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艾灸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蛋白质磷酸化的影响,探讨艾灸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胃经穴组和对照点组,采用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肉眼观察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Apoptosis Microarray Slides芯片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穴组和对照点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点组比较,胃经穴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P<0.05);Apoptosis Microarray Slides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穴组大鼠胃黏膜细胞10种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上调,其中Bcl-XL、Mcl-1、Bcl-2、IAPs 4种蛋白磷酸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18种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下调,其中TNF、Fas、Apaf-1、Caspase-3、Caspase-9、Bax 6种蛋白质磷酸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艾灸可促进胃黏膜的损伤修复,调节多种凋亡相关信号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并且存在一定的经脉脏腑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来针灸对梁门穴研究的文献,归纳实验针灸学从蛋白组学、基因组学、生理学等角度对梁门穴的研究进展;基础研究也证明了梁门穴或足阳明胃经作用的特异性.梁门穴在消化系统尤其是胃部疾病运用广泛,临床运用主要集中于胃脘痛(相当于胃炎、胃溃疡等)、消化不良、单纯性肥胖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胃经穴调控EGFR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大鼠100只,在检疫3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艾灸胃经穴组、艾灸对照点组、艾灸胃经穴+PD153053组和艾灸对照点+PD153053组,各20只,实验20周后处死制备血清检测相关指标,以EGFR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艾灸胃经穴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信号转导机制。结果5组在EGFR基因表达、pERK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和c-myc基因表达水平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信号通路可以介导癌细胞的增长,而艾灸胃经穴进行干预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控制病情的发展,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日本大耳兔35只,体质量(2.50±0.25)kg,3月龄,雌雄不拘。随机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灸对照组、芒针透刺组4组(空白组5只,其他每组10只)。以改良式Allen’s脊髓损伤造模法对模型组、针灸对照组、芒针透刺组动物进行造模(空白组只行假手术,不造模)。模型建立后芒针组立即给予芒针双侧穴位透刺,并进行电针刺激,电刺激15min,刺激频率20~40次/min,强度1.5~3V;针灸对照组立即给予普通电针针刺,其他处置同芒针组;模型组不予电针,静待15min,开始与芒针组同样的方法检测和记录各项观察指标;空白组只做假手术,其他不予处理。以Tarlov评分、排尿点膀胱内压、排尿阈值、排尿量为观察指标,探讨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对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造模的3组动物脊髓损伤后均出现尿潴留,术后5d芒针组、针灸对照组、模型组Tarlov评分较术后1d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5d芒针组与针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针灸对照组较模型组在术后5d排尿点膀胱内压值有不同程度下降,相对于针灸对照组,芒针组排尿点膀胱内压下降更为明显(P<0.05);术后5d芒针组和针灸对照组较模型组排尿阈值有明显改善(P<0.05),相对于针灸对照组,芒针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术后5d芒针组和针灸对照组较模型组排尿量有明显增加(P<0.05),相对于针灸对照组,芒针组尿量增加更为明显(P<0.05)。结论: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治疗效果优于一般针灸方法,其治疗机制与刺激膀胱周围神经,纠正逼尿肌-括约肌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6.
电镜技术在实验针灸学中的运用是揭秘针灸作用机制的可行方法之一。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这一方面研究数据较少。本文复习了近10年来28篇电镜在实验针灸学中的运用。研究范围涉及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眼病、心肌缺血、脊髓损伤、血管性和老年性痴呆等。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对肿瘤免疫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强调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中医针灸有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与手术或化疗药物不同,针灸运用于肿瘤的治疗不是直接作用于肿瘤,而是作用于整个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使机体产生抗肿瘤的效应。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即相当于中医的"扶正",以此来解释针灸的抗肿瘤作用是合理的。本研究通过复习文献,结合当前针灸在临床的运用,总结在肿瘤免疫方面针灸的研究成果和现状。  相似文献   
8.
陈永  刘树鹏  毕向军  龚安 《光明中医》2014,(6):1288-1288
患者,男,29岁,卡塔尔王室成员,因“精原细胞瘤综合治疗后一年余”肿瘤继续进展来我院治疗。入院诊断为:“1.精原细胞瘤pTxN3MOSOIIC期,2..右侧睾丸切除术+假体植入术后”来我院治疗。经医院专家讨论后给予化疗和生物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疾病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病人和医生的关注。随着实验针灸学的发展,针灸治疗癌症的实验研究的文献也见报道,但相对较少。对针灸治疗癌症的基础研究的部分文献进行回顾,加以总结,以为临床治疗和循证医学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动穴名词的诠释及其相关的特性和分类进行阐述,从而对动穴这一新概念进行全面的了解.临床疗效显示选用动穴治疗的临床效果往往比单纯同身寸法的取穴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