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化疗药物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特点,为临床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溴化四氮唑兰法(MTT法)研究了19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有髓原代白血病细胞和K562细胞系体外对7种化疗药物及两药联合物敏感性。结果:柔红霉素(DNR)、威猛(VM26),三尖杉酯碱(H)和米托恩醒(MTT)体外杀伤白血病细胞作用较强,其中VM26、H的作用曲线比较独特。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效果多数按近或好于单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内皮祖细胞作为干扰素基因载体靶向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成内皮祖细胞(EPCs),作为携带人伽玛干扰素(hγIFN)基因的载体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和培养人MSCs,在体外经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20ng/ml)诱导2周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检测腺病毒载体(Ad5-EGFP)对EPCs的感染效率.AdS-hγIFN转染EPCs(EPcs-hγIFN),ELISA法检测EPCs-hγIFN培养上清液中hγIFN浓度.体外EPCs-hγIFN与Lovo结肠癌细胞混合培养,观察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给荷瘤裸鼠静脉注射EPCs-EGFP,观察EPCs的体内分布特点.给荷瘤裸鼠静脉注射EPCs-hγIFN,观察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对存活期的影响.结果:MSCs用VEGF165诱导2周后,分化成CD133、KDR和CD34阳性的EPCs.AdS-EGFP在感染复数(MOI)为150pfu/EPC时,EGFP阳性的EPCs可达95%以上.EPCs-hγIFN培养液中测得hγIFN,浓度达1400pg/ml以上,而且在一段时间内浓度保持稳定.EPCs-hγIFN与Lovo细胞按照1:5的浓度混合培养4天,对Lovo细胞的抑制率为30.48%±3.78%(P<0.05).通过静脉注射的EPCs-EGFP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而非其他器官组织.尾静脉注射EPCs-hγIFN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肿瘤重量:EPCs-hγIFN组0.48±0.78g,空白对照组2.47±2.58g,P<0.05),而皮下注射hγyIFN和静脉注射EPCs-EGFY对肿瘤无抑制作用.尾静脉注射EPCs-hγIFN延长荷瘤裸鼠的存活时间(中位存活时间:EPCs-hγIFN组为35天,空白对照组为32夭,P<0.05).结论:EPCs可以靶向性的分布到肿瘤局部,可以作为免疫性基因载体在肿瘤治疗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背景和目的多药耐药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缩短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建立了多药耐药细胞株A549/Gem;通过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初步从细胞水平分析其获得性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为亲代细胞,采用"临床血浆峰浓度冲击与逐步增加剂量相结合诱导"法,用吉西他滨进行诱导,建立多药耐药细胞株A549/Gem,把诱导过程中的细胞命名为A549/Gem'。分别在诱导前、诱导过程中和诱导成功后的三个不同时间点,应用MTT法检测其耐药指数和对其他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置于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特征,通过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53、EGFR、c-erb-B-2、PTEN、PCNA、c-myc、VEGF、MDR-1、Bcl-2、nm23、MMP-9、TIMP-1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RM1 mRNA表达。结果A549/Gem~ 细胞对吉西他滨耐药指数为163.228,对长春瑞宾(耐药指数为5.587±1.210)、多西他赛(耐药指数为102.147±10.259)、氟尿嘧啶(耐药指数为38.694±9.635)、依托泊甙(耐药指数>1000)、顺铂(耐药指数为2.357±11.209)耐药,对紫杉醇(耐药指数为0.264±0.024)、奥沙利铂(耐药指数为0.596±0.128)敏感;倍增时间(146.941h)比A549细胞(186.479h)缩短,G0-G1期细胞(分别为77.07%、71.30%)增多,失去PTEN、PCNA和MDR-1表达,P53、Cerb-B-2和bcl-2表达减弱,出现EGFR( )、c-myc( )表达,nm23表达增强,而MMP-9、VEGF、CD44v6和TIMP-1表达无变化,RR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多。A549/Gem细胞对吉西他滨的耐药指数为129.783,并保持长春瑞宾(耐药指数为4.969±1.203)、多西他赛(耐药指数为58.669±15.206)、依托泊甙(耐药指数>1000)、顺铂(耐药指数为92.594±0.269)耐药性和紫杉醇敏(耐药指数为0.584±0.115)感性,但均较A549/Gem'细胞有所降低,而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耐药指数为0.259±0.195)和对氟尿嘧啶的耐药性(耐药指数为0.958±0.152)消失,倍增时间(155.749 h)比A549/Gem'细胞稍延长,G0-G1期细胞稍减少,P53、EGFR、PCNA和MDR-1表达与A549/Gem'相同,出现TIMP-1、PTEN表达,Cerb-B-2、MMP-9、c-myc和bcl-2表达增强,nm23表达消失,而VEGF和CD44v6表达始终无变化,RRMl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A549/Gem'明显减少。与A549细胞相比,A549/Gem细胞逐渐呈现出如下形态学特征:形态不规则、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且透光性减弱。结论A549/Gem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较A549细胞发生较大变化,其多药耐药性的发生与多种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2007年1~8月,我们对微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3例进行了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和免疫学特征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和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HIT基因位于染色体 3p14 .2 ,实验室的研究证实FHIT基因具有抑癌基因活性。FHIT基因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出现在多种实体肿瘤和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为了探讨白血病细胞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采用巢式RT PCR法对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骨髓瘤 (MM )等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FHIT基因转录本进行检测 ,并对FHIT基因转录本进行序列测定。 98份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AML 38例 ,ALL16例 ,CML 34例 ,其它恶性血液病 10例。全部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检查 ,诊断符合FAB诊断标准。肝素抗凝骨髓或外周血 2 - 3ml,分离单个核细胞 ,取 5× 10 7个细胞 ,用RTIZOL 试剂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 ,行PCR扩增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回收目的片段 ,克隆到PGEM T载体 ,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在 5 5 / 98(5 6 % )的被检测病例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 ,在AML、ALL和CML异常表达的发生率分别为 2 2 / 38(5 8% ) ,9/ 16(5 6 % )和 19/ 34(5 6 % )。正常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未见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 4 3/ 98(44 % )的患者表达正常转录本 (Ⅰ型 ) ,4 0 / 98(41% )的患者同时表达正常转录本和异常  相似文献   
6.
