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复合松质骨基质(Cancellous bone matrix ,CBM)的中空多孔钛假体(Hollow porous titanium prostheses, HPTP)观察兔体内假体周围及内部骨生成情况,探讨人工假体与骨质整合的改进方法。方法设计中空多孔(孔径2 mm)和无孔两种假体,表面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喷涂。实验组分为无孔假体组(A组)、HPTP组(B组)和HPTP+CBM组(C组),每组16例。将假体分别植入48只4~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股骨外侧髁,饲养至第3、8、12周时取材,以X线、显微镜、电镜及形态计量软件观察复合假体表面及内部骨生成情况。采用SPSS13.0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三组植入物外表面HA涂层的组织生长情况类似;A组无孔,未见骨长入,B组和C组中骨组织最终可长入假体2 mm大的圆孔;各时间点C组中空腔内骨生长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骨质可经HPTP假体孔洞长入腔内,达到交锁固定,较无孔假体更稳定;中空腔复合CBM后可明显加快骨长入并诱导骨生成,使假体与骨质更好整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硫酸钙(CS)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转化过程中对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硫酸钙修复骨缺损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制备硫酸钙浸提的成骨诱导液(实验组)与常规的成骨诱导液(对照组),分别加入人BMSCs培养瓶(各3例),使其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注意观察细胞的分化和生长.培养至第7天时进行RNA的抽提、纯化和质量检测,并合成cDNA,采用成骨功能基因芯片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种成骨基因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均生长良好,缓慢增殖,但实验组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趋势要明显较对照组好.成骨基因芯片共检测到89种基因,其中有23种基因表达改变显著(Fold change>2,P<0.05).表达上调超过2倍的基因包括:AMELY、BMP2、COL4A3、COMP、EGF、FLT1、IGF1、ITGA2、MMP10、MMP2、TGFB2、TGFBR1、VDR和VEGFA.表达下调超过2倍的有:COL2A1、COL15A1、COL1A1、COL1A2、COL5A1、CSF2、FGF1、ITGA3和MMP8.结论 硫酸钙促进了人BMSCs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过程,这种作用与硫酸钙促进成骨基因表达上调、合成活性因子增加相关,说明硫酸钙具有潜在的骨诱导活性,可以作为良好的骨修复替代材料,促进细胞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4.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和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 cm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近端等的骨折,国内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5%[1],而国外则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4%~5%[2],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类型复杂,预后较差,是创伤骨科治疗中的难点.自1970年Neer[3]提出四部分分型法后,临床医师在这类骨折的多数患者中已经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但在部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不稳定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处理方面至今仍存在分歧.笔者将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 cm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近端等的骨折,国内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5%[1],而国外则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4%~5%[2],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类型复杂,预后较差,是创伤骨科治疗中的难点.自1970年Neer[3]提出四部分分型法后,临床医师在这类骨折的多数患者中已经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但在部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不稳定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处理方面至今仍存在分歧.笔者将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关节外微创清理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外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8例(男5例,女13例;年龄34~78岁,平均56.4岁)患钙化性冈上肌腱炎伴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且保守疗法超过3个月无效的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关节镜由肩峰下间隙进入,于肩关节外行肩峰下滑囊清理切除并探查和清除冈上肌腱钙化病灶.采用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X线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6~15个月),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消失或明显改善,平均VAS疼痛评分术前(7.8±0.6)分,术后(1.7±0.4)分.平均Constant-Mudey评分术前为(61±7)分,术后最后一次复查为(91±4)分.术后X线显示仅2例患者钙化灶有少量残留,但术前症状消失.无需行肩袖修补者.