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构建网络教育、实时监控、问题查处、在线互动、动态考核5大信息平台,通过网络精细化管理提升党风廉政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加强医院管理的风险预警与防控,营造风清气正、廉洁从医的氛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口内扫描技术初步探索并建立一种评价软组织改变的方法,评估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骨嵴顶冠方牙龈厚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转诊至牙周科、全身和牙周健康、需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2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8例,年龄(24.0±4.5)岁(19~35岁);观测前牙共112颗,其中上颌前牙46颗,下颌前牙66颗。在前牙去代偿正畸移动前行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观察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角化龈宽度,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差异。术前与术后6个月通过口内扫描技术直接获取患者上下颌前牙区数字化模型,在分析软件中构建软组织形态测量模型,并定量分析牙冠正中测量矢状面上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手术前后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角化龈宽度从术前的(4.22±1.43)mm显著增加至(5.18±2.32)mm(P<0.05)。术后6个月上颌、下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上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增加量分别为(0.68±0.56)和(1.00±0.69)mm;下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增加量分别为(0.38±0.42)和(0.58±0.45)mm;且上颌牙龈厚度增加量均显著大于下颌(P<0.01)。结论基于口内扫描技术进行软组织形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切实可行。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不但能增加角化龈宽度,而且可增加骨嵴顶冠方牙龈组织厚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数月,出现夜间睡眠心绞痛的原因。方法12例老年OSAHS患者,PCI前有劳力性心绞痛,但无夜间心绞痛,PCI数月后出现夜间心绞痛。收集该12例患者PCI前后的冠脉Gensini积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氧饱和度(miniSaO2)、体位相关呼吸事件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12例PCI术后3~6个月出现夜间心绞痛。出现夜间心绞痛后即入院复查冠脉造影或CT,并行Gensini冠脉评分,与PCI时的冠脉Gensini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PCI数月后冠脉病变无进展。PCI后AHI高于PCI术前(P<0.01),且夜间miniSaO2较术前降低(P<0.05)。PCI数月后夜间仰卧、右侧卧位阻塞性及低通气事件均较术前增加(P<0.05),提示AHI的升高、OSAHS的加重与仰卧及右侧体位睡姿阻塞性事件增加有关。结论部分PCI术前无夜间心绞痛的老年冠心病OSAHS患者,PCI术后因避免左侧卧位而改变睡姿,夜间睡眠中以仰卧及右侧卧位为主,左侧卧位减少,特别是仰卧位更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使AHI增高,miniSaO2降低,OSAHS加重,成为PCI术后夜间心绞痛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失眠,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月期间于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治未病科就诊的9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与联合组,每组各47例。中药组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并评价患者睡眠改善情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25羟维生素D[25(OH)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去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睡眠改善总有效率为75.00%(33/44),联合组患者睡眠改善总有效率为93.48%(43/46),联合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中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25(OH)D、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中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并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与脑钠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改变,了解BNP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探讨血浆BNP测定可否作为预测AMI早期心室重塑的方法.方法 AMI组AMI患者37例,仅接受强化内科保守治疗;正常组为3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在AMI后72 h、1个月及3个月,采用免疫荧光测定血浆BNP,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射血分数(EF)、左室快速充盈速度(VE)、左房收缩峰值速度(VA)及VE/VA比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比较不同时期AMI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AMI后72 h、1个月、3个月血浆BNP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各AMI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 72 h内血浆BNP水平与AMI后1个月、3个月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标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与EF、VE/VA表现为负相关,与LVEDd、LVEDV均表现为正向变化.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72 h内的血浆BNP与近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1个月、3个月)EF、VE/VA呈负相关,而与LVEDd、LVEDV呈正相关.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浆BNP水平可预测AMI近期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3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5年,加重伴恶心呕吐1d,于1997年7月10日入院。既往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否认对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过敏。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较好,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扪及,右上腹压痛明显,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莫非氏征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腹部B超提示胆囊肿大,囊壁增厚,粗糙,胆管不扩张;肝脾正常。肝、肾功能、生化及尿粪常规正常。血象:WBC1.5×10~9/L,中性0.83,淋巴0.17。入院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给予消炎利胆处理。应用消炎利胆片5片口服3次/d。头孢唑啉钠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静滴。用药5min后病人感咽痒,咳嗽,全身不适,20min后病人全身瘙痒难忍,胸腹部及四肢皮肤出现寻麻疹样皮疹,并感咽痒,咳嗽加重,但无呼  相似文献   
7.
肛裂是肛管上皮非特异性溃疡,它是一种常见病。其患病率在肛门大肠病中占20%,仅次于痔疮。肛裂的临床表现为:粪便干燥、排出困难、刺痛剧烈、便血色鲜。排便后呈问隙性、长时间痉挛性疼痛是其明显特点。其发生部位多在肛管前后正中或稍偏向两侧,好发于青壮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多以切断内扩约肌为主。其缺点是:(1)破坏了内扩约肌的调节功能,易导致漏气漏液,并有肛门失禁的可能。(2)增加了感染机会且痛苦大。医学新观念认为,治病应以最小的损伤、最轻的痛苦、最短的时间、最佳的疗效、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的特点为准绳,寻求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周围血棘红细胞检测采用外周血涂片、红细胞盐水诱发实验和扫描电镜方法.结果 男性2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10~35岁,平均发病年龄22岁,4例以口面舌部肌张力障碍为首发突出症状,3例以四肢远端不自主运动为首发突出表现,且于发病过程中累及口面部肌张力;1例以帕金森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4例有癫痫发作,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4例智力减退.6例肌张力低、腱反射低.8例患者外周血涂片光镜下7例棘红细胞增多,另1例外周血涂片正常,但红细胞盐水诱发实验和电镜下棘红细胞增多.所有患者肌酸激酶不同程度轻度升高.8例患者头颅MRI中,6例示不同程度侧脑室扩大,前角明显增宽;尾状核和豆状核萎缩.4例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2例正常,2例示上、下肢神经源性损害,感觉纤维轴突受累为著.外周血棘红细胞检测:7例患者外周血涂片光镜下棘红细胞增多;8例红细胞盐水诱发实验阳性,2例电镜检查符合棘红细胞增多症.结论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主要累及基底节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表现为口面肌张力障碍、舞蹈症、智力减退、癫痫发作,头颅影像学示不同程度的尾状核和豆状核萎缩,周围血的棘红细胞检测方式对该病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球结膜微血栓的出现与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的关系。方法对AMI早期患者进行球结膜微循环检查 ,根据球结膜微循环中有无微血栓分为有血栓组与无血栓组 ,同时测量常规体表心电图QTd、JTd ,对AMI符合静脉溶栓条件者给予溶栓抗凝治疗。结果AMI患者QTd、JT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栓组明显高于无栓组(P=0.01)微血栓出现的数量与QTd、JTd呈明显正相关(r=0.46P<0.01)。溶栓治疗后微血栓减少或消失后QTd、JTd渐减小。结论微血栓可能是QTd、JTd增加的原因之一 ,改善微循环、消除微血栓能够减少心室肌复极离散度。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七叶莲液对小鼠局部炎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叶莲根茎含多种甾体化合物,能抑制链球菌、绿脓杆菌及病毒^[1];八角枫须根含生物硷及酚类,能散瘀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2];本文观察以七叶莲根茎、八角枫须根为主药的复方七叶莲液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