;加拿大焦煤替代国内优质炼焦煤进行配煤炼焦,可以稳定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40 kg试验焦炉对炼焦煤中最佳活惰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11种不同炼焦煤的煤岩性质和40 kg试验焦炉所炼焦炭抗碎强度分析,确定了基于炼焦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活性权函数方程,根据其活性权函数对各炼焦煤的活惰比进行了计算.分析可知,焦炭抗碎强度M40最大时所对应的活惰比为2.17,为优化配煤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13种粘结结焦性质指标相近的配合煤进行70 kg小焦炉试验,比较了所炼焦炭的热性质与矿物质催化指数、煤岩显微组分和焦炭光学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配合煤粘结结焦性指标相近时,焦炭热性质主要由灰成分中矿物质催化指数MCI决定;煤岩显微组分含量也是影响焦炭热性质的因素之一;焦炭热性质中CSR不仅受CRI影响,而且受焦炭中光学各向异性指数OTI及光学组织含量的影响。该结论对指导配煤生产,稳定和提高焦炭热性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框剪结构采用钢结构直接加层后,结构的整体质量、刚度、周期等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对安装有软钢阻尼器和未设软钢阻尼器的加层钢结构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表明:软钢阻尼器可以有效降低直接加层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层间位移和层间剪力有显著的减小,较好地控制了钢结构直接加层产生的鞭梢效应现象,减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是考核焦炭热性质的重要指标。根据梅山钢铁公司生产积累的数据,从配合煤灰分、灰成分、炼焦煤种、结焦时间等方面考察了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煤灰分在8.75%~9.75%时,随灰分增加,焦炭反应性增加,反应后强度降低;结焦时间以18h为基准,每提高1h,焦炭反应性降低3.5%,反应后强度提高3.9%。  相似文献   
8.
张代林  崔平  李婷 《燃料与化工》2002,33(6):283-284
根据反射率分布图、活性权函数及光学组织测定计算出煤中加权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含量,通过显微强度与煤样中活惰比的关系确定出最佳活惰比。  相似文献   
9.
炼焦煤质量与焦炉加热制度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炉冶炼强度及喷煤比的不断提高,炼铁生产对焦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是考核焦炭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的因素很多,本文根据梅山的生产数据,从炼焦煤的质量和焦炉加热制度2个方面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业PC机、PMAC四轴运动控制器及交流伺服电动机为主体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控制系统,介绍了基于PMAC运动控制器的数控系统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