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新科  邱群先  何行  高博  耿昊  贺旭光 《兵工学报》2019,40(6):1297-1303
轨道炮两条平行导轨在发射过程中受到向外侧的扩张力,为了约束导轨扩张,采用螺栓紧固形式的外层封装结构。为研究螺栓紧固式轨道炮的后坐规律,建立发射系统模型,对发射过程中后坐部分的受力进行分析,并建立后坐复进运动微分方程。结合两种反后坐装置方案,对螺栓紧固式轨道炮的后坐规律进行了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火炮相比,螺栓紧固式轨道炮具有后坐行程短、后坐速度低的特点;在螺栓紧固式轨道炮上使用的节制杆式驻退机需要具有更小的流液孔面积,以提高驻退机力。  相似文献   
2.
抱弹机构是火炮供输弹系统中一种重要的锁弹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对弹丸起约束定位作用,防止弹丸受到振动冲击发生移动,同时在输弹前能有效将弹丸解锁,保证输弹动作的顺利进行。文章针对一种具体的抱弹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采用了试验和仿真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非线性静力学模型,结合试验中抱弹爪的塑性变形量,仿真计算出非线性静力学状态下的等效作用力,并将该等效作用力作为优化输入性条件,结合参数化建模技术,建立参数化仿真优化平台,对抱弹机构进行结构优化,优化结果显示抱弹机构的最大应力值453.3MPa,应变值0.09mm,处于使用材料弹性应力应变范围内,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试验验证超高速弹丸连续侵彻靶板时的侵彻效果代价过大,数值模拟预测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建立了超高速弹丸与连续靶板模型,利用ABAQUS软件,结合Mie-Grüneisen状态方程、Johnson-Cook本构方程和Johnson-Cook断裂准则,对钨合金弹丸2km/s初速下连续侵彻钢质靶板进行仿真研究.超高速弹丸可连续侵彻6层厚度为30mm的靶板,相邻靶板受到了弹丸与飞溅单元的共同冲击,最后2块靶板主要受到飞溅单元的冲击.超高速弹丸每穿透一层靶板,头部及弹体表层发生着侵蚀变化、能量损失与速度变化.充塞穿甲是超高速动能弹的典型穿甲形式,穿甲威力大.数值模拟有助于认识超高速弹丸连续侵彻靶板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粉末冶金和熔渗法制备W80/Cu-Al_2O_3复合材料,测试其密度、硬度和导电率,探究Al_2O_3对W80/Cu复合材料耐电弧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Al_2O_3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导电率影响不大,硬度有所增加;W80/Cu和W80/Cu-Al_2O_3复合材料在不同电流条件下燃弧时间和燃弧能量基本相同,但W80/Cu-Al_2O_3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更高;在30 V、30 A条件下,W80/Cu复合材料在电弧侵蚀过程中发生材料从阴极向阳极转移,加入Al_2O_3增强相后,材料的转移方向为阳极向阴极转移,且材料损耗量降低,喷溅现象减少,电弧侵蚀后触头表面更加平整。  相似文献   
5.
一体化弹丸的弹体、弹托的连接方式和结构参数直接影响着其脱壳进程,进而影响其飞行稳定性和效能。为研究一体化弹丸膛口初始弹道的行为状态,建立了一体化弹丸脱壳流场模型,基于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和外弹道六自由度(6DOF)运动方程,在Fluent中利用光顺法和局部重构法的动网格技术,对一体化弹丸的弹托在空气动力作用相对于弹体分离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在整个过程中流场分布和相关的气动参数。该仿真结果为一体化弹丸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基于ADAMS的压紧机构的仿真模型,对影响其压紧、解脱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详细的仿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故障定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地指导了现场调试,解决了压紧机构不能可靠解脱的故障.  相似文献   
7.
刘大庆  李伟  邱群先 《计算机仿真》2021,38(1):295-300,311
摆臂机构是舰炮发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某型舰炮摆臂机构采用电机作为外能源,带动齿轮齿条直线运动,进而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摆臂实现摆动。上述摆臂机构由多种动力传递和转换组成,采用传统设计方法进行论证研究成本高,难度大。为验证摆臂机构可行性以及机构运动可靠性,同时为摆臂机构电机设计提供依据,结合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运用MTALAB和ADAMS软件对摆臂机构进行联合仿真计算,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齿轮齿条的受力情况,为摆臂结构优化和电机动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