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 《矿产综合利用》杂志(双月刊),由地质矿产部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创办至今已十周年。创刊十年来,宣传了国家有关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方针政策。本着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介绍和发表国内外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利用、综合评价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张宏仁 《江苏纺织》2007,(10A):52-56
本文归纳了服装企业的常用制版方法,根据企业制版依据,分析了不同制版依据之制版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服装打板与生产QQC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服装制图打版与生产的品质数量成本原则相结合的实例 ,说明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并指出一些技巧 ;同时列举了打版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佛山市服装行业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提出了提升佛山市服装行业科技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6.
张宏仁 《江苏纺织》2007,(10):52-56
本文归纳了服装企业的常用制版方法,根据企业制版依据,分析了不同制版依据之制版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SRHSHPC框架节点滞回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虑反复荷载作用下累计损伤对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SRHSHPC)框架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文将损伤指标引入到考虑软化段的三线型滞回模型中,建立了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SRHSHPC框架节点荷载-位移滞回模型,并分析了轴压比和混凝土强度对节点强度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加载后期轴压比大的节点强度退化较快;混凝土强度高的节点加载前期强度退化较小;其受力后期抵抗位移以及荷载循环次数的能力大大下降。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滞回模型较为准确地模拟了SRHSHPC框架节点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反映了框架节点产生损伤后其强度和刚度的退化规律,可为SRHSHPC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女装结构设计核心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宏仁 《广西轻工业》2007,23(8):104-106
本文从原型衣的形成过程入手,阐述了省的产生、省量计算和省量的消除技巧,总结了女装各种风格衣身结构平衡时前、后浮余量的消除方案,提出了衣身结构平衡综合处理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9.
淡水是可再生资源,靠大气降水补给。静态库容只是调节空间,不能解决长期供水需要。我国单位面积淡水资源并不少,接近全球平均值,但由于人口密度比世界平均大3倍,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3弱。我国大气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使蒸发量加大,农业离不开灌溉,更加剧了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淡水是少数几种无法依赖进口的资源之一。今后只能依靠节水和现有淡水资源的科学调节和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是淡水资源的组成部分。地表水体传导水的能力强,但存储水的容积小,地下水含水层传导水的能力弱但存储水的容积大。把两者结合起来联合调度,可以更加充分有效地实现淡水资源在时间上的调控。我国淡水资源南多北少。但人口分布大体上与淡水资源分布相适应。应当避免人口过多地向缺水地区流动。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北方缺水的局面。但调水成本较高,应主要用于特殊干旱年份,供水的基本来源,仍应立足于本地。我国南方降水量充沛,缺水主要是污染造成的,应当集中力量治理污染。为了合理分配淡水资源,有效治理水污染,有必要加强流域的统一管理。规定每一地区的取水量和排污总量的限额。深层封闭地下水资源潜力不大,长期大量开发会导致地面沉降等严重后果。要慎用,少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梁的损伤演化过程,对5榀不同含钢率、配箍率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梁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框架梁的破坏形态以及裂缝开展模式,得到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研究了不同含钢率、配箍率下框架梁的刚度退化、强度衰减、延性性能、耗能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