HLA基因分型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LA分型在人类学、法医学、疾病相关性及器官、细胞移植等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用于HLA分型的方法主要是血清学和细胞学方法,由于其方法学上的缺点,分型有准确性较差,且不能进行亚型分析。最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特别是PCR技术的广泛应用,HLA基因分型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具特点的不同HLA基因分型技术不断出现,在方法学上达到了稳定、准确、精细、简便、实用的程度,为其临床推广应用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LA全相合移植(HLA-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NAHSCT)和单倍体相合移植(HLA-haplo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iNAHSCT)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用流式细胞微珠阵列法(flow 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20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IL-2、IL-4、IL-6、IL-10、TNF-ɑ、γ-IFN、IL-17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IL-2分别在iNAHSCT及hiNAHST后1周、2周起表达上调,两类移植各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γ-IFN都在移植后4周起上调,两类移植后的浓度无差异(P〉0.05);IL-4在iNAHSCT及hiNAHSCT中分别于移植后2周、移植后1周起增高,iNAHSCT的IL-4浓度高于hiNAHSCT(P〈0.01);IL-6在iNAHSCT及hi-NAHSCT中分别在移植后1周、移植后2周起上调,移植后4周为峰值,且hiNAHSCT的IL-6浓度高于iNAHSCT(P〈0.02);IL-10在iNAHSCT、hiNAHSCT中分别于从移植后1、2周起增高,iNAHSCT中IL-10的表达高于hiNAH-SCT(P〈0.05)。TNF-ɑ在hiNAHSCT中从移植后1周、在iNAHSCT中从移植后2周起上调;hiNAHSCT中TNF-ɑ增高的幅度高于iNAHSCT(P〈0.01)。IL-17分别于hiNAHSCT及iNAHSCT后移植后1周、移植后4周时增高,hi-NAHSCT IL-17增高的幅度高于iNAHSCT的(P〈0.05)。结论:两类移植后所检测到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移植后4周为峰值。IL-6、TNF-ɑ、IL-17在hiNAHSCT中增高明显,而IL-4,IL-10在iNAHSCT中增高显著。  相似文献   
8.
人类HLA抗原分型在人类学、法医学、疾病易感性及器官组织移植等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在骨髓移植中,进行供者、受者HLA配型,选择相合的供体,减少GVHD发生,是移植成功的关键。目前国内主要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HLA配型。由于方法上的缺点,常有约20%左右的误差率,因此,基因分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势在必行。该研究通过设计合成HLA基因序列特异性引物,建立了HLA-DR基因分型的套式扩增和直接扩增PCR-SSP技术,并在骨髓移植配型中进行了应用。对两种分型技术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套式扩增在高度同源的DNA序列扩增中有高度的特异性,并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很少量的DNA即可满足PCR扩增,但需两次扩增,非同源因素影响增大;直接扩增操作简便,一次扩增完成分型,但结构同源因素对特异性影响大。两种方法经周密设计均有高度的准确性,可常规用于临床骨髓移植配型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两例辟谷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连续观察,目的在于了解机体在饥饿的条件下和机体完全自我调节的情况下,甲状腺激素在外周的代谢规律。 1观察对象与方法两例辟谷者,甲,女性,13岁;乙,男性,30岁。二者既往及现在一般健康状况良好,辟谷期间二者正常饮水,不进食,每日限用少量饮料(含少量糖、维生素类物质)。取血标本时间为上午8∶30。TSH、TT_3、TT_4、rT_3测定采用放免法,所用药盒由天津利科公司和北方免疫研究所提供。 2结果与讨论辟谷者辟谷期间处于半饥饿状态,机体热量摄取明显不足,在这种条件下,无论从机体自我保护或饥饿机体损伤的角度来说,机体的代谢状况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广泛地参与调节机体代谢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也无疑会有很大的变化。根据我们的观察,辟谷期间很快出现低T_3综合征,辟谷者甲在辟谷前血清TSH、TT_3、TT_4和rT_3均正常,分别是1.0μIU/L、2.3mmol/  相似文献   
10.
磁式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用于HLA-DR基因分型。利用一对外引物扩增HLA-DRB1第2外显子部分片段,作为第2次扩增的模板,PCR循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