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东莞市3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两个社区的3类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3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本地村民72.03%,中学生66.45%,流动人口53.41%;实际获得和喜欢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都是"电视",为82.89%和81.16%,其次为"报纸、杂志",为75.42%和65.51%;3类人群对艾滋病都存在一定的恐惧和歧视心理。结论:在强化大众媒体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的同时,更应加强针对不同人群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消除恐惧和歧视,营造一个共同参与、预防艾滋病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东莞市2010-2014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入组时的流行特征,为提高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东莞市2010-2014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入组时的数据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1412例治疗病例的平均年龄为(35.99±10.13)岁,80.17%为男性,已婚或者同居者占55.88%。经异性传播和同性传播比例分别为占42.14%和29.67%。入组时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值是(218.93±123.35)个/μl,接受治疗时间与HIV确证阳性时间的间隔天数的中位数为74.5 d(P25=32,P75=321)。入组治疗治时,采用D4T/AZT/TDF+3TC+NVP方案的比例为70.11%。治疗病例的在访率为87.89%。结论 东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较之以前有所提前,应继续采取措施尽早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同时加强MSM病例的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情况。方法在全市33个镇(街)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务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服务站,按服务区域内每万常住人口样本量61人为标准,以社区拦截调查、电话随访、入户调查等方式调查居民5 588名进行分析。结果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得分为83.56分,其中对就诊距离、服务环境的满意度得分较高分别为8.58及8.48分,而获取服务及相关信息得分最低,仅为8.07分。提供服务效果、获取服务及信息、就诊距离、服务态度、服务项目齐全、户籍是Logistic分析筛选出的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提供服务效果影响强度最大。结论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建设及服务环境较为完善,但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东莞市MSM哨点监测数据,对MSM的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性病症状、接受干预服务、HIV和梅毒感染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MSM984人,平均年龄为(30.36±6.71)岁;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异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3.37%和37.5%,与同性、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8.89%和29.27%。近1年有性病相关症状的MSM的比例为6.81%,接受过于预服务的比例为59.04%。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23%和15.35%,其中2010—2012年HIV阳性率分别为10.5%、11.33%和22.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艾滋病知识知晓和接受过干预服务与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抗体阳性、近1年有性病相关症状、年龄在≥40岁、样本来源等因素,与HIV感染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MSM的HIV感染率高,且上升趋势明显,迫切需要加强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向一般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了解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深入探索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教育政策调整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全市33个镇(街)道中,共随机抽取6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站),以入户调查、社区拦截调查、电话随访调查等方式调查15岁以上常住居民5588名,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录入,主要采用频数分析方法。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822份,回收有效问卷5588份,有效率为95.98%,其中入户调查1405名(25.14%),社区拦截3863名(69.13%),电话调查320名(5.73%)。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3.23%,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0.1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为44.61%。结论应继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相关职能,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6.
东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KABP及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与艾滋病有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定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在东莞市强制戒毒所戒毒的1 032名吸毒者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同时采用统一的问卷搜集每名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行为学等相关资料。将所有资料输入EPIDATA 3.0,采用STATA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为5.04%。男性吸毒人群的感染率(5.53%)高于女性(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62,P=0.038);注射吸毒的感染率(7.09%)高于口吸毒品者(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072,P=0.000);共用针具吸毒者的感染率(11.84%)高于未共用针具者(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77,P=0.002)。东莞市吸毒人群注射吸毒率68.31%、针具共用率34.75%;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39.34%;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率22.09%,买淫和卖淫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率50.26%和46.81%。[结论]东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持续上升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但吸毒人群中仍然存在着共用针具、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艾滋病防治知识欠缺等危险因素,建议在吸毒人群中采取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并重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莞市多部门合作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为制定多部门合作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和措施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对与东莞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有关的市、镇两级政府部门及群众团体的关键人物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本部门开展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及对未来工作的设想。结果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群众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局面在东莞市仅处于起步阶段。卫生、计划生育、教育、公安部门和妇联根据所接触的流动人口类别,结合自身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其余部门较少主动开展工作。结论建议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强有力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并落实不同类别流动人口部门管理责任制和加强对各部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加大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和对群众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力度是做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东莞市一起社区诺如病毒腹泻爆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东莞市某社区发生的一起腹泻爆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病例发生情况及可疑传播因素;采用ELISA、RT-PCR等方法对人体和外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本次疫情从2007年2月11日开始至18日结束,共发生腹泻病例173例,罹患率2.40%.从4份病人粪便标本中均检测出诺如病毒核酸片段.疫情特点符合经水传播传染病特征.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社区腹泻爆发,可疑传播因素为被污染的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东莞市利用互联网交友的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认知、行为状况及HIV抗体检测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控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ZANK(赞客)同志服务平台注册、现居住地为东莞市的MSM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行为等,对HIV抗体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1 623人,平均年龄为(27.52±6.87)岁,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9.88±3.27)岁,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6.00%(1 558/1 623),57.73%(937/1 623)的MSM曾经做过HIV抗体检测,在过去1年内做过HIV抗体检测的比例为36.29%(589/1 6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25~29岁(OR=2.111)和≥30岁(OR=2.041)、学历为高中或中专(OR=2.242)和大学及以上(OR=3.719)、自我认知感染HIV风险有点高(OR=1.804)和很高(OR=2.169)的MSM进行HIV抗体检测的意愿较高,而首次性行为年龄为20~24岁(OR=0.488)的MSM进行HIV抗体检测的意愿较低。结论东莞市利用互联网交友的MSM在过去1年内进行HIV抗体检测的比例较低,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MSM人群HIV抗体检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高危行为方式,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男男性行为者聚集场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9岁,以未婚、高中文化程度、省外流动人口及在东莞居住2年以上者为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75%;74.75%的调查者在过去的6个月中有过同性性行为(其中3.34%的人有过同性商业性行为),其中51.84%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39%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与女性有过性行为,其中37.82%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27.25%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与男性、女性都有过性行为;7.25%的人在最近一年曾患过性病;10.5%的人HIV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结论 应采用民间组织宣传干预与VCT检测相结合的模式,加强MSM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止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及经其女性性伴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