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终末期肾衰患者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马皓琳庄心良屈桂莲孔宁王珍娣作者单位:200080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罗库溴铵是中时效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动物实验证明其在体内消除主要经肝脏摄取随胆汁排出,并有小部分经肾脏排泄〔1〕。有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对罗库溴铵...  相似文献   
2.
体温对罗库溴铵残余肌松恢复和拮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术中保温对罗库溴铵肌松恢复和残余肌松拮抗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术中不保温和术后肌松自然恢复组(I组),术中不保温和术后残余肌松拮抗组(Ⅱ组),术中保温和术后肌松自然恢复组(Ⅲ组),术中保温和术后肌松拮抗组(Ⅳ组).予丙泊酚、芬太尼和0.6 mg/kg罗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术中使用4个成串刺激(TOF)-Watch SX监测,TOF中第1个肌颤搐出现的时间(T1)恢复至0.25时给予罗库溴铵0.15 mg/kg.Ⅲ组、Ⅳ组采用热毯加覆盖法保持体温.手术结束后当TOF中第4个肌颤搐与第1个肌颤搐的比值(TOFR)恢复至0.6,Ⅱ组、Ⅳ组给予新斯的明0.015 mg/kg和阿托品0.5 mg拮抗肌松,Ⅰ组、Ⅲ组让肌松自然恢复. 结果 Ⅲ、Ⅳ组的术毕体温显著高于Ⅰ、Ⅱ组(P值均<0.05).对于术后拮抗的患者,Ⅳ组的TOFR恢复时间为(15.5±2.6)min,显著短于Ⅱ组的(6.3±2.0)min(P<0.05);对于术后不拮抗的患者,Ⅲ组的TOFR恢复时间为(15.5±2.6)min,显著短于Ⅰ组的(19.5±6.3)min(P<0.05).对于术中保温的患者,Ⅳ组的TOFR恢复时间显著短于Ⅲ组(P<0.01);对于术中不保温的患者,Ⅱ组的TOFR恢复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0.01). 结论 术中保温有助于患者术后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恢复和拮抗.  相似文献   
3.
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的预注量对相互起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的预注量对相互起效和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六组。麻醉诱导用地西泮、硫喷妥钠和芬太尼。Ⅰ组和Ⅳ组分别静注罗库溴铵0 6mg/kg和阿曲库铵 0 5mg/kg ,Ⅱ组和Ⅴ组预注罗库溴铵 0 0 6mg/kg ,Ⅲ组和Ⅵ组阿曲库铵0 0 5mg/kg。 3分钟后Ⅱ组和Ⅲ组静注罗库溴铵 0 5 4mg/kg ,Ⅴ组和Ⅵ组阿曲库铵 0 4 5mg/kg。观察插管量后的起效时间和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Ⅲ组的起效时间为 (6 7 6± 14 2 )秒稍短于Ⅰ组的(73 1± 13 4 )秒和Ⅱ组的 (76 3± 15 3)秒 (P >0 0 5 )。Ⅴ组和Ⅵ组的起效时间为 (93 8± 2 2 4 )秒和(115 8± 14 9)秒 ,比Ⅳ组 (15 6 0± 37 2 )秒的短 (P <0 0 5和P <0 0 1) ,Ⅴ组的起效时间也显著短于Ⅵ组。气管插管条件Ⅴ组较Ⅳ组明显改善。结论 预注罗库溴铵不能使罗库溴铵的起效增快。预注罗库溴铵使阿曲库铵的起效明显增快 ,插管条件改善 ;预注罗库溴铵比预注阿曲库铵对阿曲库铵起效的增快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罗库溴铵的起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罗库溴铵的起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静注罗库溴铵2倍及2倍以上ED95量后60s能够获得满意的气插管条件。罗库溴铵的起效快主要与其药效弱有关。肌肉血液灌注量、神经刺激方式、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肝肾功能情况等生理病理因素对罗库铵的起效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罗库溴铵肌松恢复和拮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Ⅰ组为低PaCO2(PaCO2控制目标为30~35 mmHg,1 mmHg=0.133 kPa),肌松自然恢复;Ⅱ组为高PaCO2(PaCO2控制目标为45~50 mmHg),肌松自然恢复;Ⅲ组为低PaCO2拮抗肌松;Ⅳ组为高PaCO2,拮抗肌松.应用TOF-Watch加速度仪监测肌松情况.予丙泊酚、芬太尼和罗库溴铵0.6 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当肌松监测仪4个成串刺激(TOF)中第1个刺激(T1)恢复至25%时即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术毕记录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及T1自25%至TOF中第4个肌颤搐与第1个肌颤搐的比值(TOFR)为0.9的恢复时间.拮抗组在T1为25%时予新斯的明20 μg/kg和阿托品0.5 mg拮抗. 