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4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鞍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垂体腺瘤26例(其中无功能垂体腺瘤6例、泌乳素瘤16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4例),拉克囊肿1例,胆脂瘤1例,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7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后痊愈。无死亡病例。随访3~6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肿瘤,较单纯的显微镜手术治疗创伤更小,肿瘤全切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托烷思琼对预防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A组患者缓慢静注盐酸托烷思琼5mg,B组患者缓慢静注盐酸托烷思琼3mg,C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并记录以下指标:(1)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强度;(2)术后2、8h镇静评分(OAA/S);(3)术后2、8h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4)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h内两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托烷思琼5mg组恶心呕吐发生率略低于3m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思琼可降低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托烷思琼3mg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用量,而且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止吐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癌痛产生的原因,认为主要由肿瘤压迫神经、内脏等软组织浸润引起,也与不良全身症状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阐述了不良心理对疼痛的影响,护理对策从几方面入手一是采用镇痛药物止痛法,根据疼痛程度,按医嘱选择不同药物;二是加强心理护理,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持良好心态,摆脱疼痛意识和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相似文献   
4.
早期胃癌诊断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对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治疗效果。现综述其诊断技术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5.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放射治疗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肿瘤放疗界追求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将剂量集中在靶区,彻底杀灭全部肿瘤细胞,而使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少受或免受照射,提高了放疗增益比。我院自2002年4月引进了3DCRT技术,2005年6月共治疗74例恶性肿瘤病人,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应用3DCRT技术的一些经验体会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4月~2005年6月,共应用3DCRT治疗74例病人,其中男性55例,女性19例,年龄11~81岁,平均46岁。病种有脑胶质瘤8例(术后5例)、脑膜瘤4例,髓母细胞瘤2例(术后…  相似文献   
6.
道路伤害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道路伤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收集沈阳市皇姑区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的事故组驾驶员406例,并同期在皇姑区内于随机时间、随机地点调查道路上正常行驶的对照组驾驶员438名。采用统一问卷、面询方法,调查内容包括驾驶员的一般情况,连续驾驶时间,事故/调查前睡眠状况,急、慢性困倦程度(采用Stanford和Epworth困倦量表测量),饮酒,吸烟,驾驶安全态度和行为,车速,车辆状况等。结果:处于慢性困倦状态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非困倦状态驾驶员的1.98倍(OR=1.98,95%CI:1.26—3.12),事故组驾驶员的困倦程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OR=2.38,95%CI:0.89—6.31)。夜班或倒班发生事故的危险是常白班的2.09倍(OR=2.09,95%CI:1.48—2.94),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非酒后驾车的3.59倍(OR=3.59,95%CI:1.13--11.39),无人约束时会违章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不违章驾驶员的1.73倍(OR=1.73,95%CI:1.22—2.46)。结论:慢性困倦、夜班或倒班、酒后驾车、违章等是道路伤害的危险因素,急性困倦可能是道路伤害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公务人员个性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量表对沈阳市220名公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公务人员在14项个性因素上与常模存在显著差异;公务人员个性因素在性别及年龄方面差异较小,尤其次级因素无显著差异;从事与WTO相关工作公务人员的一些个性因素尤其半数次级因素显著优于从事与WTO无关工作的公务人员。结论沈阳市公务人员总体个性特征优于常模,尤其从事与WTO相关工作的公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无糖低氧(OGD)刺激对小鼠海马脑片内蛋白激酶C(PKC)特定亚型膜转位水平(激活程度)的影响,进一步证实我们在整体低氧预适应小鼠模型上所获实验结果,并为离体海马脑片缺血/低氧预适应(I/HPC)模型建立及后续药物干预实验打下基础。方法:急性分离小鼠海马组织、制备400!μm厚度的脑片,并用无糖低氧(OGD)人工脑脊液(ACSF)模拟缺血/低氧刺激;应用SDS-PAGE和Westernbolt等生化技术,并结合Gel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OGD刺激2、5、10、15和30min后海马脑片内cPKCβII和nPKCε的膜转位水平。结果:OGD刺激可增高海马脑片内cPKCβII和nPKCε的膜转位水平,且这种增高从刺激5min开始持续至30min均有显著差异(P<0.001,n=6)。结论: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cPKCβII和nPKCε可能参与脑缺血/低氧性预适应的形成过程,并提示OGD10min作为制备离体海马脑片I/HPC模型的预处理刺激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1)目的 总结320例胆管术后,经T管窦道纤维胆管镜治疗残余结石的经验。(2)方法 对320例胆管术后残余结石病人行纤维胆管镜取石,分析其临床表现并予以随访。(3)结果 结石取净287例,失败33例,(4)结论 纤维胆管镜对于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