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胞质脱落而成血液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辐射对整体动物血小板的作用表现为外周血内血小板数目的减少,这是早已为人们熟知的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掌握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0年3月从医院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菌株,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7例菌株中,呼吸道标本占92.1%,ICU和内科占67.1%,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等第一、二代头孢以及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霉素敏感性较好。结论多耐药菌株的出现应该引起临床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并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肠杆菌科细菌是引起医院和社区呼吸道、泌尿道、腹腔以及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碳青霉素类抗生素作为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重度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临床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出现以及其在全球的快速蔓延,对临床抗感染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故本研究对海盐地区临床分离的CRE耐药基因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剂与材料  相似文献   
5.
同产ESBLs及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同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情况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医院就医儿童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22株,采用PCR法检测ESBLs酶基因blaTEM,blaSHV、blaCTX-M-9群,AmpC酶基因blaDHA、blaACT/MIR;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2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单纯AmpC酶基因阳性菌株7株,阳性率5.7%,单纯ESBLs基因阳性菌株37株,阳性率30.3%,ESBLs和AmpC酶基因同时阳性菌株检出率为9.0%,非产ESBLs和AmpC菌株67株,检出率55.0%;同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除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外,对其余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儿童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已经出现,产酶菌株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胞质脱落而成血液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辐射对整体动物血小板的作用表现为外周血内血小板数目的减少,这是早已为人们熟知的事实[1].有研究证实,血小板生成量与照射剂量有一定相关[1].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海盐县自肺结核患者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在治疗过程中耐药的变迁情况,以利于抗结核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调整与选用.方法 对痰涂片阳性的新发初治肺结核患者,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采用高、低两药物浓度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试,同时用实时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rpoB和katG突变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治疗2个月后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测.结果 131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初始耐药率14.5%,经治疗2个月后分离菌株性耐药率37.8%;初始分离株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14.5%和8.4%,耐药基因总携带率16.8%;治疗2个月后分离株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39.2%和25.7%,耐药基因总携带率44.6%.结论 结核病患者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初始治疗时已存在有耐药性,而治疗过程有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加;在抗结核治疗前及在治疗过程中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阑尾腔内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围术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选取2013年1至10月631例阑尾炎患者的阑尾腔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并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631例阑尾标本腔内分泌物检出病原菌460例,阳性率72.90%,共检出病原菌29种581株,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排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大肠埃希菌病株中,经鉴定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61.41%,占全部病例的55.22%。结论革兰阴性菌为阑尾炎的主要条件致病菌,特别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已经成为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医生应加强病原菌的检测和药物敏感实验,在治疗时应选择使用碳青霉烯类或β2内酰胺类/β2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等敏感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