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青海省乌兰县两起人间鼠疫疫情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省乌兰县系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组成部分,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宿主。人间鼠疫时有发生。现将两起鼠疫疫情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特征.方法对分离到的青藏高原鼠疫菌297株,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基因差异区段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鼠疫菌基因组型有9种,分别为1、5、6、7、8、10、11、新基因组型和Ype-ancestor型,其中以5、8和10型为主,3种基因组型合计所占比例为80.6%(204/253),而且不同地区鼠疫菌基因组型的分布也不一致.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型全部为14型.结论青藏高原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根据基因组型的分布状况推测出了鼠疫菌在青藏高原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鼠疫感染过程中,患者对鼠疫耶尔森菌产生体液免疫反应的规律.寻找鼠疫菌新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方法利用鼠疫耶尔森菌重要毒力相关蛋白芯片对鼠疫患者的血清抗体谱进行检测。结果利用含145个鼠疫耶尔森菌蛋白质的蛋白芯片。共检测到鼠疫患者血清中29个蛋白的抗体。其中13种蛋白的抗体在患者体内明显上升,除已知的8个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外,发现了鼠疫菌5个新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SycE、SycH、OmpA、pH6与YPO2098)。结论这5个新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将是下一步鼠疫疫苗研究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长期以来 ,我国对鼠疫患者的特效治疗多以链霉素为首选药物 ,再辅以其他抗菌药物 ,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近年来越南有关于鼠疫菌耐链霉素菌株的报道 ;法国Galimand等发现 ,1995年在马达加斯加一男青年淋巴穿刺液分离出的 1株鼠疫菌 ,对抗生素—壮观霉素、磺胺嘧啶、四环素 ,米诺四环素具有高抗性[1]。我们对我国 80年代以来分离的889株鼠疫菌进行了链霉素耐药性监测 ,试图了解我国是否存在耐链霉素菌株 ,以指导各疫区的鼠疫防治工作。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菌株 被试菌株 889株…  相似文献   
5.
链霉素作为治疗鼠疫的首选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多年,但其耳毒性和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对人所造成的危害甚大,从而限制了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因此,尽快筛选新型抗菌药物并用于鼠疫的早期治疗,显得十分必要.作者通过动物实验筛选出几种对鼠疫菌敏感的新型抗菌药物,为鼠疫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2000年首次在兴义市从跳蚤、黄胸鼠及患者体内分离到鼠疫菌.证实了贵州省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根据所分离的鼠疫菌株.作者筛选了不同时间、不同宿主所分离的6株鼠疫菌进行毒力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胶体金免疫层析测试条快速诊断鼠疫的效果。方法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抗体(抗原)测试条与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两种方法平行检测鼠疫的抗体(或抗原)。结果通过对实验感染动物、青海鼠疫疫源地内鼠疫患者(尸体)及染疫动物等396份样品的检测,两种方法符合率为100%。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操作简单、方便、快速,适用于现场应用和鼠疫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鼠疫菌的基因组成和基因分型。方法对西藏地区分离到的75株鼠疫菌,按照周东生等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DFRs)设计引物,对每株鼠疫菌的每个基因差异区段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验证。结果西藏地区75株鼠疫菌共包括3个基因型,即5、6、10型。藏北地区分离的鼠疫菌为5型和6型,分别占24.0%、13.3%;藏南地区分离的鼠疫菌为10型,占62.7%。结论在西藏地区鼠疫菌中,青藏高原型鼠疫菌为5和6型,岗底斯山型鼠疫菌为10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对小鼠血清抗体滴度检测和对豚鼠的保护力观察,评估鼠疫组分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通过氢氧化铝佐剂吸附15μg F1、15μg rV、15μg F1+15μg rV抗原,分别制成鼠疫单组分疫苗和双组分疫苗.采用2剂(0、2周)皮下接种途径,分别免疫NIH小鼠和豚鼠.以皮上划痕人用鼠疫活疫苗1剂免疫作为对照.免疫6周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G滴度,采用t检验作组间比较.与此同时,使用强毒鼠疫杆菌141株对豚鼠进行皮下攻击,以观察疫苗效力.结果 小鼠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鼠疫组分疫苗组血清F1抗体或/和rV抗体滴度均高于鼠疫活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1、3.472、15.958、16.264,P值均<0.01).豚鼠攻击试验结果显示,F1+rV组的存活率可达到90%(9/10),而F1组和rV组分别为50%(5/10)和20%(2/10).结论 鼠疫F1+rV双组分疫苗是有效的抗鼠疫疫苗,而单组分F1或rV鼠疫疫苗不能有效防御鼠疫杆菌攻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动物试验和抗鼠疫噬菌体血清对1株已半干枯、污染严重且携带鼠疫噬菌体的疑似鼠疫菌株进行复活和分离。方法首先对该疑似鼠疫菌株进行动物传代,再经抗鼠疫噬菌体血清处理的赫氏琼脂培养基生长,结果使将要死去的菌株得到重新复活。结果对已半干枯、污染严重且携带鼠疫噬菌体的疑似鼠疫菌株进行了复活,分离出正常的鼠疫菌,并被鼠疫噬菌体所裂解。结论通过动物试验和抗鼠疫噬菌体血清使将要死去的菌株得到重新复活,类似菌株在自然界一定条件下一旦返祖成典型鼠疫菌,可能对再次发生动物鼠疫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