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组(n=52)和根治性切除组(n=60)。术后标本行常规免疫组化病理检测,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切除与根治性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相当,但操作更简便易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内镜切割吻合器的联合应用,使得该术式更简便易行,在具有适应征患者中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miR-140在结肠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miR-140在结肠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iR-140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TargetScan筛选miR-140的潜在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进行验证;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胃癌患者肠道菌群,探讨其分布及菌群功能的特点.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9至2021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就诊的42例胃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招募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粪便样本并提取DNA,使用16S核糖体DNA扩增子焦磷酸测序分析微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卡铂单周方案同步放化疗在Ⅲ期胃食管结合部癌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以探索Ⅲ期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至2017年Ⅲ期胃食管结合部腺癌40例患者,分为紫杉醇卡铂单周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组(TP组)20例和紫杉醇替吉奥3周方案同步放化疗组(TS组)20例。比较两组间的R0切除率、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临床分期变化;评价紫杉醇卡铂单周方案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临床TNM分期、分化程度、脉管癌栓、R0切除率、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淋巴结数目和清扫淋巴结数量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TS组均较多。两组间放化疗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红细胞、血小板、转氨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毒性反应,两组间有差异(P<0.05),TS组Ⅲ-Ⅳ度不良反应较多;非血液毒性,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病理分期降期比较,明显降期患者所占比例,TP组(18例)优于TS组(12例)(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单周方案同步放化疗与紫杉醇联合替吉奥3周方案同步放化疗比较,患者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降期率高,可以作为胃食管结合部癌的优选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miR-383和Notch1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74例患者,收集其经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边缘>3 cm).采用TargetScan预测miR-383的潜在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逆转录...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一个以系统和智能方式对胃癌癌前病变进行分类的模型,帮助医生找到敏感点和癌前息肉。在本文方法中,通过设计一种改进的ALexNet架构并使用数据增强、高斯噪声、L2权值衰减和ReLU等技术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最后通过利用精度、损失值和混淆矩阵等性能指标对该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在3 677张糜烂、息肉和溃疡等胃病图像上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达到8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Ⅳ期胃癌转化治疗后腹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例经转化治疗后行腹腔镜手术的晚期胃癌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经CT、PET-CT、腹腔镜等诊断为Ⅳ期胃癌,行以紫杉醇为基础的转化治疗,评估疗效后行手术切除。分析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和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