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州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状况。方法选择HIV在治患者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样本1 137份,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用in-house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 pol区基因,用Chromas Pro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分析,进入Stanford HIV耐药数据库序列结果比对,获得耐药位点和耐药程度分析结果。结果 1 137例患者中有399例对任何药物都未产生耐药,至少对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的人数占6.16%;至少对一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的人数占23.39%;至少对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的人数占44.86%。结论及时检测HIV-1耐药突变,不间断地对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中HIV和HCV合并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HIV和HCV合并感染的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连续采集2007年6月11日-11月24日乌鲁木齐市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血样1 000份,用ELISA法进行HIV和HCV检测.筛查、复检和确认实验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按相应技术规范判定结果.填写"吸毒者监测登记表",以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 000名吸毒人员中HI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26.3%和72.3%,HIV/HCV合并感染率为25.5%.有96.9%的HIV感染者同时感染HCV.静脉吸毒者HIV、HCV感染率及HIV/HCV合并感染率均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者.在所调查的人群中,维吾尔族吸毒者HIV、HCV及HIV/HCV合并感染率高于其他民族的吸毒者.结论 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HIV/HCV合并感染率高,尤其是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的情况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疾病经济负担,为当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新疆三地302名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对其疾病经济负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新疆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疾病经济负担平均为3 489元/人·年,其中参与抗病毒治疗者平均为6 418元/人·年,非抗病毒治疗者平均为1 738元/人·年。国家投入的经费主要用于抗病毒治疗和随访,其中对病人的支持力度远远高于感染者,机会性感染的治疗相对投入很少。结论新疆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疾病经济负担较低,其中国家支出远高于个人,尤其是对已接受抗病毒治疗者;机会性感染的治疗由于操作环节障碍利用率较低,主要由感染者/病人自费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2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倪明健研究员、主任医师牵头申报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疆防治艾滋病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干预研究"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办公室立项批复,项目编号2018ZX10715007,周期3年。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继实施国家"十一五"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新疆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失败患者对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的耐药状况,并寻找可能导致的耐药因素,给予建议。方法 选择HIV在治患者病毒载量大于1 000拷贝/ml的样本1 816份,用in-house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 pol区基因,通过序列测定,用ChromasPro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分析,进入Stanford HIV耐药数据库序列结果比对,获得耐药位点和耐药程度分析结果。结果 1 816例患者中有916例对至少一种药物产生耐药,占50.44%,南疆四地州的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耐药率比较突出,达到4%~5%,但3类药物当中仍然是非核苷类药物耐药率最高,达到43.61%。并未出现特殊的耐药突变位点。结论 新疆艾滋病病毒抑制失败患者中耐药突变率较高,在艾滋病疫情发展较快的南疆四地州出现了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疆小型水泥生产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及防护现状,为改善新疆水泥行业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2月,以新疆某小型水泥生产企业为调查对象,对14项职业卫生危险因素13个关键岗位职业危害暴露水平现场检测评估及企业职业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调查,结合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对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 新疆某水泥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煤尘、水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本研究职业危害因素检测80个检测点,其中79个检测点合格,1个噪声检测点不合格,整体合格率为98.7%。熟料烧成单元噪声[90.84 dB(A)]明显高于其他各单元,中控楼噪声[51.65 dB(A)]明显低于其他单元,各评价单元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P<0.01)。破碎工段接触粉尘浓度(6.93 mg/m3)显著高于制粉工段(1.18mg/m3)和包装工段(1.39 mg/m3),且破碎工段总尘与呼尘均高于其他2个工段,不同工段接触粉尘浓度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艾滋病流行模式及发展趋势,开展模型预测分析,为当地防控措施的制定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模型预测所需数据及相关参数信息录入搭载有EPP模型的Spectrum软件开展预测分析,利用既往监测及专题调查数据判断并调整预测结果,直至获得研究者认为可信的预测结果为止。结果伊犁州艾滋病传播模式最早由吸毒人群引入,通过吸毒人群及桥梁人群进入其他男性和其他女性群体,并逐步经感染者传播给其性伴及配偶群体,当地疫情主要由吸毒人群、感染者性伴及配偶、其他男性、其他女性群体逐步累积导致,整体人群在经历了疾病传播的高峰期后逐步趋于稳定;模型显示当地15~49岁人群中新发感染人数由2000年的2 000余例降至2011年的1 040例,并逐步稳定在目前的每年500例左右,目前该人群中现存感染人数约1.3万人,人群感染率约8‰。结论自90年代早期开始伊犁州艾滋病流行并快速进入疾病暴发期,1997—2011年为HIV新感染人数最多时期,其中1996—2000年为疾病的快速增长期,2007—2012年为疾病的快速递减期,自2013年后疾病的传播进入相对稳定期;总体显示,伊犁州经过多年开展的各类综合干预措施,当地人群内疾病传播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渐趋平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新疆南部地区底层女性性工作者(FSWs)安全套使用情况,为新疆该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建议。方法:2013年5~8月采用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新疆南部地区536名底层FSWs,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商业性行为特征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FSWs最近1个月与嫖客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为39.0%(209/5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族、教育程度、首次商业性行为年龄、每天接客人数、每次接客收入、是否提供整晚服务、提供性服务前是否饮酒、有无联系人"妈咪"是FSWs不安全性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底层FSWs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较低,应大力宣传安全套使用;提高男性对性病/艾滋病危害及安全套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的认识,提高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