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京部队官兵首次转氨酶异常297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桂林  张敏娜  白文林  曾珍  楼敏 《人民军医》2006,49(12):727-728
不明原因的血清转氨酶异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们对2002年1月~2006年6月住院的驻京部队官兵首次转氨酶异常297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分类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5l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分为无肝病基础组(第l组)、肝炎组(第2组)、肝硬化组(第3组)共3组,并对每组中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实验室检查、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转氨酶、胆碱脂酶及白蛋白的差异:无论是急性还是亚急性肝衰竭中,无肝病基础组转氨酶、胆碱脂酶及白蛋白均明显高于有肝病基础患者,特别是高于肝硬化组患者(P〈0.05);(2)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及各等级分布:在l、2、3组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00.00%,66.23%和51.02%;亚急性肝衰竭分别为71.42%,54.81%和49.99%;(3)在预后方面:在1、2、3组中急性肝衰竭的好转治愈率分别为15.38%、42.85%和26.09%;亚急性肝衰竭患者33.33%、51.39%和36.85%,3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急性还是亚急性发病,3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均有差异,依此进行分类,有其临床实用性及科学性,将能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时细胞外不同Ca^2+浓度对神经细胞坏死程度的影响。方法 使用体外培养12-14天大鼠大脑皮神经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例);单纯缺血组(8例);较高Ca^2+浓度组(8例)高Ca^2+浓度组(8例)。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内总钙(TCA^2+),游离钙(Ca^2+i)及细胞外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变化。结果 单纯缺血组,较高Ca^2+浓度组,高Ca^2+浓度组细胞内TCa^2+、Ca^2+i及外液中LD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高Ca^2+浓度组,较高Ca^2+浓度组细胞内TCa^2+、Ca^2+i及外液LDH浓度均高于缺血组。结论 脑缺血时,随着细胞外液中Ca^2+浓度增设,神经细胞内钙沉积增加,从而加速神经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VCA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VCAN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预后价值。方法收集胃癌组织表达谱数据集和临床信息,分析VCAN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其预后价值,并采用GSEA富集方法分析VCAN的调控网络。结果与正常胃组织相比,VCAN的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中显著提高,且与胃癌分级、分期、T分期呈显著正相关,VCAN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明显低于VCAN低表达的患者,VCAN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1);上皮间充质转化、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焦点黏着、Hedgehog通路、TGFβ通路、细胞粘附分子和胃癌晚期等基因集在VCAN高表达组中显著富集。结论 VCAN可能是胃癌预后的潜在预测分子标记,并可能参与调控胃癌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四时气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四时统计分析5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出各中医证型的四时分布规律。结果 2型糖尿病的湿热兼证与夏季呈正相关,与秋季呈负相关;燥热伤肺证与秋季呈正相关。结论在重庆,2型糖尿病在夏季湿热兼证相对于其他季节增多,需针对此特点进行保健和治疗,可适当考虑清热利湿之法,而到了秋季湿热兼证相对减少,燥热伤肺证相对其他季节增多,故治疗时需适当考虑润肺生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颞肌颞筋膜悬吊修复永久性面瘫遗留如口角歪斜、闭目不能等的疗效。方法:6例永久性面瘫患者遗留口角歪斜、闭目不能等应用颞肌颞筋膜悬吊术进行治疗。结果:采用颞肌颞筋膜悬吊术治疗重度永久性面瘫,术后疗效良好,病人满意率100%。结论:该手术方法不失为治疗永久性面瘫遗留口角歪斜、闭目不能等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曾珍秀 《全科护理》2014,(20):1885-1886
[目的]探讨远端造口肠道准备中有效的灌肠方法。[方法]将62例预防性造口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灌肠器进行远端肠管肠道准备,观察组使用改良型灌肠器进行远端肠管肠道准备,比较两组病人的满意度、灌肠液反流情况、灌肠液用量及灌注时间。[结果]观察组灌肠液用量及灌肠时间、灌肠液反流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灌肠器用于远端造口肠道准备不仅效果满意,而且取材和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8.
松果菊苷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松果菊苷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急性肝损伤组、药物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经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药物干预组大鼠给予松果菊苷连续灌胃7d,然后再进行四氯化碳染毒.染毒24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MDA浓度和SOD活性以及肝组织caspase-3活性和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急性肝损伤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伴SOD活性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同时肝组织caspase-3活性和TNF-α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预先给予松果菊苷能显著改善大鼠肝损伤,降低血清ALT、AST、MDA和caspase-3、TNF-α水平,并升高组织SOD活性.结论 松果菊苷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效应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1.病例资料:患儿为2岁女童,河北唐山人。因发热、尿黄11d,腹泻7d,黑便4d入院。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大便3~5次/d,黄色稀水便,尿黄,在当地卫生所按“肠道感染”予“阿苯片”退热,抗感染治疗7d病情无好转,并发现全身皮肤黄染、黑便,2~4次/d,量少,10~15g/次,转至本院。平时身体健康。家族中没有肝病及遗传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