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秦丽娟  曹宇  马中女 《肝脏》2010,15(3):196-197
热休克蛋白(HSP)是70年代由美国学者Tissieres等发现的一类蛋白质家族,现证明HSPs广泛存在于各种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各种细胞中HSPs占细胞总蛋白含量的5%~10%,当细胞处于高温及其他应激条件,HSP表达明显增高。HSP70家族是HSP蛋白质家族中最保守的一类,在大多数生物中含量最多,在细胞接受应激刺激后生成最显著,因此HSPT0成为热休克蛋白中最受关注、研究最深入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SP70参与体温调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家兔LPS发热模型,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在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IL-1β、TNF-αmRNA与HSP 70的表达。结果注射LPS0.5μg/kg后家兔体温明显升高,出现两个体温高峰;由LPS引起的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TNF-α、IL-1β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在60 min和180 min达高峰,400 min以内降至基础水平;单核细胞HSP70的含量在注射LPS后160 min时开始升高,实验结束时达最高值;LPS引起发热的过程中单核细胞HSP70含量与单核细胞TNF-α、IL-1βmRNA的表达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LPS致发热时,HSP70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内生致热原基因的表达而限制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丘脑底核内注射5-羟色胺(5-HT)对氟哌啶醇所致的僵直行为的调节作用.方法 大鼠双侧丘脑底核埋置套管.恢复3 d后腹腔注射氟哌啶醇(0.25 mg/kg),丘脑底核内微量注射的0.1 mmol/L 5-HT(0.3μL/侧),通过大鼠趴杆实验,观察丘脑底核5-HT对氟哌啶醇所致的僵直症状的影响.结果 双侧丘脑底核微量注射5-HT能够明显缓解氟哌啶醇导致的僵直症状,起到了较好的抗僵直作用.结论 5-HT可能通过影响丘脑底核神经元兴奋性来调节氟哌啶醇所致的大鼠僵直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葛根素抑制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标本,用Po 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记录结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变化。结果葛根素对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阿托品、尼莫地平、普萘洛尔和格列本脲对结肠平滑肌收缩活动无明显作用(P>0.05),但可部分阻断葛根素对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 P<0.05)。结论葛根素对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可能由β受体、M 受体、K+通道和C a2+通道所介导。  相似文献   
5.
溶媒对四氧嘧啶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溶媒生理盐水和柠檬酸缓冲液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率的影响。方法分别比较溶媒生理盐水和pH值为4.4的柠檬酸缓冲液对四氧嘧啶不同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及两次腹腔注射在成模率、死亡率及成模后空腹血糖值的影响。结果以柠檬酸缓冲液为溶媒,低剂量四氧嘧啶给药成模优于同剂量以生理盐水为溶媒四氧嘧啶,但当四氧嘧啶一次性给药剂量高至200 mg/kg,以柠檬酸缓冲液为溶媒成模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结论以pH 4.4柠檬酸缓冲液溶液为溶媒1%四氧嘧啶100、80 mg/kg两次腹腔注射成模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离体肠道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PowerLab信号处理仪观察葛根素对大鼠离体肠道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及诱导型NO合酶(iNOS)是否介导葛根素对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应用NO试剂盒测定葛根素对结肠内NO含量的影响;应用Western印迹观察葛根素是否上调结肠中iNOS的含量.结果 0.12、0.24、0.48 g/L葛根素对各段肠道平滑肌运动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应用SMT(iNOS抑制剂)对结肠平滑肌预处理后再加入葛根素,其对平滑肌作用减弱.0.12、0.24、0.48 g/L葛根素都可提高结肠平滑肌内NO和iNOS含量.结论 葛根素可抑制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其机制可能与肠内iNOS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内质网应激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250 g左右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E2)预处理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缺血2 h,再灌注22 h模型;5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水肿程度、利用HE染色观察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RT-PCR技术检测GRP78mRNA的表达。结果 (1)假手术组神经行为学评分、组织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脑组织含水量呈基础水平;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HE染色出现明显病理学改变,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肿胀,胞核碎裂或消失,部分神经细胞坏死消失,残存神经细胞胞体缩小,胞核固缩,核仁消失,脑水肿明显(P<0.05);E2预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组织病理改变较轻,脑水肿减轻。(2)假手术组鼠脑GRP78 mRNA有一定表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表达增加,E2预处理可下调其表达。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途径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酸化的H2AX(即γH2AX)能否灵敏、快速、简便的检测甲醛致DNA损伤。方法用甲醛处理中国仓鼠肺细胞株(V79)肺细胞,应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γH2AX焦点的形成,并通过单细胞凝胶实验验证DNA损伤程度。结果20μmol/L甲醛处理V79细胞10 min即可诱导γH2AX焦点形成增加,但2 h时才出现彗尾增长。1μmol/L甲醛处理细胞8 h时,γH2AX平均焦点数及焦点细胞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浓度在所有时间段都不能导致彗尾增长。结论γH2AX可在早期监测甲醛对DNA的损伤,并能检测到低浓度的甲醛致DNA损伤,因此,其敏感性优于单细胞凝胶实验。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法在专升本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临床医学普通"专升本"教育的优缺点,从案例选择和教学过程两方面改进传统案例教学法,证实案例教学适宜于生理学教学,可达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60、HSP70在局灶性脑缺血小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1 h、2 h、3 h)皮层缺血核心区和半影区的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建立脑中动脉阻塞缺血模型(MCAO),利用蛋白印迹技术分析HSP60、HSP70蛋白表达量在脑缺血1、2、3 h的时序性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小鼠脑皮层HSP60、HSP70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HSP60随缺血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趋势,HSP70在缺血后1 h增加,2 h达高峰,3 h降低。结论 HSP60、HSP70是神经细胞损伤和耐受的敏感标志,局灶性脑缺血能引起HSP60、HSP70表达的时序性变化,为认识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