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多巴酚丁胺负荷期间QT离散度(QTd)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3只小型中国家猪采用闭胸介入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模型(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利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实验(DSE,0~40 μg·Kg-1·min-1)检出冬眠心肌,之后成功复灌,处死动物,对心脏行TTC大体染色及光镜检查.分别于模型制备前后、DSE期间及复灌后观察QTd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10只动物(76.92%)成功制备成模型,病理检查未示心肌坏死改变.②模型制备成功后QTd较正常状态明显增加[(68.75±5.33)ms和(25.00±1.77)ms,P<0.05];复灌后明显降低[(35.62±3.47)ms和(68.75±5.33)ms,P<0.05],与正常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62±3.47)ms和(25.00±1.77)ms,P>0.05].③DSE期间QTd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双相反应的变化趋势.④模型制备成功后的QTd与DSE检出的急性冬眠心肌节段数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64,P<0.05).结论 ①.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的QTd明显增加,早期有效复灌可降低QTd.②DSE期间急性冬眠心肌模型的QTd呈现双相反应趋势.③急性冬眠心肌模型的QTd是反映冬眠心肌数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和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人们对高血压的发病、诊断和治疗均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ydroxystemid dehydrogenase,11β-HSD)与高血压的关系近年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尼卡地平是一种新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我们自1994年9月~1996年5月应用静脉滴注尼卡地平治疗重度高血压24例,以观察其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总结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24例舒张压(DBP)>15.3kPa(smmHg)需紧急降压而收住院的重度高血压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39~70岁。其中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3例,鼻呢1例,不包括继发性高血压、颅内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给药及观察方法:尼卡地平30mg用5比葡萄糖250ml稀释溶解(尼卡地平注射液由日本山之内制药株式会社提供),以3~15mg/h速度持续24/J…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60例CHF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瘦素水平,比较CHF组与对照组、CHF组不同心衰级别及不同病因亚组间的血浆瘦素水平。结果:CHF组患者血浆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1);CHF不同病因亚组间血浆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升高,并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与引起心衰的病因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DSE)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冠心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用DSE方法观察 2 8例正常人 (A组 )和 80例冠心病 (CAD)病人 (B组 )血流动力学变化 ,通过长期随访 ,比较 2组的预后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结果 随访 10 8例 ,B组共发生心脏事件 33例 ,其中硬性事件 14例 ,软性事件19例 ,而A组无心脏事件发生。A、B两组免于事件的累积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B组中发生心脏事件者 (BⅠ亚组 )与未发生心脏事件者 (BⅡ亚组 )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明显差异 (P <0 .0 1)。B组中最大负荷时收缩压 /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SBP/ESVI)正常者与低于正常值范围者累积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DSE期间诱发心肌缺血的因素如SBP/ESVI、室壁应力增加 ,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TVRI)轻度下降 ,HR、SBP、RPP增加等可以提供CAD病人发生心脏事件的预测信息 ,尤其是B组中最大负荷时SBP/ESVI低于正常值范围者 ,对于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肥厚时心血管重构的结构、生化改变及赖诺普利与氯沙坦对心血管重构的预防作用。方法 膈下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降压和非降压剂量赖诺普利与氯沙坦在术后第2天用药至30天后,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肌肥厚程度及局部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AP、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MI)、心肌细胞横径(TDM)、胶原蛋白分别提高28.6%、20.5%、26.9%、17.9%、54.4%(P<0.01);NO、NOS分别降低53.4%、51.2%(P<0.01)。(2)降压剂量赖诺普利与氯沙坦和非降压剂量氯沙坦干预后,LVW、LVMI、TDM、NO、NOS、胶原蛋白含量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非降压剂量赖诺普利可使LVW、LVMI和TDM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NO、NOS改善不明显;(3)LVMI与MAP、胶原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分别为γ=0.7841,γ=0.8177,P<0.01),与NO显负相关(γ=-0.7730,P<0.01)。结论 心血管重构与血压、心脏间质成分及NO有密切关系;赖诺普利预防心肌肥厚可能是血流动力学和非血流动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氯沙坦可能主要依靠非血流动力学因素抗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Macruz指数与经皮穿刺左心室造影(LVA)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对比相关分析,探讨Macruz指数对冠心病者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确诊冠心病者(A组)和16例冠脉造影(CAG)结果正常者(B组)在经皮穿刺LVA前进行心电图检测,计算出Macruz指数;然后应用LVA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计算LVEF,探讨Macruz指数衡量LVEF的可靠性。结果A、B两组年龄之间无差异;A组的Macruz值显著大于B组(P〈0.01);A组的LVEF显著小于B组(P〈0.01)。Macruz指数与LVA所测LVEF相关(r=-0.612,P〈0.01);经连续性校正的X^2检验,X^2=1.455.P〉0.05。结论Macruz指数与LVA所测LVEF负相关。Macruz指数可以定量评价冠心病左室收缩功能,是估计冠心痛者左室收缩功能简单且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尼卡地平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尼卡地平持续24h静脉滴注(1.5~3mg/h)治疗20例重度高血压患者,观察给药前后血压、心率、左心功能以及自觉症状变化。结果降压显效率100%,5min起效,0.5~1h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同时全部病例脑循环障碍症状消失,24h降压效果平稳,心率轻度增快(<10min-1),左心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而舒张功能未见变化。结论静脉注射尼卡地平可迅速、显著而平稳降低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左心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三七总皂甙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运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刺激兔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三七总皂甙对其增殖活性、细胞周期及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显著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三七总皂甙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三七总皂甙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处于G1/G0期的细胞数增多,而G2/S期的细胞数显著减少,c-myc蛋白的表达亦降低。结论三七总皂甙对基础状态下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部分机制与其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G1/G0期向S期转化以及下调c-myc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病例讨论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病例讨论在临床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能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实习医师和青年医师的医学素质,包括训练对医学事件的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促其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督促规范书写医疗文书;培养医学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等。是培养合格医师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