[结论]关节镜下经关节外清除钙化沉积结合滑囊切除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是一种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研究萎缩性骨不连断段修复组织中异常表达的microRNAs(miRNAs),并对其可能的功能性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方法以萎缩性骨不连患者断端瘢痕组织(AN,3例)与正常骨折愈合后内固定钢板取出时钢板周围的骨痂组织(B组,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xiqon miRCURY^TM LNA microRNA芯片(11.0版)进行筛选分析,比较A组组织中是否存在异常表达的miRNAs,并采用浏览计算机预测数据库等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其可能的靶基因,探寻miRNAs可能参与的萎缩性骨不连相关病理生理过程。结果A组相对B组有9种miRNAs发生1.5倍以上表达上调(hsa—miR-149,hsa—miR-221,hsa—miR-628—3p,hsa-miR-54—5p,以及5种hsa—miRPlus),9种miRNAs发生1.5倍以上表达下调(hsa—let-7b*,hsa—miR-220b,hsa—miR-513a-3p,hsa—miR-551a,hsa—miR-576-5p,hsa—miR-1236,kshv—miR—K12—6—5p,以及2种hsa—miRPlus)。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表达异常的miRNAs与多数成骨基因存在作用靶点。结论萎缩性骨不连的断端修复组织存在miRNAs的异常表达,其靶基因包括BMP家族在内的众多成骨性基因。数种miRNAs,特别是4种上调的miRNAs(hsa-miR-149*、hsa-miR-221、hsa-miR-628—3p和hsa—miR-654—5p)有可能在调控骨折向不愈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icroRNA-22对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在骨关节炎(OA)发病中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人健康、OA软骨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microRNA-22在健康、OA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健康、OA软骨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Ⅰ的表达水平;软骨细胞转染microRNA-22模拟物、抑制物,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croRNA-22对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Ⅰ、LC3B-Ⅱ及Ⅱ型胶原(Collagen Ⅱ)的表达水平。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OA软骨细胞(14例)中microRNA-22表达含量(2.50 ± 0.39)显著增高(P<0.01),约为健康软骨细胞(12例)(0.98 ± 0.25)的2.5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健康软骨细胞相比,OA软骨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的Ⅱ类亚型含量降低;OA软骨细胞(4例)LC3B-Ⅱ/ LC3B-Ⅰ比值为1.25±0.13,健康软骨细胞(4例)LC3B-Ⅱ/ LC3B-Ⅰ比值为1.85 ± 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107.33±14.3)相比,软骨细胞转染miR-22模拟物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75.67±11.36)降低,软骨细胞转染miR-22抑制物组(128.5±9.95)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miR-22模拟物组软骨细胞中LC3B-Ⅱ含量降低(1.50±0.20),LC3B-Ⅱ/ LC3B-Ⅰ比值降低(1.45±0.13),Ⅱ型胶原Collagen Ⅱ的表达水平降低(0.51±0.09);miR-22抑制物组软骨细胞中LC3B-Ⅱ含量增高(2.36±0.19),LC3B-Ⅱ/ LC3B-Ⅰ比值增高(2.30±0.08),同时Ⅱ型胶原Collagen Ⅱ的表达水平增高(1.31± 0.0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roRNA-22抑制软骨细胞自噬,从而促进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不稳定型Kümmell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不稳定型Kümmell病病人47例病历资料,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病人25例作为伤椎植骨组,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病人22例作为椎体成形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7 d、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均明显高于术前(P < 0.01),VAS评分、Cobb角均明显低于术前(P < 0.01)。伤椎植骨组术后7 d VAS评分明显高于椎体成形组(P < 0.01),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椎体成形组(P < 0.01);2组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成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82%(7/22),明显高于伤椎植骨组的8.00%(2/25)(P < 0.01)。结论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植骨与椎体成形均能够有效恢复不稳定型Kümmell病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但联合伤椎植骨远期疼痛改善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硫酸钙(CS)对成骨诱导培养液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及成骨基因改变的影响,以明确CS促进骨形成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分离培养hBMSC,随机分为2组,第1周均用成骨诱导液培养,实验组在第2周改以含CS的成骨诱导培养液培养,而对照组仍继续使用成骨诱导培养液培养,实验第14天收集细胞,进行RNA的抽提、纯化和质量检测,并合成cDNA,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细胞爬片后,用含或不含CS的成骨诱导培养液分别连续培养hBMSC,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两组细胞均生长并缓慢增殖,细胞生长形态和矿化结节形成情况分别在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无显著区别。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MP-2和VEGF相对表达量均增高(P〈0.05)。结论 CS可能具有潜在的骨诱导活性、能够促进骨形成,与含CS成骨诱导培养液诱导BMSC成骨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