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时点电针对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0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性开腹手术而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60例。A组设为空白对照组,B组于手术前1 d、C组于手术前1 d和麻醉诱导前30 min、D组分别于手术前1 d、麻醉诱导前30 min及手术后1 d行电针。分别于手术前1 d电针前(T1)、麻醉诱导前电针前(T2)、术毕(T3)和手术后1 d电针后(T4)4个时间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用Sysmex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进行计数;ELISA检测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与热反应蛋白70(HSP70)以及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干扰素(IFN-g)、白介素4(IL-4)水平,并计算IFN-g与IL-4比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的细胞含量并计算两者比值。结果HSP70与CRP水平、白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数、IL-4与IL-6水平变化趋势均一致,4组T1、T2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T3和T4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T3和T4时间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D组T4时间显著低于C组(P<0.05);4组T2时间与T1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高于T2时间(P<0.05),T4时间低于T3时间(P<0.05)。IFN-g变化不显著(P>0.05),IFN-g/IL-4、CD4/CD8变化趋势与以上相反。结论电针术前使用对直肠癌患者无显著疗效,但能够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和免疫抑制,并且随着电针次数的合理增加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据统计,便秘在全球的总体发病率为0.7%~79.0%,平均16.0%,我国人群总的便秘患病率为9.18%,女性便秘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3.
<正>民间有谚"十人九痔",虽说有些夸张,却也说明痔疮发病率很高。一项对以某社区60岁以上2033例老年人的调查,发现其痔疮发病率高达54.9%。从生理上来说,老年人痔疮发病率相对较高,是由于衰老造成肛门直肠部的神经、血管、肌肉、韧带等都处于功能减退的松弛无力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既能治愈马蹄形高位肛瘘又可以最大化地保护括约肌和肛门皮肤的新术式。方法:采用跳跃式接力切开短程挂线方法治疗高位蹄铁形肛瘘94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随机对照。结果:跳跃式接力切开短程挂线方法在肛门控便能力、痊愈、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P<0.01~0.05)。结论:跳跃式接力切开短程挂线方法治疗高位蹄铁形肛瘘,既能保证必要的显露,又避免了瘘道的大范围切开,维护了括约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疗程7 d。然后,检测术后3、7、14 d症状(大便出血、肛周疼痛、肛门水肿)评分、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炎症因子(TNF⁃α、IL⁃6)变化。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率升高(P<0.05),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5)。结论康复新液熏洗可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症状,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贾小强教授认为老年性便秘的核心病机为肾虚中陷。治疗以升阳固本为法,升阳降浊,斡旋气机以益气通幽;益肾固本,阳阴平调而助舟通便。临床注重内调外导,常用生地黄、肉苁蓉等药益肾固本,黄芪、白术等药补气健脾,结合“西贝助便操”,综合调治。附验案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物理抗菌敷料对大鼠创面的修复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药膏组和敷料组。建立大鼠背部皮肤损伤模型,在术后7和14 d分别对创面进行取材,比较各组皮肤溃疡形成的创面愈合程度、创面血管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术后7 d时,相对于阴性对照组来说,敷料组和药膏组炎性渗出层变薄,肉芽组织厚度增加,毛细血管增生活跃;在14 d时,敷料组和药膏组较阴性对照组相比,创面肉芽组织更趋于成熟现象,表现为血管数量减少,炎细胞减少,纤维细胞数目增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创面愈合的早期(7 d)时,VEGF的表达在药膏组和敷料组中较阴性对照组强;14 d时,VEGF的表达在药膏组和敷料组中较阴性对照组减弱。结论物理抗菌敷料可以和抗菌药物发挥类似的作用,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加快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痔切除半开放式缝合加内痔铜离子电化学疗法(简称铜针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外痔切除后半开放式缝合加内痔铜针术治疗以痔脱出为主的混合痔320例,而对照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混合痔320例,两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出血停止时间、痔脱出消除程度、疼痛程度,以及有无术后大出血、尿潴留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血治愈率99.5%,显著高于对照组(93.6%),痔局部脱出治愈率99.0%,亦显著高于对照组(94.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明显低于对照组(32.8%,P0.01)。结论:外痔切除后半开放式缝合加内痔铜针术治疗混合痔,方法简便、安全、疗效可靠,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尤其适合于出血和局部脱出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直肠组织中ICC细胞和神经元的调节。方法:选择STC患者41例,非便秘患者41例,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照组未给予便秘相关治疗。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直肠组织中ICC细胞形态、相关蛋白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和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穴位强化埋线治疗后直肠组织中ICC细胞的数量较治疗前增加,且形态趋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SCF和c-kit mRNA在治疗前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在治疗后直肠组织中的表达要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直肠组织内神经元凋亡数量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直肠组织内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强化埋线可改善STC患者直肠组织中ICC细胞的损伤,并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发生,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栓性外痔的发病机制,通过采用血栓性外痔病理切片(HE染色),确定血栓性外痔的一般病理性特征;通过免疫组化SP法,观察血栓被膜CD34、CD31和Vimentin表达情况,确定血栓性外痔凝血块的外被膜的组织特性,明确凝血块与血管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技术,探讨血栓性外痔患者是否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结果显示,血栓多数属混合型血栓;其外周包裹的被膜为血管上皮;血栓性外痔患者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血栓性外痔是在诱因作用下,痔外静脉丛血管内发生凝血致血管栓塞而形成的以肛缘肿痛为特征的肛门急性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