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西临床尿干化学分析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为提高广西临床尿干化学分析检测水平和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方法对2006年广西临床尿干化学分析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尿酸碱度、白细胞、葡萄糖年度合格率均不足80%,尿比重与尿胆原年度合格率只有50%;(2)9所实验室尿比重结果与18所实验室尿胆原结果连续2次均不合格;(3)在参加室间质评的189所实验室中,总评成绩合格的实验室数为155所,其中全年各批次成绩全部合格实验室12所,不合格实验室数为34所。结论坚持尿液分析仪与试带的配套使用、做好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及尿液干化学检验的标准化是提高临床尿液干化学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肺脏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患者血液流变性可出现异常.本文对62例肺脏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及临床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血液流变指标的改变与生物化指标明显相关,现将结果报告如关.  相似文献   
3.
血液光量子疗法是对血液进行紫外线照射和充加氧气.对各类感染性疾病、高粘血症、肺心病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用光量子疗法对31例高脂血症患者(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56.5岁)迸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诸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每隔三日一次,共五次).病例组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等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5);临床症状亦有明显改善。31例高脂血症患者自血光量子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观察@朱心智$南宁市二轻局职工医院!530011 @覃海南$南宁市二轻局职工医院!530011 …  相似文献   
4.
尿11项比尿10项多了一项指标,即抗坏血酸(ASC),它反映最近的维生素C的饮食摄入量和体内维生素C的营养状态,维生素C降低见于维生素C摄入不足或坏血酸病,维生素C长期增高,可能与肾结石形成有关.更重要的意义是维生素C浓度偏高,对尿化学分析的测定结果可产生干扰,本文探讨ASC对尿红细胞检查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尿 1 1项比尿 1 0项多了一项指标 ,即抗坏血酸 (ASC) ,它反映最近的维生素C的饮食摄入量和体内维生素C的营养状态 ,维生素C降低见于维生素C摄入不足或坏血酸病 ,维生素C长期增高 ,可能与肾结石形成有关。更重要的意义是维生素C浓度偏高 ,对尿化学分析的测定结果可产生干扰 ,本文探讨ASC对尿红细胞检查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匈牙利Labuleader尿液分析仪及其 1 1项配套试纸条。1 2 方法 首先收集我院非肾科住院病人晨尿 ,对每份标本按仪器说明进行 1 1项分析 ,取尿 1 1项全阴标本 2 32份及ASC阳性其余 1 0…  相似文献   
6.
黄作群  覃桂芳 《微创医学》2006,25(3):516-518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充分证实了D-二聚体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临床诊断各种疾病中,对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冠状动脉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产科疾病等等.本文对D-二聚体的基础理论,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黄作群  覃桂芳  唐萍 《广西医学》2007,29(5):694-695
目的 比较PT-der法与von-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的结果 .方法 采用德国BE公司莱科罗全自动血凝仪,随机选取门诊及病房185例患者标本用PT-der法和von-clauss法进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检测.结果 用von-clauss法检测FIB含量在2~4 g/L或<2 g/L时,与PT-der法检测的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4 g/L时,von-clauss法比PT-der法高(P<0.001).当凝血酶原时间(PT)在正常范围(9~15 s)和PT在异常范围(>15 s)时,von-clauss法比PT-der法高(P<0.001).结论 von-clauss法检测FIB的结果较PT-der法高,且PT-der法不能完全代替FIB的含量检测,建议特殊患者必须进行von-clauss法检测,避免造成临床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8.
用正常人混合血浆作凝血质控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自制正常混合血浆替代凝血 3项 (PT、APTT、FIB)质控参比血浆 ,作为每天实验的室内质量控制指标。方法 :每月一次性选取 30人份以上凝血 3项均正常的血浆进行混匀 ,在质控参比血浆监控下进行检测 ,确定当月质控物靶值和标准差及 CV值 ,并分装于小塑料子弹头 ,置 - 2 0℃冰箱速冻备用。每天取一份速冻正常混合血浆作为当天质控物与患者血浆同时检测 ,连续观察 5个月。结果 :自制正常速冻混合血浆质控图变化较稳定 ,并与新鲜混合血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自制正常速冻混合血浆可替代质控参比血浆作为室内质量控制 ,此方法成本低 ,结果较稳定 ,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作群 《医学文选》2006,25(3):516-518
D-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充分证实了D-二聚体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临床诊断各种疾病中,对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冠状动脉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产科疾病等等。本文对D-二聚体的基础理论,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1 720例新生儿脐血G6PD筛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作群  唐萍  覃桂芳  易菲  黄月松 《广西医学》2007,29(8):1185-1186
目的 了解南宁市区新生儿G6PD缺乏的发生率,探讨预防和早期治疗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及急性溶血症的方法.方法 新生儿脐血标本1 720份,用四氮唑蓝(NBT)定量法进行检测.结果 G6PD缺乏195份,缺乏率为11.34%,其中男13.36%(126/943),女8.88%(69/777),男性G6PD缺乏率高于女性(P<0.01).结论 采用新生儿脐血筛查G6PD,取血方便,简单,能有效早期检出G6PD缺乏患儿,结果准确,在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