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是消灭脊灰的最根本保证。为了解人群免疫水平并为消灭脊灰的验证工作提供依据,1995—1997年对和县、砀山、全椒、宣州、岳西等五个县445份血清进行了脊灰中和抗体测定,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采集砀山80份(1995年)...  相似文献   
2.
以1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不明原因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简称"AFP")为监测对象筛检脊灰,虽保持着高的灵敏度,但不具有特异度,假阳性率很高。为找出特异性高、操作性强的筛检指标,我们对1991年全省发生的818例AFP病例进行研究。
在818例AFP中,脊灰和非脊灰AFP好发于5岁以下年龄组;87.63%的脊灰病例在发病早期有发热症状,而非脊灰AFP为45.99%。以年龄和发病早期有发热史为指标做筛检试验,并联试验中,灵敏度很高,但特异度仍然很低;用5岁以下(包括5岁)年龄组和发病早期有发热史做串联试验,其灵敏度为81.44%,特异度为65.54%,从ROC曲线上看,把指标定在这里较为理想。从卫生经济角度考虑、着眼于实际工作,对AFP病例开展监测,其对象应为5岁以下儿童,同时伴有早期发热者应视为脊灰高危人群,作为"第一重点"处理。  相似文献   
3.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YDV)的免疫学效果,建立免疫动力学模型,以预测国产YDV的免疫持久性,为初次免疫后何时进行加强免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接种国产YDV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滴度进行了5年的追踪观察。利用曲线拟合方法建立免疫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免疫持久性进行预测。在接种疫苗后第8年,再次对研究队列进行抗 HBs滴度实际测定,以检验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接种YDV5年后,抗HBs阳性率由接种后第1年的10 0 %下降到73% ,抗 HBs几何平均滴度(GMT)由接种后第1年的16 0mIU/ml下降到5 3mIU/ml。到第8年时,实际测定值下降到35mIU/ml,所拟合的模型为Y =16 5 . 6 7exp(- 0 .0 19X) ,决定系数R2 为0 . 98,模型预测的结果为2 7mIU/ml,比实际值低8mIU/ml。结论 按照模型预测的结果,接种国产YDV 12年后,其抗 HBsGMT为10 74mIU/ml,仍维持在10mIU/ml的保护性水平以上。由于在第8年时,模型预测值低于实际测定值,因此国产YDV的抗HBsGMT至少可维持12年的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对安征省1993~1997年非脊髓灰质炎(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自1994年以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一直在1/10万以上,1993~1987年全省有半数的地区、市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非脊灰AFP病例构成比,除了病因不明又无残留麻痹和其它非脊灰AFP病例(指周期性麻痹、单瘫、肌病等),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感染、创伤性神经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依次为前三位,GBS年平均发病率只有0.08/10万。非脊灰AFP病例主要发生在0~4岁儿童,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男性多于女性。提示我省仍然存在着监测薄弱地区和病例漏报现象,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尤其在流行季节,并且重点侧重于小年龄儿童;抓好常规免疫,开展强化免疫,重点是流动儿童、超生儿童及偏远地区儿童;继续对临床医生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报病意识及对AFP病例的病因诊断能力,提高临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肠道病毒71型VP1区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引起安徽省2008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基因特征。方法采集HFMD暴发初期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上述培养物。扩增病毒株及核酸样本的VP1编码区全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暴发初期分离出3份病毒株,经中和试验及RT-PCR证实为EV71。根据VP1全基因序列与EV71基因型、亚型参考株构建亲缘性关系树,17份测序结果与C4亚型聚为一簇,与A、B、C1、C2、C3、C4基因型别(亚型)的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2.0%-83.0%、84.3%-85.4%、89.7%-91.1%、89.1%-90.7%、88.3%-89.8%、93.0%-94.6%;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3.9%-95.2%、96.6%-97.6%、97.9%-98.6%、98.6%-99.3%、98.3%-98.9%、98.6%-99.6%;簇内比较显示,1株2006年的EV71毒株与另16份2008年样本在C4亚型内又分属两个亚簇,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6.2%-96.9%、98.3%-99.3%。结论引起安徽省2008年HFMD的EV71为C4亚型,与2006年分离的1份毒株有差异,提示安徽省存在C4亚型的不同分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成本效益分析,为全面评价农村贫困地区计划免疫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共现场调查4个贫困县,每县随机调查县、乡、村三级免疫预防服务单位的成本投入及计划免疫相应疾病的经济损失。结果:4县2001年的总投入在290009~12605781元之间,平均574973元,主要支出发生在乡镇级和用于劳务费;减少的经济损失在2795845~8594906元之间,平均3705956元,因接种麻疹和百日咳疫苗而减少的经济损失尤为显著:取得的净效益在37619~6690178元之间,平均3130983元;取得的效益成本比在1.62--10.80之间,平均6.45。结论:农村贫困地区计划免疫工作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科学评价免疫规划在控制针对传染病方面的作用。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和免疫预防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规划针对的 6种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发病率在 5 0~ 70年代期间明显上升 ,70年代高达 1 0 5 3.90 / 1 0万 ,80年代起在实行有计划的免疫预防后 ,则持续大幅度和快速下降 ,2 0 0 0~ 2 0 0 3年年均为 3.5 1 / 1 0万 ,比 70年代下降了 99.6 5 % ;6种病占 1 9种传染病的构成从 5 0年代和 6 0年代的 6 0 %左右下降到 90年代和 2 0 0 0~ 2 0 0 2年的 3%左右 ;80年代起其发病率下降速率比其他 1 3种传染病高出十几倍。结论 免疫规划是控制针对传染病最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乡村接种医生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农村地区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质量,为了解我省乡村医生计划免疫基本知识的情况,并为今后有计划地提高这些医生的业务素质,于1990年4月对本省的农村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下:一、调查方法和内容1、调查对象:直接从事儿童预防接种的村卫生室或接种点的接种医生。2、调查方法:每个地市随机抽查一个农村县(或县级市),共抽查16个县;每个县随机抽查15—20个乡村接种医生作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部分农村地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1月在安徽省有代表性的两个农村县,每县随机抽取10个乡调查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状况。结果表明,多数接种单位注射器材严重不足,80%的高压灭菌器质量不合格;近半数工作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素质较低;近2/3接种单位未实行“一人一针一管”;约5%~10%消毒过的注射器材细菌培养阳性。上述原因造成至少80%儿童的接种处于不安全注射危险之中。建议今后要采取加强培训、监督和推行乡(镇)卫生院开设接种门诊等措施,迅速改变目前状况。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儿童强化免疫日服苗状况的调查唐继海戴振威沈永刚刘丹青张莲芝(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强化免疫日活动是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重要措施之一。1993年12月至1996年1月,我省已成功地开展了三次六轮的国家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