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心血管急症,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确诊后应尽早抢救,保护心肌,缩减梗死范围[1].因此,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安全平稳的途中监护以及相关医院的专科特色治疗构成了成功抢救患者、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链条.而要保证该链条的高效运转与衔接,需要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院前急救通讯指挥系统.武汉市急救中心于2001年引进了120通讯指挥调度系统.2003年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改建使之成为更具现代化的通讯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 A对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左室肥厚心肌的作用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模型,术后4周将手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未治疗左室肥厚(LVH)组、丹参酮低剂量组[10 mg/(kg·d),腹腔注射]、丹参酮高剂量组[20 mg/(kg·d),腹腔注射]及缬沙坦组[10 mg/(kg·d),灌胃],每组各8只.用药8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后壁、室间隔的厚度;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硝酸还原法测定心肌组织NO的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C(PKC)蛋白的表达.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术后,SD大鼠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左心室肥厚.缬沙坦可降低大鼠的血压[(136±15)mm Hg]并减轻左心室肥厚.低剂量、高剂量丹参酮组与LVH组相比虽不能降低血压[(188±11)、(187±14)mm Hg vs(186±13)mm Hg,P>0.05],但能明显减低左室后壁、室间隔厚度、LVMI、MFD值(P<0.01),同时可使心肌的NO明显增加[(12.8±1.7)、(12.0±1.4)vs(5.8±1.1)μmol/g,P<0.01],心肌PKC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0.605±0.051)、(0.519±0.062)vs(1.291±0.117),P<0.01].结论 丹参酮对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是非血压依从性的,丹参酮Ⅱ A可能通过促进心肌局部NO的产生、抑制PKC蛋白的表达起到阻止、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丹参酮ⅡA对压力超负荷大鼠肥厚心肌一氧化氮(NO)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抑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压力超负荷左室心肌肥厚模型,术后4周将手术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B组)、丹参酮低剂量组[C组,10 mg/(kg·d),腹腔注射]、丹参酮高剂量组[D组,20 mg/(kg·d),腹腔注射]及缬沙坦组[E组,10 mg/(kg·d),灌胃],另有8只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A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尾动脉压,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 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硝酸还原法测定心肌组织NO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eNOS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心肌细胞[Ca2 ]I浓度的变化.结果 ①B、C、D组的血压显著高于A、E组(均P<0.01),C、D组与B组间血压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②C、D、E组LVMI、MFD均高于A组(均P<0.05),显著低于B组(均P<0.01).③C、D、E组的NO含量明显高于B组(均P<0.01),但仍低于A组(均P<0.05).④B组eNOS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均P<0.01);E组eNOS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C、D组(均P<0.05);C、D组eNOS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⑤B组细胞内[Ca2 ]i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E组和C组[Ca2 ]i仍高于A、D组(均P<0.05);D组[Ca2 ]i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是非血压依从性的,丹参酮ⅡA通过降低心肌细胞[Ca2 ]i浓度,促进心肌局部NO的产生及eNOS基因表达,起到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丹参酮ⅡA对腹主动脉缩窄的高血压大鼠肥厚心肌血管紧张肽Ⅱ受体(ATR)基因表达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模型,术后4周将手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手术组(B组)、丹参酮低剂量组(C组,10 mg·kg-1·d-1腹腔注射)、丹参酮高剂量组(D组,20 mg·kg-1·d-1腹腔注射)及缬沙坦组(E组,10 mg·kg-1·d-1灌胃).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尾动脉压,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T1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心肌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的变化.结果 ①C、D组血压[(188±11、187±14)mm Hg]显著高于A组、E组[vs(117±8、136±15)mm Hg,P<0.01],C、D组与B组[(186±13)mm Hg]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D组和E组LVMI、MFD均高于A组(P<0.05),显著低于B组(P<0.01).③B组的AT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C、D组间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E组(P<0.05);C、D、E组的AT1R基因表达均未降至A组水平(P<0.05).④B组细胞内[Ca2 ]I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D组与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C组仍高于A、D组(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通过下调心肌细胞AT1基因表达、阻止心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发挥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该作用是非血压依从性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套管针进行环甲膜穿刺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疗效。方法:在呼吸道梗阻的智能模型人上采用不同型号注射器外套和不同型号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分别与16G套管针和钢制环甲膜穿刺针连接,环甲膜穿刺后进行辅助通气,采用VAC模式调节到呼吸机正常辅助通气的参数。结果: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和注射器选择无显著差异性,连接16G套管针每分钟最大通气量达到3 600 ml大于连接钢制环甲膜穿刺针的3 420ml。结论:套管针环甲膜穿刺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法优于钢制环甲膜穿刺针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适合院前急救应用。  相似文献   
6.
7.
院外急救作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是急救过程的开始,也为院内救治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院外急救现场救治的核心一院外急救医生,与院内医生一样面临准入、培养和继续教育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法国紧急医疗救助中心(SAMU)急救医生的培养模式的介绍,分析了中国院外急救医生就业与再教育现状和培养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9.
院前急救医学属于新兴专业,是国家应急卫生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人民群众的安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从事医疗紧急救援卫生工作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灾难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在世界各国都很缺乏,是一件令专家学者和管理者都非常关注的事情.因此,西方发达国家也在积极酝酿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和科研的大强度支持,以便尽快尽好地培养这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自身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未来10年我国的各种需求日益全球化,院前急救医学也不例外,可以预见我国的院前急救医学必然会产生质的飞跃,这就需要人才作为基础.而今后十年急救医学教育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将是决定我国院前急救医学学科的生存及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均涉及公共卫生问题[1].如果院前急救系统依然采用接警-出诊-现场急救-送往医院的传统操作模式,势必影响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