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伊犁地区马和驴博尔纳病病毒自然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新疆伊犁地区伊犁马和伊犁驴博尔纳病病毒(Boma disease virus,BDV)流行现状,分析BDV种系来源.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巢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nested RT-PCR,FQ-nRT-PCR),对新疆伊犁地区518匹伊犁马和206头伊犁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BDV p24基因片段检测.对榆测阳性结果 的标本通过BDV p40和质粒标准品的检测进行进一步验证并测序,对其进行基因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5例伊犁马和4例伊犁驴血标本BDV p24榆测阳性,阳性率分别为0.97%和1.94%;9例标本BDV tn0片段检测均阳性,质粒标准品榆测均阴性;BDV p24扩增产物序列与He/80株的同源性为100%.结论 新疆伊犁地区伊犁马和伊犁驴中可能存在BDV的自然感染,该地区BDV流行株与He/80株存在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已建立的一步实时RT-PCR对西尼罗病毒感染细胞和组织的灵敏度及其对国内常见的黄病毒属病毒的特异性,为西尼罗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奠定基础。方法使用VectorNTISuite8软件比较探针与西尼罗病毒不同系毒株之间的同源性。采用西尼罗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培养上清和BALB/c小鼠脑组织样本评价一步实时RT-PCR法的灵敏度,同时用国内常见的黄病毒属病毒评价其特异性。结果此一步实时RT-PCR法可用于西尼罗病毒1系多数毒株的检测,灵敏度高,对西尼罗病毒的最低检出浓度为5.75×10-2pfu/ml;与黄病毒属乙型脑炎、登革热、蜱传脑炎以及甲病毒属东部马脑炎等虫媒病毒均未出现交叉反应。结论西尼罗病毒一步实时RT-PCR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适用于西尼罗病毒感染细胞和组织的早期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动物脑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感染现状,分析该病毒的种系来源,预防我国BDV大规模暴发流行.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对新疆地区200匹马、75头驴和100只牧羊犬脑组织标本进行BDVp24基因片段的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BDV p40基因片段扩增电泳,同时排除GFP-p24和pMD-19质粒污染,最后克隆测序,进行基因同源性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并分析BDV种系发生.结果 3例伊犁马、4例伊犁驴和9例牧羊犬的脑组织标本BDV p24检测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5%、5.3%、9.0%;BDV p40基因片段检测和质粒标准品GFP-p24、pMD-19检测均为阴性;BDV p24扩增产物序列与He/80株的同源性为100%.结论 新疆伊犁地区马、驴和狗可能存在BDV脑内的自然感染,该地区BDV流行株与He/80株存在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黄文  徐鸣明  陈晓  董为伟  谢鹏 《重庆医药》2009,38(16):1993-1994,1998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缺血中细胞间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加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组,每组为8只大鼠。分离培养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erebral capillary vessel endothelialcell,CCEC)和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ism nuclear leucoeyte,PMN),利用微管吸吮技术,观察各组CCEC和PMN间黏附力特性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CCEC和PMN的黏附力和黏附应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伪手术组(P〈0.01);电刺激小脑顶核后,CCEC和PMN的黏附力及黏附应力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抑制CCEC和PMN的黏附,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冲动控制障碍(ICDs)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2008年1月~2016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PD ICDs相关因素研究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篇。PD伴ICDs(PDICDs)组和PD不伴ICDs(PD-NICDs)组起病年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每日等效剂量、左旋多巴每日等效剂量及男性、吸烟、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PD病程、Hoehn-Yahr分级、统一PD评价量表评分、MMSE评分及使用左旋多巴、使用金刚烷胺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ICDs组及PD-NICDs组白色人种亚组起病年龄、男性比率、MMSE评分、使用金刚烷胺的比率、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比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每日等效剂量、左旋多巴每日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黄色人种亚组PD病程、使用金刚烷胺的比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每日等效剂量、左旋多巴每日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起病年龄早、男性、既往有吸烟史、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每日等效剂量较高和左旋多巴每日等效剂量较高是PD伴ICDs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血栓素A2受体rs768963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检测59例脑梗死患者和40名对照者的血栓素A2受体rs768963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并且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脑梗死组甘油三酯浓度和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rs768963基因突变型(CT型+CC型)与野生型(TT型)比较,血小板1'聚集率明显升高;脑梗死组rs768963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比较,血小板1'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均明显升高.并且全部研究对象的突变型与野生型比较,血小板1'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栓素A2受体rs768963基因突变型的血小板聚集率比野生型明显升高,容易引起血栓形成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博尔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磷蛋白(P24)及其编码核酸不同时期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探索BDV潜伏感染的机制。方法构建包含BDV GFP-P24质粒的OL细胞模型,检测并比较不同时期P24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对构建的OL细胞模型和各种阴性对照进行逆转录原位PCR的检测,观察P24蛋白编码核酸的细胞定位;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OL细胞中P24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含BDV GFP-P24质粒的OL细胞,发现转染后20代以内细胞P24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BDV的P24重组蛋白基因始终定位于细胞核,其蛋白早期在细胞核出现,反复传代约15次后可同时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出现。结论BDV的重组蛋白P24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编码基因始终存在于宿主细胞核内,但表达的蛋白可以在一定时期通过核膜进入细胞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表达、并纯化重组博尔纳病毒核蛋白(Borna disease vires,BDV),并鉴定该蛋白.方法 通过PCR反应从博尔纳病毒cDNA中扩增博尔纳病毒核蛋白P40基因,构建博尔纳病毒核蛋白P40基因重组质粒pET-14b-BD-VP40,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His-tag亲和层析纯化该蛋白,SDS-PAGE分析其表达量、表达形式和纯度;Western-blot法鉴定该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蓖组质粒pET-14b-BDVP40,酶切鉴定、核酸序列分析正确,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可达90%,Western-blot表明重组蛋白能与博尔纳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可溶性的pET-14b-BDVP40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博尔纳病毒核蛋白作用机制及开发相应血清学检测试剂盒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尼罗病毒(WN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其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是蚊虫[1].人感染WNV会出现感冒样症状,部分患者为脑膜脑炎、坏死性脑干炎等神经系统症状[2,3].本研究对重庆地区不明病因的78例病毒性脑炎(VE)患者血液和脑脊液进行wNV E基因片段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缺血中细胞间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加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组,每组为8只大鼠.分离培养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erebral capillary vessel endothelial cell,CCEC)和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ism nuclear leucocyte,PMN),利用微管吸吮技术,观察各组CCEC和PMN间黏附力特性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CCEC和PMN的黏附力和黏附应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伪手术组(P<0.01);电刺激小脑顶核后,CCEC和PMN的黏附力及黏附应力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抑制CCEC和PMN的黏附,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