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樊国栋  赵琪  陈华  李阿峰 《功能材料》2013,44(9):1226-1229
以尿素为燃料硼酸为助熔剂,采用燃烧法合成了Sr2CeO4∶Eu3+、Tb3+发光材料。测试结果表明,当Tb3+的掺杂为1%(摩尔分数)时,合成的样品为单相Sr2CeO4斜方晶系结构,其样品的激发光谱为240~370nm的宽带双峰,发射光谱为400~550nm宽带峰,余辉衰减曲线的结果显示,适量的掺杂Tb3+可以提高产品的发光性能。与Sr2CeO4∶Eu3+相比,掺杂Tb3+有利于形成结晶度好的固溶体,样品的发光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三羟甲基丙烷(TMP)、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2-甲基咪唑为封闭剂,三乙胺为中和剂制备了水分散封闭异氰酸酯(WBI)乳液,考察了中和剂和Zeta电位(ζ-电位)对WBI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乳液耐电解质能力及其温敏特性对其解封温度及双组分聚氨酯漆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三乙胺作为中和剂时,乳液粒径较小,稳定性及贮存稳定性均较好,最佳中和度为100%。随DMPA用量的增加,乳液的ζ电位绝对值增大,乳液粒径减小、耐电解质能力增强,乳液的稳定性提高。乳液的Zeta电位及粒径受温度影响较小,说明乳液较为稳定。DMPA用量为20%~25%(摩尔分数)较适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表征其解封温度为125.6~138.1℃,应用表明此类WBI作为固化剂可以赋予涂料较好的耐水性、耐醇性、硬度及耐冲击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三羟甲基丙烷(TMP)与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三乙胺(TEA)中和成盐及甲乙酮肟(MEKO)封端反应后,制得一种水分散性封闭多异氰酸酯(WBI)。研究了封闭时间对封闭率的影响,封闭顺序对反应的影响。采用FT-IR、TGA、DSC研究了其解封温度。实验结果表明,甲乙酮肟封闭反应的较好条件为:摩尔比n(MEKO)∶n(-NCO)为1.1~1.2;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3.0h,可实现较完全的封闭,其解封温度为70~128.8℃。作为涂料固化剂可明显改善漆膜性能。  相似文献   
4.
姚琳  李阿峰  杨黎燕 《应用化工》2012,41(5):924-92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为单体,BPO为引发剂,在氮气保护下,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粒径及转化率的影响,中和度等对其水溶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中和前后吸收峰变化,用热重对树脂进行热稳定分析。结果发现,引发剂用量越大,乳液粒径越小,反应温度为120℃时,丙烯酸树脂转化率最高,且时间最短最佳,合成树脂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聚氨酯亲水改性的4种方法,即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和混合改性。在亲水改性基础之上又讨论了封闭型水性异氰酸酯的封闭机理、封闭剂种类及特点。阐述了水性聚氨酯固化剂在双组分涂料中的应用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将基于TDI的多异氰酸酯与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再用三乙胺(TEA)中和成盐及2-甲基咪唑(2-MI)封端后,制得一种水分散性封闭多异氰酸酯(WBI)。研究了封闭时间对封闭率的影响,采用FT-IR对封闭反应过程进行跟踪,通过TGA、DSC研究了其解封温度。结果表明,封闭反应的适宜条件为:2-MI与—NCO物质的量比为1.1~1.2∶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5 h,解封温度为125.6~137.8℃。将WBI作为涂料固化剂可明显改善漆膜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复合胶黏剂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研究了聚合物胶膜的热稳定性.接触角的测定表征了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加快.随着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粒径减小,乳液更加稳定.硅改性后的聚合物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铈、硝酸锶、尿素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制备了Pr3+掺杂Sr2CeO4:Eu3+新型发光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1 000℃,掺杂1%Pr3+时,制备的样品为单相Sr2CeO4斜方晶系结构,晶粒尺寸为15.7nm,激发和发射光谱分别为293nm和420~550nm的宽带峰,与Sr2CeO4:Eu3+相比,掺杂Pr3+的样品的发光强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发光寿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戴金续  李阿峰  樊国栋  陈华  赵琪 《应用化工》2013,42(7):1324-1327,1330
综述了近几年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在酯的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反应机理及离子液体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等,比较了离子液体催化剂与传统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性能,概述了不同种类离子液体在催化酯化反应中的应用,对离子液体催化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成核单体,丙烯酸丁酯(MAA)、甲基丙烯酸甲酯(BA)、丙烯酸(AA)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成壳单体的核壳结构乳液。采用马尔文纳米粒度仪等研究了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与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之间的关系,粒径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液粒径与温度的关系,通过透射电镜对乳液微粒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液的粒径随着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乳液粒径在30~60℃时较为稳定,当引发剂过硫酸铵质量分数为0.55%,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分数为2%时,制得的乳液粒径在120 nm左右,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