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影响成年人群高尿酸血症(HUA)者发生痛风的危险因素,为痛风源头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从2015—2016年广西痛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病例中,选出痛风患者129人作为病例组,以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3岁、同乡镇的单纯高尿酸血症者129人作为对照组;调查收集两组人群一般情况、行为习惯、饮食情况、疾病史、家族史,以及体检、实验室检测等数据,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痛风家族史、动物内脏摄入量≥25 g/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5 mg/L、同型半胱氨酸(Hcy)≥15μmol/L均可显著增加高尿酸血症者发生痛风的风险,其危险度[OR(95%CI)分别为2.473(1.065-5.744)、2.595(1.025-6.572)、2.535(1.354-4.749)和3.861(1.887-7.901)]。结论痛风家族史、动物内脏摄入量大、hs-CRP升高、Hcy升高是高尿酸血症者发生痛风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痛风的发作,建议高尿酸血症者定期检查血液生化指标,减少动物内脏摄入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风与同型半胱氨酸和炎症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频数匹配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各调查379例。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饮酒、疾病史,测量身高、体重,测定血常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职业、文化、收入、痛风家族史、BMI、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暴露率与痛风有关(P0.01);≥3个关节痛风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水平高于3个关节痛风(P0.01或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年龄、职业、文化等个体特征因素后,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是痛风的危险因素。其中高尿酸血症与非高尿酸血症相比OR值为4.3(95%CI,2.9~6.4);同型半胱氨酸15.0μmol/L和30.0μmol/L与≤15.0μmol/L相比OR值分别为2.9(95%CI,1.9~4.2)和5.6(95%CI,2.4~13.2);超敏C反应蛋白≥3.0 mg/L和≥10.0 mg/L与3.0 mg/L相比OR值为2.4(95%CI,1.6~3.7)和5.1(95%CI,2.8~9.1);同时检测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ROC曲线AUC最大(P0.01)。多分类回归分析发现高尿酸血症与非高尿酸血症相比,≥3个关节痛风OR值为10.0(95%CI,4.2~24.0);同型半胱氨酸15.0μmol/L和30.0μmol/L与≤15.0μmol/L相比,≥3个关节痛风OR值分别为7.8(95%CI,3.5~17.4)和23.2(95%CI,7.1~76.3);超敏C反应蛋白≥3.0 mg/L和≥10.0 mg/L与3.0 mg/L相比,≥3个关节痛风OR值为2.5(95%CI,1.3~4.9)和7.2(95%CI,3.2~16.3)。结论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是痛风的危险因素,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ART)对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所有上报到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HIV单阳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相依协变量Cox模型分析ART对阴性配偶HIV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结果 共纳入7 694个HIV单阳家庭,其中394个家庭的阴性配偶发生HIV抗体阳转。总HIV抗体阳转率为2.5/100人年(95%CI:2.2/100人年~2.7/100人年),其中未治疗队列阳转率为4.3/100人年(95%CI:3.7/100人年~4.8/100人年),治疗队列阳转率为1.6/100人年(95%CI:1.4/100人年~1.9/100人年)。ART对HIV单阳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为51%(HR=0.49,95%CI:0.40~0.60),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后预防效果为45%(AHR=0.55,95%CI:0.43~0.69)。ART对年龄≥2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已婚、农民、基线CD4+T淋巴细胞<500 cells/mm3、通过异性途径感染的先证者阴性配偶血清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作为广西HIV单阳家庭的一项干预措施是可行且有效的,扩大HIV单阳家庭ART的覆盖面有利于降低HIV夫妻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3个农村地区痛风患者发病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于2015年收集广西3个县379 例痛风病例,以同一区域的人群为对照,分析调查对象中MS的患病率以及痛风与MS各相关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痛风组MS患病率为33.25%、非痛风组MS患病率为11.87%,痛风组高于非痛风组(2=49.546,P0.01)。两组MS相关指标均值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因素分层后,痛风组MS的患病风险明显高于非痛风人群。痛风组MS诊断标准中异常项检出率随着项目增多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和(或)肥胖、高舒张压和甘油三酯升高为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痛风患者中MS的患病率增高,痛风与MS各相关指标密切相关,对 MS 及各相关指标的积极干预可减少痛风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西痛风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疾病史、膳食结构和饮酒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各379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职业、文化、收入、痛风家族史、BMI与痛风有关(P0.01);菌藻、蔬菜、水果、猪肉、其他肉类、动物内脏、总禽畜肉、蛋类和总嘌呤摄入量9项膳食因素与痛风有关(P0.05或0.01);啤酒、米酒、低度酒、和总酒精摄入量4个变量与痛风有关(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年龄、职业、文化等个体特征因素后,总嘌呤、总禽畜肉类,动物内脏、猪肉、总酒精、米酒和啤酒是痛风的危险因素。其中总嘌呤摄入≥1000mg/d与500mg/d相比OR值为2.5(95%CI,1.3—5.1);总禽畜肉摄入≥150g/d、≥350g/d与50g/d相比OR值分别为1.6(95%CI,1.1—2.5)和2.3(95%CI,1.4—4.0);动物内脏摄入≥50g/d与25g/d相比OR值为4.5(95%CI,2.0—10.3),猪肉摄入≥350g/d与50g/d相比OR值为1.7(95%CI,1.1—3.2)。