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50例,参考组采用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升阳益胃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风团、红斑、皮损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两组DLQI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红肿结节、口干、呕吐恶心、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0.5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选取山东和广东两省的7家生产或使用1-溴丙烷(1-BP)企业共计85名工人作为接触组,同时选取同企业91名行政办公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触觉延迟检查和神经-肌电图等结果进行分析。检查发现双脚震动觉延迟时间接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下肢延迟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00)。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可见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期(DML)、传导速度(MCV)、胫后神经末端潜伏期(D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接触1-BP可引起工人神经症状、震动觉和神经-肌电图的改变,我国l-BP接触工人作业环境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急性三烷基锡中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有机锡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 ,1 85 0年 L owig首次报道有机锡化合物的化学合成 ,我国从五十年代末开始研制。有机锡总产量的 70 %用作聚氯乙烯塑料产品的热稳定剂 ,其主要为二烃基锡化合物。约占有机锡总产量 1 0 %的三烃基锡在农业上用作杀真菌剂和杀螨剂 ;氯化三乙基锡在工业上用作电缆、油漆、造纸、木材等的防霉剂 ;三苯基锡化合物和三丁基锡化合物用作水下防污涂料 ;三丁基氯化锡、三苯基氯化锡、三苯基醋酸锡用作驱鼠剂。四烃基锡化合物为制备其他有机锡化合物的中间体 [1 ] 。1 毒性有机锡化合物有四种类型 :一烃基锡化合物 (RSn…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接触环氧乙烷致周围神经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本院收治的3例接触环氧乙烷致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结果、诊断与治疗情况,并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有低剂量环氧乙烷接触史,临床表现为以轴索损害为主的周围神经病.结论 人体接触低剂量环氧乙烷,可引起慢性中毒,以周围神经系统为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三氯乙烯(TCE)致药疹样皮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例职业接触TCE出现皮疹的患者,详细回顾其发病经过及病情进展,对病程中分别出现的贫血、继发性癫痫及低钾血症等作一探讨。结果接触TCE引起的皮损,在同工种中发病率低,且无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可累及其他脏器,不同患者表现不一,符合变态反应的发病规律。结论TCE致药疹样皮炎的发病机制为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6.
急性硫化氢中毒对心脏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硫化氢中毒对心脏影响的探讨王佩丽陈惠忠孙道远陈卫杰王斐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随着我国急救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硫化氢中毒早期由中毒性脑病所致的死亡率已有所下降,但由心脏损害所致的死亡率却有所上升,并业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5例急性硫化氢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7例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为亚急性起病,起病隐匿,难以明确潜伏期时间,病情可突然恶化.轻度或早期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睡眠障碍,逐渐出现明显乏力、近事记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病情加重,出现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癫痫发作、脑局灶损害.MR检查示双侧大脑白质内大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有火焰样改变,未见明显占位效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结论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特点,以神经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为广泛性、弥漫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氢氟酸灼伤是化学灼伤最常见的一种,我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氢氟酸灼伤178例,其中氢氟酸灼伤面积超过5例,灼伤部位分布于各大关节及躯干。面积最大为16%,深度均为深Ⅱ°~Ⅲ°,其中11例患者均行急诊切削痂 异种皮覆盖术,4例患者行择期手术,早期手术与择期手术组在创面情况,血清钙指值数及并发症的临床对比观察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急诊手术组:共11例,男4例,女7例。入院后平均血清钙(1.99±0.089)mmol/L。年龄28~41岁,平均36岁;均系在工作中不慎被高浓度氢氟酸灼伤,创面面积5%~16%,深Ⅱ°~Ⅲ°。来院时均表现烦躁、流涎、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