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二硼化锆基超高温陶瓷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龙  汪长安  张锐  黄勇  方岱宁 《硅酸盐学报》2007,35(12):1590-1594
用碳化硅(SiC)颗粒增韧二硼化锆(ZrB2)陶瓷,在氩气流中热压烧结温度为1 950℃、保温1 h,20 MPa压力下成功制备出了致密的ZrB2/SiCp复合材料.ZrB2/SiCp复合材料的致密度随着SiC颗粒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SiC颗粒的体积分数(下同)为15%时,相对致密度达到100%.ZrB2/SiCp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都随着SiC添加量的增加成上升趋势,当SiC颗粒的添加量在15%时同时达得最大值,分别为646 MPa和8.52 MPam·m1/2.SiCp的添加还提高了ZrB2/SiCp复合材料的耐氧化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表征Pb(Zr_(0.52)Ti_(0.48))O_3(PZT)薄膜的横向压电性能,以纯力场鼓包测试模型和铁电薄膜材料压电方程为基础,推导了PZT铁电薄膜的力电耦合鼓包本构模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ZT铁电薄膜,并通过化学腐蚀法获得PZT薄膜鼓包样品。在外加电压为0~14V的条件下进行鼓包测试。结果表明,在纯力场作用下,PZT薄膜的弹性模量和残余应力分别为91.9GPa和36.2MPa;随着电压从2V变化到14V,PZT薄膜的横向压电系数d31从-28.9pm/V变化到-45.8pm/V。本工作所发展的力电耦合鼓包测试技术及力电耦合鼓包本构模型为评价铁电薄膜材料的横向压电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采用冲压成型的5052铝合金板作为金字塔点阵芯层,2024铝合金作为面板,以Zn-Cd-Ag-Cu为钎料,分别在430℃、460℃进行炉中钎焊.观察焊后钎料及夹芯板的焊接接头组织,并进行显微硬度测试和压缩试验.结果表明,5052金字塔型点阵夹芯板在430C焊接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对高强水中冲击波在不同介质间的传播进行分析,提出了2种防护含液结构的空气夹层形式,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在验证数值仿真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含液结构在弹体侵彻过程中空穴演化、冲击波传播、空气夹层结构变形等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弹体速度衰减规律,讨论了不同舱室结构在球形弹体侵彻作用下的冲击波特点和结构不同组成部分的能量转换关系,对比了不同弹速下前后板的塑性变形。研究结果表明:(1)在含液结构中添加空气夹层能有效降低含液结构前板和后板的冲量、能量和塑性变形;(2)空气夹层影响前后板变形的主要原因为阻抗失配和空气夹层变形引起的稀疏波及液体空化;(3)从整体看,双层间隔板结构衰减前后板变形能力优于方格夹层板结构,但随着弹速的增加,双层间隔夹层板的前后壁变形相互制约,2种结构对含液塑性变形的改变逐渐接近。  相似文献   
6.
为改进传统单向波纹夹层结构横向力学性能较差的缺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双向波纹夹层结构。考虑复合材料双向夹层结构制备困难,研究了整套真空辅助成型工艺(VARI)工艺制备方案,实现双向波纹夹层结构的高效制备,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对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双向波纹夹层结构与单向波纹夹层结构分别进行面外压缩、弯曲和剪切实验,分析了双向波纹夹层结构在不同载荷下的破坏模式及其失效机制,计算了该结构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强度和模量,并将其与单向波纹夹层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压缩荷载作用下,玻璃纤维/环氧树脂芯子为主要承载部分,结构的失效主要体现在芯子的屈曲、断裂和分层;在弯曲荷载的作用下,由于纤维的抗压强度远小于抗拉强度,所以压头下方的上面板最先达到破坏荷载,结构的弯曲失效形式主要为上面板的断裂和脱粘;结构的剪切失效主要以泡沫与面板的脱粘和压溃为主,芯子和面板未见明显的破坏现象;与单向波纹夹层结构相比,双向波纹夹层结构力学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增材制造技术在聚合物材料与结构、金属材料与结构制备中已经得到了大量应用。近年来,陶瓷材料与结构的增材制造技术得到了初步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陶瓷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几种常见的陶瓷材料与结构增材制造技术,并预测了未来陶瓷材料与结构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关注点,以期为陶瓷工作者提供关于增材制造技术一定的参考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Jandau-Ginsburg-Devonshire(LGD)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铁电纳米线的理论模型,并通过与第一原理计算结果的对比,建立了一种获取外延长度的新方法.对于Pb(Zr0 5 Ti0.5)0,(PZT)纳米线,其外延长度为20 nm.计算结果表明,在PZT纳米线中存在O.8 nm的临界直径,同时揭示了纳米线的表面效应对其铁电性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多重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细观计算力学的方法分析了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多重损伤的相互作用及对拉伸强度的影响。采用唯象的内聚力模型模拟界面的脱粘;G-T模型描述延性基体的损伤。在胞元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界面强度、纤维长径比等细观参数对材料损伤模式及强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界面较弱时,损伤以界面脱粘为主,界面的强度决定了材料强度;当界面较强时,晶须将发生断裂,材料的最终强度由晶须的强度决定。不同界面强度条件下基体中损伤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0.
SiCp1/ZrB2超高温陶瓷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碳化硅晶片(SiCp1)增韧二硼化锆(ZrB2)陶瓷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采用热压烧结方法,在烧结温度1950℃、保温时间1h、压力20MPa、流动氩气气氛下,制备了高致密度的SiCp1/ZrB2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点弯曲法和单边切口梁法对SiCp1/ZrB2陶瓷复合材料的物相、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iCp1的加入,SiCp1/ZrB2复合材料的相对致密度和断裂韧性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当SiCp1添加量为15%(体积分数)时,相对致密度达到99%,断裂韧性达到(8.35±0.26)MPa·m1/2,抗弯强度达到(522±49)MPa.用轧膜法制备的SiCp1定向排列的SiCp1/ZrB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