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讨轻力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快速矫治安氏Ⅱ类错的效果。方法将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30例上颌前突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Roth直丝弓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观察组采用轻力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比较两组患者的矫治治疗时间,矫治前及矫治后的SNA角、SNB角、ANB角、U1-SN角、U1-NA角、L1-NB角、L1-MP角及U1-NA、L1-NB、L1-MP、L6-MP距离。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20.6±1.6)个月,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6±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U1-NA角[(25.16±3.84)° vs (28.94±4.72)°]、L1-MP角[(99.41±3.56)°vs (103.46±3.22)°]、L1-NB角[(23.71±6.19)° vs (28.62±6.09)°]、L1-MP [(34.69±2.21) mm vs (36.84±2.49) mm]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6-MP为(32.19±2.86)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46±2.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力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快速矫治与Roth直丝弓托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其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内收上前牙及控制上前牙的唇倾程度,增加下颌的顺时针旋转程度、后牙升高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使用自锁托槽和直丝弓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上颌前突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32例上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实验组,16例)和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对照组,16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排齐、关闭间隙和总的治疗时间;测量两组患者尖牙牙根长度和牙槽骨高度,以及头影测量项目,并对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总疗程平均(19.6±5.39)个月,短于对照组的(25.7±5.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尖牙牙根长度和牙槽骨高度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牙弓突度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治疗后U1-SN角、U1-X(mm)、U1-Y(mm)、A-Y(mm)、UL-Y(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上颌前突拔牙患者,能显著缩短拔牙间隙关闭的时间,缩短总疗程,前牙覆牙合覆盖的变化显著,侧貌改善明显,且尖牙牙根和牙槽骨无明显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钉在骨性Ⅱ类错颌矫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骨性Ⅱ类错颌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予以自锁托槽+微种植钉矫治方案及直丝弓托槽+微种植钉矫治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矫治情况、疼痛及牙周健康指标评估结果差异,比较其矫治前后各软硬组织标志点与水平参照线、垂直参照线距离的测量值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矫治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期间椅旁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矫治7 d时,两组患者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均明显低于矫治1、3 d时(P<0.05),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牙松动度(T M)及牙龈指数(GI)均较矫治前无明显变化(P>0.05),菌斑指数(PLI)水平则较矫治前明显升高(P<0.05),上唇沟点、上唇缘点及颏唇沟点均较矫治前无明显上移(P>0.05);上唇下点、软组织颏前点则较矫治前明显上移(P<0.05),上唇沟点、上唇缘点、上唇下点较矫治前明显后移,颏唇沟点、软组织颏前点较矫治前明显前移(P<0.05).结论 自锁托槽矫治系统能有效缩短骨性Ⅱ类错颌椅旁操作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我院60例种植义齿修复的牙列缺患者,对其种植失败率、牙槽骨的骨吸收情况及患者对于种植前后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年,1例种植失败,种植失败率为1.67%;患者结构修复完成后1年牙槽骨近中和远中吸收量与负重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患者满意度较种植前明显提升(P< 0.01或0.05).结论: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失,成功率高,患者使用更自然、舒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Typodont模型上,模拟临床关闭拔牙间隙的过程,研究自锁托槽结合3种不同的支抗方式对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制作36个安氏I类双颌牙齿前突的标准Typodont模型,随机配对分成3组,每组12个模型。A组单纯使用自锁托槽;B组使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C组使用自锁托槽结合口外弓支抗。结果 B组的间隙关闭速度为(1.37±0.03)mm/h,A组比B组的间隙关闭速度稍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P〈0.05);B组的上颌中切牙平均舌侧移动距离为(6.27±0.44)mm,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1);B组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近中移动距离为(0.11±0.08)mm,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应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既能保持自锁托槽的轻力矫治,又能充分发挥微种植体绝对支抗的作用,矫治后上前牙内收更多,支抗丧生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直丝弓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到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安氏I类双颌前突患者共20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牙弓的4个区左右配对随机分组,单数患者牙弓的左上区和左下区为试验组,右上区和右下区为对照组;双数患者分组与之相反。试验组采用颊侧镍钛丝拉簧加舌侧弹性牵引关闭间隙,对照组采用颊侧镍钛丝拉簧牵引关闭间隙。测量间隙关闭量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间隙关闭速度为每月(0.98±0.03)mm,对照组为每月(0.79±0.03)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尖牙牙根和牙槽骨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直丝弓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速度快,费用少、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镍钛丝拉簧加舌侧弹性牵引关闭拔牙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Ⅰ类双颌前突22例共88象限区,采用镍钛拉簧加舌侧弹性牵引关闭间隙。结果经过治疗最后纳入统计的80个区,关闭间隙速度平均0.99 mm/月,治疗前后尖牙牙根及牙槽骨高度吸收轻微。结论镍钛丝拉簧加舌侧弹性牵引关闭拔牙间隙速度快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邱伟芳 《吉林医学》2012,33(6):1249
目的:对前牙缺损应用玻璃纤维桩修复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120颗患牙,均为牙冠缺损的前牙,以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颗牙。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铸造金属桩、玻璃纤维桩进行修复,两组患者全部制作全瓷冠修复,进行2年时间随访,对两组的牙龈黑线、继发龋以及桩核脱落、折断等情况进行观察,并做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有58颗成功,2颗失败,成功率达96.7%,对照组有48颗成功,失败12颗,成功率达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牙缺损应用玻璃纤维桩修复,临床效果优于应用铸造金属修复。  相似文献   
10.
邱伟芳 《海南医学》2012,23(8):81-82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联合种植支抗钉对拔牙间隙关闭的加速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全部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种植支抗钉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金属直丝弓托槽矫治器联合口外弓支抗技术。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尖牙牙根的长度、尖牙牙槽骨的高度、拔牙间隙的关闭量以及关闭速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尖牙牙根长度及尖牙牙槽高度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拔牙间隙关闭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联合种植支抗钉可加速拔牙间隙的关闭速度,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