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不同高温环境中热应激大鼠心肌损伤状况,探索血液淋巴细胞中HSP70水平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22~25℃)组,36、37、38、39 cC热应激组.以人工高温舱对大鼠进行热暴露.采用电子肛温计检测大鼠肛温,采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观测大鼠心电图的变化,采用酶学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36~39℃组体温均升高(均P<0.05);37~39℃组Q-T间期延长和R波振幅下降(均P<0.05);38~39℃组血清中LDH和CK-MB活力升高(均P<0.05).淋巴细胞中HSP70表达水平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热环境温度≤37℃时,HSP70表达随气温升高而显著增加(均P<0.05),热环境温度≥38℃后,HSP70表达随气温升高而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常温组(均P<0.05).结论 热应激可导致大鼠心肌损伤和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表达水平发生规律性变化,提示HSP70可能是热应激致心肌损伤的一种生物标志分子,在高温所致心肌损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直面埃博拉病毒病(EVD)的护理防控经验,为以后类似疫情开展护理防控行为提供参考。方法笔者作为第五批中国(湖南)援塞医疗队队员、护理组组长,回顾性分析抗击埃博拉病毒病53 d的亲身经历,并总结护理防控经验。结果整个医疗队全队共40名医务人员,未发生1例埃博拉病毒感染;塞方工作人员共105名也未发生交叉感染,埃博拉患者治愈率100%。结论建设与发挥团队凝聚力,严格培训和执行标准工作流程,做好诊疗中心环境的感控管理是护理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做到零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6G/A、-20A/C、T174M 3种基因型多态在深静脉血栓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03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和25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AGT-6G/A、-20A/C、T174M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并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6G/A GA基因型在深静脉血栓组中的分布频率(60.2.%)明显高于对照组(39.6%),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型分析显示病例组中-20A/-6G/174T单倍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20A/-6A/174T单倍型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20A/C、T174M基因型在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GT-6G/A多态性中,GA基因型可能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20A/-6G/174T单倍型可能是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20A/-6A/174T单倍型可能是静脉血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收集保存人类遗传资源,为筛查家族中其他未发病个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遗传咨询,实地调查后进行系谱分析。结果发现此结直肠癌家系是一个较大家系,5代24人中就有12例患者。结论该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外援防疫队采取的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对于控制灾区传染病流行、提高灾区居民的卫生防病意识的效果.方法 选择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的5个自然村,共3 106户,9 644人,进行防疫措施干预前后2次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5个自然村受伤152人、死亡59人,房屋损毁率99.84%.95.30%居民居住简易帐篷.仅有0.52%的居民近期出现发热、腹泻、眼病疾患;87.02%的居民饮水及96.88%的居民食品靠政府提供;96.36%的居民户接受了震后卫生防疫知识健康教育.结论 当地未发生传染病的流行,灾后及时采取的健康教育、环境消毒、集中发放饮用水、遇难者尸体处理等综合卫生防疫等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声光电组合疗法改善酸痛麻症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声光电物理因子组合治疗风湿症、痛风及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等,观察各种物理因子同步使用的疗效。方法:对63例具有酸痛麻症状的上述患,分成5个年龄组,用M-4029双组合能量仪(超声波5-6kHz和中频电刺激数)。M-0029潜光仪同步治疗相关病变部位。以症状基本改善为准进行统计。结果:有效率可达93.28%,疗程次数依年龄组而增加,最少3次、最多为90次。结论:声光电组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改善酸痛麻症状优于单个物理因子治疗且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甘氨酸(Gly)阳离子态、阴离子态和两性离子态在气相真空、油相环己烷和水相环境中的构象蜕变行为。方法:运用CAM-B3LYP和B3LYP方法在6-311++G(2d,p)基组水平上对Gly不同离子态,进行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振动分析和热力学函数计算,并运用极化连续模型(PCM)考察溶剂效应。结果:在气相、油相和水相3种环境中得到阳离子态的构象分别有3、3、5种,阴离子态的构象有1、1、3种;3种环境中只有极性强的水相中得到1种两性离子态构象且与中性分子态能量差别不大。两种方法计算得到键角一致,前者计算得到键长稍短,后者能量稍低。结论:Gly在不同环境中构象变化行为不同,环境极性增加,有利于离子态存在。  相似文献   
9.
儿童型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是一类尚无明确病因的慢性颅内压增高,其发生没有性别和肥胖程度的倾向。临床上以头痛和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无脑脊液异常和颅内占位性病变证据。目前儿童型IIH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本文回顾近10年的关于儿童型IIH的文献,主要阐述其临床特点和治疗进展。该疾病强调早期治疗,长程监控,防止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34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LUT1、VEGF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GLUT1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膜,VEGF和COX-2蛋白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浆.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LU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58.8%、2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4,P<0.05);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5.0%、70.6%,8.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P<0.05);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73.5%和18.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P<0.05).在各类组织中,GLUT1 、VEGF和 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GLUT1、VEGF和COX-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