酒精总摄入25g/d或≥61g/d与不喝酒相比OR值分别为1.8(95%CI,1.1—2.9)和3.2(95%CI,2.1—5.0);自酿米酒酒精摄入25g/d或≥61g/d与不喝者相比OR值分别为2.4(95%CI,1.5—4.0)和4.0(95%CI,2.2—7.3),啤酒类酒精摄入25g/d与不饮啤酒者相比OR值为2.0(95%CI,1.1—4.0)。结论广西农村地区痛风与膳食饮酒有关,动物内脏、自酿米酒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合理控制膳食和饮酒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痛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痛风前后膳食模式变化与痛风关系。方法 采用频数匹配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调查379对。询问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饮酒、疾病史,测量身高体重,食物频率法收集病例组痛风前1年和痛风后现在1年的食物消费情况,以及对照组现在1年的食物消费情况。结果 痛风前、痛风后膳食模式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241, P<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吸烟、痛风家族史、BMI后,无痛风石组膳食模式与对照相比,痛风前、痛风后蔬菜水果膳食模式相对于饮酒或高蛋白膳食模式均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6(95%CI,0.4~0.9)和0.6(95%CI,0.4~0.9)。无痛风石组、有痛风石组与对照相比,蔬菜水果膳食模式保持不变相对于痛风前后变化或维持不好的膳食模式均是保护因素, OR值分别为0.2(95%CI,0.1~0.4)、0.3(95%CI,0.2~0.5)。结论 痛风前后的膳食模式及变化均与痛风有关,蔬菜水果模式有利于降低痛风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HIV-1双阳家庭的病毒基因亚型分布特征,同时分析env基因V3环序列变异特征及其辅助受体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14—2015年在广西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贺州市、钦州市和贵港市共6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为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研究对象共来自95个双阳家庭。采用巢式PCR扩增HIV-1 env区基因,利用Sequencher、Bio Edit、Mega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整理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析166例HIV-1双阳家庭感染者env基因V3环序列,共发现6种亚型毒株,其中CRF01-AE为146例,构成比最大(87.95%);发现2例非流行重组体(URF)0107亚型;对CRF01-AE、CRF07-BC和CRF08-BC三种亚型的基因距离进行分析,发现其基因离散率相差不大。在HIV-1不同亚型毒株的四种gp120 V3环顶端四肽中,主要以GPGQ为主(85.54%);共有110(66.27%)条序列的毒株被预测为使用CCR5作为辅助受体,56条(33.73%)被预测为使用CXCR4作为辅助受体,没有发现R5/X4双嗜性毒株。结论在广西HIV-1双阳家庭中,流行毒株以CRF01-AE为主;毒株的gp120 V3环顶端四肽以GPGQ为主。广西HIV-1双阳家庭病毒株主要表现为巨噬细胞嗜性的非合胞体诱导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西三县痛风患者的血脂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痛风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广西大化、三江县、合浦县开展相关研究,以2015年5月以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确诊的痛风病例作为痛风组(379例),病例选定后,根据痛风组病例的基本信息,在对应病例的同一社区/村屯选出所有与患者同性别、年龄相近、无血缘关系且居住的非痛风、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健康组(379例),共758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等数据,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痛风组患者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7.5%,混合型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8.3%,痛风组与对照组间血脂异常、混合型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高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TG、T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患者中的血脂正常组与异常组间UA、TG、TC、HDL-C、体重、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高尿酸、高血压是痛风患者高TG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226、6.667、2.900、1.727);脂肪是高TC的主要影响因素(OR=1.093);超重、肥胖、高尿酸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923、5.479、2.157);肥胖、高尿酸、高血压是混合型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4.052、2.257、1.649).结论 痛风患者的血脂异常率处于较高水平,对于痛风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考虑血脂对痛风疾病的影响,改善血脂水平,达到治疗和预防痛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适婚年轻人群婚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以探寻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在全区重点市县的婚检人群中,采用1∶1病例对照的方法,根据性别匹配选择婚检时感染和未感染HIV的婚检人员,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与感染HIV相关的因素。结果调查HIV感染者和非HIV感染者共290人(145对),男性180人(62.1%),女性110人(37.9%)。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比值比(OR)=2.169,95%可信区间(CI):1.198~3.929],曾有外出史者较无外出史者感染率高(OR=2.831,95%CI:1.517~5.284),此次婚检前结过婚或有过长期同居的异性性伴较此前无该行为者感染率高(OR=4.273,95%CI:2.336~7.816),曾经吸毒者较无吸毒史者感染率高(OR=21.801,95%CI:2.752~172.700);听说过艾滋病者较未听说过者感染率低(OR=0.150,95%CI:0.027~0.817),从电视(OR=0.501,95%CI:0.271~0.926)及学校教育(OR=0.423,95%CI:0.219~0.814)获得艾滋病预防信息者较未从这两个途径获取预防信息者感染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曾有外出史、此次婚检前结过婚或有过长期同居的异性性伴及曾经吸毒是造成年轻人群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听说过艾滋病、从电视及学校教育获得艾滋病预防信息则是减少该类人群感染HIV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