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3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GPS操作简单、全天候作业及高精度等特点,计算机三维模型可视化的优点,采用GPS为三维模型提供地形数据,并结合爆破设计软件的设计成果,使现场施工的布孔及验孔工序更加简单化、准确化.结果表明,使用GPS可以提高爆破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并改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2.
申嘉湖高速公路H8标路堑开挖爆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展信  余德运 《爆破》2005,22(3):44-46
根据申嘉湖高速公路H8标挖方路段的地形环境、岩石性质以及块度要求,提出几种爆破方案,并进行分析、对比,最终确定采用中深孔爆破方案.对以后类似开挖爆破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深孔台阶爆破块度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影响爆破效果的因素很多,灰色关联分析能确定出影响爆破效果的各因素的主次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出申嘉湖高速公路路堑开挖爆破中爆破块度的主要因素为炸药单耗,同时指出,在爆破设计中调整孔网参数,对控制爆破块度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合肥17层高楼爆破网路设计及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余德运  郑德明  赵翔  曹鑫 《爆破》2006,23(1):52-55
合肥一栋17层高楼拟予爆破拆除.因炮孔总数高达53000个,为防止因起爆网路失效而导致爆破任务失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了孔内导爆管雷管簇并联,每层楼由四通联成2个多通路闭合网路,层间8通路的自下而上顺序0.5 s延期的起爆网路.用概率论的方法计算了每层主要网路的可靠度.理论计算和爆破实践表明该网路设计是可靠的,能满足巨大炮孔数量楼房拆除爆破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余德运  杨军  赵翔 《爆破》2012,29(3):115-118
导爆管雷管反射四通捆串联起爆网路有单式、单式加强、复式加强、复式交叉等4种形式,其中复式交叉起爆网路可靠性最高。运用可靠性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导爆管雷管反射四通捆串联复式交叉起爆网路的可靠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结点阶数增大,起爆网路的可靠度减小;但是增至第3阶后,网路的可靠度不再减小,而是保持不变;复式交叉起爆网路是理想的起爆网路。研究结果在基坑支撑拆除爆破工程实践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段数对爆破振动信号的时频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段数对爆破振动信号时频特性的影响,首先将实测的单段信号利用Matlab7.0编制程序,分别选取10,20,30,40 ms为微差间隔进行叠加,获取了4种微差间隔下不同段数的爆破振动信号,然后利用AOK时频分布与小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质点振动速度峰值、总能量、主频、频带能量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段数的增加爆破振动信号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与主频存在收敛性;总能量和主频的持续时间几乎呈线性增加;频带能量比向高频发展,频带能量的持续时间延长。研究成果可全面揭示段数对爆破振动信号时频特性的影响,并为从能量的角度进行抗振、降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一些露天矿布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使用GPSRTK测量技术,分析精确测量、布孔理论,并在露天矿爆破设计及施工现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GPSRTK技术进行精确布孔,较之前的布孔方式,较大提高了布孔定位精度及工作效率,布孔误差降低了将近20%,工作效率约提高了1倍;使用精确布孔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大块率,爆破大块率由5.0%降低到2.6%;使用精确布孔技术,改善了爆破效果,降低了二次破碎费用,节省了挖运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矿石损失与贫化反映了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评价矿床开采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露天台阶爆破推进至矿岩交界处时,损失、贫化都会相应增加。通过应力波相互作用关系和自由面形成所需的时间对矿岩分离爆破毫秒延时间隔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矿岩分界线两侧的孔需要同时起爆,与其相邻孔的延时间隔时间设定为100 ms的爆破方法。现场试验应用表明,在矿岩分界线处可以形成明显的拉沟现象。  相似文献   
9.
针对原经典DDA程序在研究岩石动力学问题时不考虑岩石的应变率效应,在DDA程序中引入与岩石应变率相关的动态强度表达式,将块体间接触弹簧破坏准则发展为动态破坏准则,进而完善DDA程序对岩石动力学破坏问题的处理能力。用原DDA程序和改进DDA程序对动载作用下岩石单轴拉、压破坏实验进行模拟,两者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加载速率作用下,原DDA程序得到的失效应力和破坏形式基本没有变化,这与实验结果不相符。但是,在不同的加载速率作用下,改进的DDA程序得到破坏形式能与实验结果相符,且能体现动载作用下岩石动态强度随加载速率的提高而增大的强度特性。  相似文献   
10.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是针对块体系统大变形大位移求解最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之一。结合应力波理论分析爆破冲击作用对边坡岩体的损伤破坏作用,采用DDA方法模拟了台阶爆破过程中边坡岩体的破坏滑移,与工程实际有较好的吻合。阐述了台阶爆破应力波对边坡块体系统位移、速度和应力变化的控制,讨论了影响边坡块体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建立新的数学模型,给出了DDA计算中评价边坡稳定性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