结果 4组间年龄、体质指数、麻醉药用量、麻醉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Ⅰ、Ⅱ、Ⅲ及Ⅳ组的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分别为(13.12±2.65)、(18.60±6.58)、(5.39±2.43)和(8.87±5.41)min,T1自25%至TOFR 0.9的恢复时间分别为(26.35±6.04)、(34.58±6.58)、(13.28±5.49)和(17.10±4.64)min.Ⅱ组的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及T1自25%至TOFR 0.9的恢复时间均较Ⅰ组显著延长(P值均<0.01),Ⅳ组的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及T1自25%至TOFR 0.9的恢复时间均较Ⅲ组显著延长(P值均<0.05). 结论 PaCO2升高使罗库溴铵的自然恢复和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后的恢复时间均有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维持麻醉时给予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作用的效果. 方法 将60例于全身麻醉下行择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丙泊酚维持麻醉术后不拮抗肌松组(Pc)、丙泊酚维持拮抗肌松组(Pn)、七氟烷维持不拮抗肌松组(Sc)和七氟烷维持拮抗肌松组(Sn).予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间断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Pc、Pn组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4~10 mg·kg-1·h-1,Sc、Sn组吸入1~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烷,应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4个成串刺激中第4个肌颤搐与第1个肌颤搐的比值(TOFR).术后Pc、Sc组自然恢复;Pn、Sn组TOFR恢复至0.7时,静脉注射新斯的明20 μg/kg和阿托品10 μg/kg.监测TOFR由0.7恢复至0.9的时间、心动过缓及术后6和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 Pc、Pn、Sc和Sn组TOFR由0.7恢复至0.9的时间分别为(13.3±4.5)、(2.9±0.9)、(16.6±5.3)和(4.2±2.1)min.Se组较Pc组显著延长(P<0.05),Pn、Sn组较Pc、Sc组显著缩短(P值均<0.01).各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动过缓.各组间术后6和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效果确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七氟烷维持麻醉时残余肌松的自然恢复慢,更应使用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全麻术前用药减少腺体分泌的有效剂量并评价其安全性,并与阿托品和空白对照比较。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术前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0.0046mg/kg(组1)、0.0091mg/kg(组2)、0.0137mg/kg (组3)、阿托品0.5mg(组4)以及空白对照(组5)。观察并记录给药前后各时点患者唾液分泌量、口干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等变化及循环、呼吸指标的变化。结果各组中仅阿托品组于给药后30min时唾液分泌量显著减少(P<0.01)。盐酸戊乙奎醚不同剂量组患者用药后唾液分泌量于术后1h明显减少。口干程度视觉模拟评分升高。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剂量最大的组3效果最为显著,与阿托品组和空白对照组相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盐酸戊乙奎醚不同剂量组患者给药后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类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其抗唾液分泌的作用强,起效时间较阿托品慢,药效持续时间长。有可能出现心动过缓,需在心电监护下使用。  相似文献   
8.
自筒箭毒碱于1942年应用于临床以来,肌松药已经成为临床麻醉及麻醉基础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随着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的方法也层出不穷。周围神经刺激器是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一个理想的肌松药来取代琥珀胆碱用于快速诱导插管,TAAC3就是一个新合成的起效快且时效短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另外,临床上所用的肌松药拮抗剂都是抗胆碱酯酶药,最新研究的Org 25969对肌松药的拮抗是通过完全不同的机制来起作用。本文对TAAC3和Org 25969的近期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七氟醚吸入诱导和丙泊酚静脉诱导是两种临床常用的麻醉诱导方式,已经有很多学者针对两种药物的诱导以及复合其他药物的麻醉效果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拟比较两种诱导方法对维库溴铵起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