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绑定式医护同组管理模式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绑定式医护同组管理模式实施前(2014年6月—2015年12月)和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住于我院的食管癌手术病人各33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模式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模式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绑定式医护同组管理模式对食管癌手术病人实施干预可降低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OPCABG患者进行精心术前心理护理及呼吸指导,术后护理以维持循环稳定为主,即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血电解质和血糖。结果18例患者无一例死亡,均恢复日常生活、生命质量提高,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OPCABG患者给予积极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和严密监护,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年龄、低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术后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低年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的术前、术后护理经过。结果术后并发肺炎、肺不张2例,经我们加强拍背、吸痰、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全组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均无心肺功能不良,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精心护理是低年龄、低体重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根治食管癌的主要方法。由于老年人各种机能逐渐衰退,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肺、肾及内分泌疾患,抗病能力下降,术后并发症多,其中以呼吸道衰竭和吻合口瘘为多见。如何提高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水平,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归因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9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组在常规抗凝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归因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抗凝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6个月后应用情感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素质进行测评,并采用Morisky-Green测评表(MG),评价两组患者的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素质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u值分别为3.50、3.63、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百分率为96.94%,对照组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百分率为85.71%,两者比较,χ2值为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归因干预可明显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素质和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地抗凝,达到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预防血栓栓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中青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0例中青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患者焦虑、抑郁人数分别为60例(75.00oA)与65例(81.25%),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人数分别为16例(20.00%)与12例(15.00%),干预前后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分值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争取社会支持等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中青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瓣膜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脏瓣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患者围术期护理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其护理有效率,帮助患者可以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有效排解患者由于对该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值得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全肺切除术18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共为18例患者行全肺切除术,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56~76岁,平均63岁。其中肺癌16例,毁损肺2例。行左全肺切除术15例,右全肺切除术3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1例,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5d后,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均痊愈出院。2围术期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病情及其它多种因素影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针对患者职业、性格、年龄特征,使用支持、疏导、安慰、鼓励和放松练习等方法,缓解其负性情绪反应,用乐观、放松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将9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运动训练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6个月分别采用西雅图量表(SAQ)对两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测定,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同时应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进行社会功能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西雅图量表(SAQ)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从而促进康复,达到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在预防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拔管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心胸外科收治的实施胸腔引流的病人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当天至拔管当天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病人置管相关知识情况以及置管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置管当天至拔管当天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目的、置管必要性、不适现象、注意事项各项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置管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与护理人员及病人均有关,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引流管固定不牢固、巡查不及时,病人剧烈活动、不舒适感、精神状况不佳等均是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预防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并提高病人对置管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置管依从性。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临床应加强对此类病人的管理,以提高病人依从性,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