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然绝经后附件肿块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6例自然绝经后附件肿块患者的病例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中恶性肿瘤共51例(占40.5%),交界性卵巢肿瘤6例(占4.8%),良性附件肿块69例(占54.8%);单房囊性肿块的恶性率明显低于实性、囊实性、多房囊性肿块(P<0.01),双侧肿块恶性率明显高于单侧肿块(P<0.01)。恶性卵巢肿瘤以60-65岁发生率最高,70岁以上发生率下降。在病理组织学上,良性卵巢肿瘤以黏液性囊腺瘤为多,恶性卵巢肿瘤以浆液性囊腺癌为多。结论绝经后妇女附件肿块恶性率高,多无症状,应定期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和体格检查,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影像检查及肿瘤标志物和病理检查,积极地进行治疗,尤其是双侧、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多房者,须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马永静 《全科护理》2021,19(7):886-889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应用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接受的行CVVH治疗的患儿80例临床资料,根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并发症组和未发生并发症组,统计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治疗情况等,分析可能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经CVVH治疗共有38例患儿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50%。经单因素分析与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年龄、体重、CVVH治疗总时间、是否给予专业营养护理、是否进行抗凝剂剂量管理、抗凝治疗方式均可能是导致儿童重症监护室CVVH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体重、CVVH治疗总时间、是否给予专业营养护理、是否进行抗凝剂剂量管理、抗凝治疗方式均可能是导致儿童重症监护室CVVH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36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对不孕症病因的诊断正确率为100%,与HSG及B超检查(诊断正确率为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腔内病变7例均在腹腔镜监测下行相应治疗;输卵管伞端黏连或闭锁积水经腹腔镜下治疗术后输卵管通畅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本组患者术后2年总妊娠率41.7%。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在一次麻醉下,可以对不孕的原因全面评价并明确诊断,并且同时进行治疗,安全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用于输卵管远端阻塞、盆腔黏连及子宫腔内有病变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恶性肿瘤风险指数(riskofmalignancyindex,RMI,为血清CA125值、超声分数、绝经状态三种指标的综合)对卵巢肿物的良、恶性进行预测的价值,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对176例卵巢肿瘤患者分别以其术前血清CA125水平、超声分数、绝经状态以及RMI对卵巢肿瘤良、恶性进行预测,比较上述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血清CA125>35U/mL时,对卵巢肿瘤预测的敏感性为724%,特异性为690%,阳性预测值为640%;超声评分≥2时上述指标分别为737%、680%和636%;绝经后状态的上述指标分别为447%、730%和557%。以RMI200为界值,其敏感性为776%,特异性为920%,阳性预测值为881%。结论提示RMI较其它单项指标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预测更为准确,是一种简单、可靠、实用的卵巢肿瘤术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合并梅毒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0例IA2-IIA期梅毒阳性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IA2-IIA期非梅毒宫颈鳞癌患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梅毒阳性宫颈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45.816±3.102)个月,5年生存率为65.0%,较同期非梅毒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76.7%)低(χ2=1.990,P>0.05);深肌层浸润、宫旁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5年局部复发发生率梅毒阳性宫颈癌患者较非梅毒宫颈癌患者高(χ2=4.073,P<0.05)。结论梅毒阳性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应关注梅毒阳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注重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规范并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例45岁以下(≤4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与45岁以上年龄组(B组)85例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结果45岁以下内膜癌患者占同期内膜癌患者总数的21.30%,44.0%的患者合并未产、不育、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23.0%合并多囊卵巢,较145岁以上患者明显增高(分别为15.0%和9.0%),差异有显著性(P〈0.05)。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肌层浸润少(P〈0.01),细胞分化好(P〈0.01),多为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两组患者临床分期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不育、月经失调、内膜增生、多囊卵巢,表明其发生与雌激素有关;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高危因素少于45岁以上子宫内膜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45岁以上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联合细胞角蛋白(CKs)19mRNA在预测IA2-IB2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IA2-IB2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CIN患者及健康妇女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宫颈癌患者术前及对照组血清中SCCAg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宫颈癌患者前哨淋巴结CK19mRNA的表达,分析两项指标的临床价值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血清SCCAg较CIN组及健康体检组明显增高;荧光定量PCR检测CK19mRNA检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阳性率(32.6%)比常规病理检查(12.8%)高;血清SCCAg与CK19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检测CK19mRNA能显著提高IA2-IB2期宫颈癌前哨淋微转移的检出率;联合检测IA2-IB2期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及前哨淋巴结CK19mRNA可能成为预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发生微转移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辅助甲氨蝶呤配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76例有生育要求、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应用甲氨蝶呤配合保留输卵管的腹腔镜手术治疗40例(研究组),行腹腔镜保留输卵管手术并术中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36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血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及术后输卵管通液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保留患侧输卵管的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研究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输卵管通畅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HCG降至正常天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有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 甲氨蝶呤配合保守性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不仅能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还能提高术后输卵管复通的几率,对改善患者术后的生育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778例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15例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率为1.93%。主要原因为术中与术前诊断不符2例(13.4%);盆腔黏连3例(20.0%);术中并发症即出血而中转开腹3例(20.0%);因子宫肌瘤手术中转开腹3例(20.0%);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13.3%);恶性肿瘤2例(13.3%)。结论盆腔黏连、并发出血、子宫肌瘤部位特殊等为妇科腹腔镜中转开腹最常见的原因。审慎选择病例,提高术前诊断率可以降低中转开腹率。适时中转开腹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对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证实为CINⅢ级并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患者57例,对比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宫颈锥切术及子宫切除术的病理结果。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CINⅢ级诊断的准确性为84.21%,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升级9例(15.79%);宫颈锥切术对CINⅢ级诊断的准确性为100%,宫颈锥切术后再行子宫切除术者术后病理92.31%降级。结论宫颈锥切术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