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人发微量、宏量元素与血压和脑卒中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使用中子活化测定方法分析对比了我国不同地区三个人群头发中微量元素及宏量元素与血压和脑卒中的关系.结果表明发镧、锌、锰、铜及钙、镁含量在人群间有显著性差异.发镧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而必需微量元素锌、锰与血压呈负相关.提示镧系元素,尤其镧在人发中和体内含量过高可能与血压升高有关,而锌、锰及宏量元素钙、镁、钾可能是预防血压升高及脑卒中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及方法(一)对象选择二尖瓣位人工瓣置换术后病人90例(男43,女47),年龄17~66(平均40.8)岁。人工瓣置换组中St.Jude双叶瓣置换术病人30例。三个不同厂家生产的侧倾碟瓣:Medtronie—Hall碟瓣(美国)、Sorin侧倾碟瓣(意大利)及GK钩孔型碟瓣(中国)各20例。上述各组人工瓣置换术后,病人的临床表现、X线及M型、二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近年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有较大的进展。70年代初开始创建的冠心病监护病房,不但能使以心室颤动为主的心脏骤停得到及时抢救和部分防止,而且为及早发现、适当处理和纠正各类严重的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以及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重要并发症创造了条件。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规律有进一步了解,在70年代后期形成了限制梗塞面积的概念,提出了一些措施并予试行。从80年代初起,由于重新认识了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在引起心肌梗塞(MI)中的主导作用,即开展  相似文献   
4.
治疗原则及发病初期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治疗重点在于防治并发症及尽量挽救急性缺血的心肌。防治并发症:主要为防止并及时纠正心肌的电活动与机械性活动障碍。电活动障碍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最严重者因心室颤功(室颤)或心室停顿而引起心脏骤停,可称之为电功能衰竭或电衰竭,以室颤为常见。心肌机械性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常称之为泵衰竭。泵衰竭易导致心律失常,而严重的心律失常不仅能在发作时直接影响心脏排血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在心血管病领域的研究,从基础到临床,直至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都有了较显著的进展。在基础学科中,对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心肌急性缺血缺氧的发展规律等的研究,已从一般病理生理、组织形态和组织化学观察,逐步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成功地应用了动物与人体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培养,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偏心性重构及其影响因素等。方法:用30MHz单晶片超声探头检查了11例冠心病患者PTCA后的冠状动脉。在血管内超声图像上,测算了80个血管切面(n=80)舒张末期的有关参数。包括:管腔环形因子(CSF-L),内膜外边缘环形因子(CSF-I),和中层外边缘环形因子(CSF-M)等。结果:PTCA后CSF-L,CSF-I,CSF-I,CSF-M逐渐增加,CSF-L,CSF-I和CSF-M之间差别均非常显著(P均<0.001)。43.8%(35/80)因管切面管腔较不规则,逐步回归分析:CSF-L大小与年龄,管腔面积(LA),管腔周长(LC)及硬斑块相关,复合相关系数为0.98,23.8%(19/80)血管切面管壁内膜外边缘形态不规则,逐步回归分析:CSF-I与CSF-L,LA,LC,内膜面积指数(IAI),管腔+内膜面积(LIA),管腔面积狭窄百分比(LA%),球囊面积(BA)相关,复合相关系数为0.95,5.1%(4/78)血管切面中层外边缘形态不规则。逐步回归分析:CSF-M与CSF-I,管壁对称性伸展及一次扩张最长的最长时间相关,复合相关系数为0.66。结论:PTCA后冠状动脉存在偏心性重构,并受病变形态学改变,扩张条件等因素影响。偏心性重构从内到外逐渐减轻,内膜偏心性重构影响中层偏心性重构。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多普勒超声测定二尖瓣位人工瓣跨瓣压差和瓣口面积(MVA)的准确性,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1例Sorin型侧倾碟瓣的跨瓣压差及MVA进行测定,并与心导管检查进行比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由多普勒测定的人工瓣跨瓣压差及MVA与心导管测量值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由多普勒超声测量的跨瓣压差、MVA均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观察丹参、川芎嗪两药在体内外对纤溶系统的作用,发现川芎嗪在体外具有尿激酶样作用,丹参静点后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提示不同活血化瘀药物对纤溶系统作用的方式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北京和广州工农人群中营养因素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在北京和广州35~54岁工人农民中进行心血管病基线调查时的膳食调查813例资料,对比分析北京和广州工农男女共八个组的营养素摄入量和血脂水平,并在北京和广州两大组人群内分析有关营养因素和血脂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年龄、性别、工农、体重指数及饮酒量等混杂变量的条件下,“膳食脂质分值”与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显著正关联,饱和脂肪酸在北京人群内、膳食胆固醇在广州人群内与血清总胆固醇呈显著正关联。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关联,而碳水化合物则呈负关联。未见上述各营养素与血清甘油三酯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0.
卧位型心绞痛发病机理的重新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20例卧位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动力学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左心功能不全不是该型心绞痛的主要诱发因素,而严重冠脉阻塞性病变基础上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是诱发其发作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在无左心功能不全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加扩冠药物可作为卧位型心绞痛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