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从六十年代初θyama Reiner,首先提出和使用裂解气相色谱法(PGC)研究了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以来,国内外又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指纹图”法对微生物的鉴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后,高效毛细管色谱柱的使用,又大大提高了对微生物不同属种的鉴别能力。鉴于简化布氏菌分型鉴定方法已成为急待解决的课题,我们于八四年底开始了将PGC用于布鲁氏菌属分型的研究工作。通  相似文献   
2.
药疹是由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数以畏寒、发热等轻重不一的全身症状出现,皮疹有重症多形红斑和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表现,同 时,可累及肾、肝、肺、脑等器官,预后严重。全身大疱性药疹临床少见,我院首次收治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医院信息系统的升级是医院信息系统维护的重要工作,也是医院信息系统持久应用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医院信息系统的组成层次,并提出从数据库对象、表中数据、应用软件及工作流程四个层面上进行医院信息系统的升级实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IFAT法检测特异IgG荧光抗体,用MCPENT法检测中和抗体滴度,追踪流行病学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该疫苗的安全性较好,总反应率为319%,中强反应182%,反应以局部一过性疼痛多见,无异常反应。疫苗3针全程免疫后2周、加强前、加强后2周、1年和2年,3年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3140%、933%、8750%、5385%、3810%和3500%。荧光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491%、2250%、8500%、1579%、1020%和905%。疫苗的流行病学防病效果好,3针全程免疫后(19954)至今(1999.3)接种者无人发病,对照组发病8例,保护率为10000%,观察到试区疫情较四周非试区低,疫苗复盖率达50%以上,似可有效控制疫情。发现有1例接种者在经过一个流行高峰期后荧光抗体较前呈4周以上增高,但无临床表现。未发现接种人群中有免疫(感染)增强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PE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定位中的辅助作用。方法1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FDG PET和CT检查,利用CT和FDG PET-CT图像融合软件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CT和GTVPET-CT),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13例患者除2例外,其他患者的GTVCT和GTVPET-CT均不同,其中5例GTVPET-CT大于GTVCT,平均增加29.2cm^3;6例GTVPET-CT小于GTVCT,平均减少41.6cm^3。结论与单纯CT图像相比,FDG PET-CT融合图像不仅能更好地分清肿瘤与正常组织,而且对纵隔淋巴结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相似文献   
7.
E-cad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5例胃癌,25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及20例胃粘膜正常者标本中的E-cad表达。结果显示,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53.85%)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24.0%),E-cad表达异常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cad表达正常胃癌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cad表达异常者(P<0.05)。提示E-cad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E-cad表达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转移潜能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7-2016年湖南省流感流行规律,为今后的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6年湖南省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 ILI)数据、流感毒株分离数据和流感暴发疫情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07-2016年哨点医院共报告ILI病例1 520 652例,占就诊病人总数的百分比(ILI%)为4.82%。0~岁、5~岁、15~岁、25~岁和60~岁五个年龄组的ILI人数分别占ILI病例总数的65.98%、20.77%、4.49%、6.68%和2.08%;湖南省流感流行呈现冬春季和夏季双高峰;共分离到流感病毒8 788株,分离率为5.99%,毒株分型为H1N1 476株、 新甲型(H1N1)pdm09(新甲H1) 2 422株、H3N2 2 985株、B型 Yamagata系(BY)1 361株和Victorian系(BV)1 532株、未定型12株,不同型别毒株每隔1~2年成为优势毒株;共报告ILI暴发疫情264起,230起发生在中、小学校,占总疫情的87.12%。结论 冬春季和夏季是湖南省的流感流行高峰;H3、新甲型H1和B型流感毒株每隔1~2年交替成为优势毒株;中小学校是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应重点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湖南省HFRS疫源地范围、类型、人群分布和流行规律以及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等情况,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05年《湖南HFRS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系统开展HFRS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IFA和ELISA检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状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鼠肺HV—Ag,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检测鼠血HV—Ab,并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病毒分型,调查5个监测点媒介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情况。结果 2005年共报告病例546例,发病率0.84/10万。共捕获478只啮齿动物,总密度为3.4%,室外密度3.31%,室内密度3.59%。黑线姬鼠是野外的优势宿主(占38.29%),褐家鼠是室内的优势宿主(占46.91%),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46.86%。抗原和抗体阳性鼠为39只,总感染率为8,16%。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的带毒指数分别为3,17%、2.80%。5个监测点间捕获率和带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黑线姬鼠主要携带Ⅰ型HV,褐家鼠主要携带Ⅱ型HV。对17只阳性鼠肺病毒分型,Ⅰ型占41.18%,Ⅱ型占58.82%。结论 湖南省为姬鼠型和家鼠型混合型HFRS疫区,人群隐性感染较高,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实验室诊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湖南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湖南省流感监测地区的流感流行状况及流感毒株的型别分布,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传代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分离的毒株再送国家流感中心(NIC)进行复核鉴定。结果全省12家哨点医院3499份ILI咽拭子标本,分离到毒株258株,分离阳性率为7.37%,经NIC最后复核鉴定的结果为:A(H1N1)亚型202株,A(H3N2)亚型11株,B型43株,另有2株送NIC后转阴;流感及ILI暴发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179份,分离到流感病毒75株,分离阳性率为41.90%,分型鉴定为A(H1N1)亚型12株,B型62株,1株送国家流感中心后转阴。结论2006年湖南省流感监测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活动,A(H1N1)亚型、A(H3N2)亚型和B型均能被分离到,A(H1N1)亚型为优势株,而暴发疫情则以B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