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复腋路臂丛麻醉不同穿刺定位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穿刺定位法施行重复腋路臂丛阻滞麻醉效果。方法:324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局麻药浓度、容量相同的情况下,A组采用一针穿刺单次给药逐次移位定向挤压法,162例中,臂丛阻滞730次;B组采用一针穿刺单次给药法,162例中,臂丛阻滞670次。结果:在诱导时间、维持时间和阻滞完全方面,A组均明显优于B组。结论:臂丛神经处于椎前筋膜及其延续的筋膜间隙中,因此,一针穿刺单次给药能获得有效的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延长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时效的较佳麻醉配方。方法采用双盲法对照将178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59)和Ⅱ组(n=61)为观察组,Ⅲ组(n=58)为对照组。局麻醉药混合液中Ⅰ组加用地塞米松250ug/ml和肾上腺素5ug/ml;Ⅱ组加用地塞米松250ug/ml;Ⅲ组加用肾上腺素5ug/ml。结果与Ⅲ组比较,Ⅰ组和Ⅱ组阻滞作用维持时间和术后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1),Ⅰ组和Ⅱ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腋路臂丛阻滞局麻药液中加用地塞米松可延长麻醉与术后镇痛时效,联用肾上腺素起不到协同增强局麻药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显微血管再植术病人,术后常因局部创伤或精神抑郁诱发动脉痉挛,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易致吻合血管血栓形成,对再植血管成活及机体康复极为不利[1],所以早期实施有效的术后镇痛非常必要。本研究拟观察芬太尼、氟哌利多和咪唑安定不同药物配伍用于显微血管再植术后病人持续静脉镇痛(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为显微血管再植术后镇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插管全麻与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 ,对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与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 8例 2~ 6岁择期手术患儿 ,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 (G组 ,n =14 )和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组 (BG组 ,n =14 )。G组麻醉诱导依次静注γ -羟基丁酸钠 30~ 6 0mg/kg ,地西泮 0 .1~ 0 .2mg/kg ,1%利多卡因喷喉后 ,经口腔明视插管 ,用T型管法辅助呼吸 ;BG组用 0 .2 5 %布比卡因 1~ 2mg/kg ,施行腋路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 .1氯胺酮和 0 .0 0 1%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 ,术中持续给氧。结果 :全麻静脉用药总量BG组非常显著少于G组 (P <0 .0 1) ,清醒时间BG组显著短于G组 (P <0 .0 5 ) ,血液动力学指标术毕后BG组非常显著高于G组 (P<0 .0 1) ,SPO2 术毕后BG组非常显著高于G组 (P <0 .0 1) ,术中吸痰次数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BG组非常显著少于G组 (P <0 .0 1) ,术毕后及回病房后喉、支气管痉挛发生率G组分别为 4 2 .7%和 2 1.4 % ,BG组为零。结论 :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 ,但术中麻醉管理臂丛阻滞联合非气管内插管全麻法优于单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法。  相似文献   
5.
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麻醉中主要用于过敏及抗休克的辅助治疗,我们在临床腋路臂丛阻滞中研究发现[1~4],地塞米松与布比卡因混合联用,可显著延长布比卡因作用时效,地塞米松起到非麻醉类止痛药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腋路臂丛阻滞时地塞米松分别对桡、尺和正中三支神经作用时间的影响,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男39例,女21例,年龄18~45(26±9)岁,体重50~79(65±12)kg,手术时间2.5~24小时。60例均为断指再植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局麻药混合液中添加地塞米松与单用局麻药混合液施行重复腋路臂丛阻滞 ,观察麻醉效果。方法两组200病例中 ,臂丛阻滞1000次。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均使用2 %利多卡因20ml(400mg)与0 5 %布比卡因20ml(100mg)混合液 ,其中A组添加地塞米松1ml(5mg)。结果在作用完全时间、维持时间和阻滞完全方面 ,A组显著优于B组 ,而且A组整个手术期间和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局麻药液中添加地塞米松 ,作用完全时间不受阻滞次数的影响 ,并能显著延长作用维持时间 ,阻滞次数愈多 ,麻醉效果愈能显示出地塞米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臂丛阻滞中增强运动与感觉分离效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用布比卡因配伍使用地塞米松和罂粟碱以施行臂丛阻滞麻醉 ,观察研究是否能产生感觉阻滞增强 ,运动阻滞相应减弱的分离效应。方法 :对 1 36例无上肢神经、肌腱和掌指关节损伤的住院病人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A、B、C和D 4组 (n =34)。A组为对照组 ,用质量分数为 0 .5浓度的布比卡因 1 .5mg/kg ;B、C、D组为观察组 ,在同量布比卡因中 ,分别加入 0 .2 5mg/ml的地塞米松 (B组 )、0 .0 62 5mg/ml的罂粟碱 (C组 )、0 .2 5ng/ml的地塞米松和 0 .0 62 5mg/ml的罂粟碱 (D组 )。均选腋路臂丛一针法穿刺麻醉给药 (39.9± 3 .1 )ml(x±s,下同 )。比较 4组药物对运动阻滞与感觉阻滞分离效应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感觉阻滞B、D两组起效时间短于A组 ,作用维持和术后镇痛时间长于A组 (P >0 .0 1 ) ,C组与A组基本持平 ;运动阻滞深度以其明确的程度依序减弱 (B >A >D >C) ,A、B两组肌肉收缩、肌腱张力关节活动消失 ,D、C两组部分存在。结论 :布比卡因、地塞米松和罂严粟碱三药配伍联用 ,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协同与拮抗并存的敏感化作用 ,可产生感觉神经纤维阻滞效应增强 ,运动神经纤维效应减弱的特异性抑制与兴奋双重选择性分离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单用或与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用起效与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选用上肢肘部以下手术8068例 ,按一针法穿刺单次给药作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根据使用药物不同 ,随机分为单独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混合普卡因和利多卡因三类 ,A、B(含肾上腺素0.2mg)两大组 ,每大组按使用布比卡因剂量不同又分为6小组。结果布比卡因混合利多卡因类较单独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混合普鲁卡因类作用起效时间短 ,维持时间长(P<0.05或P<0.01) ,加用肾上腺素 ,布比卡因不论何种用药剂量均较同种剂量者长(P<0.01) ;布比卡因大剂量与小剂量比较 ,其作用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均呈梯度下降。结论所有组方均可安全用于手外科上肢手术的麻醉 ,尤其适用于不同病因、体质、手术时间病人的选用  相似文献   
9.
地塞米松延长布比卡因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时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院自1995年1月以来,无选择地对120例上肢急诊手术的病人,在腋路臂丛阻滞麻醉穿刺技术和标准化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布比卡因药液中分别加用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同时用浓度、容量相同的布比卡因药液设置对照组,对比观察阻滞麻醉与术后镇痛时效。临床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4年5月以来,对21例前臂软组织损伤胸脐皮瓣修复手术的病人,应用腋路臂丛加双硬膜外阻滞,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8例,女3例,年龄17~46岁,均为ASAI-Ⅱ级心肺功能无异常的病人。其中急症手术15例,择期手术6例,手术时间5~7小时。 1.2 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首先行腋路臂丛阻滞,一针法单次给药。随后病人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