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芩和鱼腥草两种中药水煎液对肺炎克雷伯菌(KP)被膜生成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银染法鉴定细菌被膜,改良平板法建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模型,微量稀释法测定两种药水煎液以及头孢他啶对3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TT法建立肺炎克雷伯菌被膜生成标准曲线。实验根据药物分为黄芩组、鱼腥草组、头孢他啶组和空白对照组。对应上述测定菌株的药物MIC浓度,运用MTT法检测四组生物被膜的模型用药前后的活菌数。结果黄芩水煎液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为8~32 mg/mL,鱼腥草水煎液为125~500 mg/mL以及头孢他啶对KP的MIC为0.125~256 mg/mL。30株生物被膜模型在黄芩和鱼腥草的作用后,黄芩组和鱼腥草组的活菌数分别为(7.49±0.08)lg CFU/mL和(7.42±0.07)lg CFU/mL,空白对照组活菌数为(8.17±0.11)lg CFU/mL,用药后活菌数明显下降,黄芩组、鱼腥草组以及空白对照组生物被膜活菌数比较,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与鱼腥草水煎液对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被膜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检验不规律使用阿奇霉素与MP耐药性是否相关.方法 以MP抗体滴度1∶320为诊断MP感染标准,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792例5~13岁合并发热或(和)咳嗽的MP感染患儿中,MP-IgM呈阳性的4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其1年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和MP感染次数分别纳入实验组(n=217,半年内无MP感染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史);对照组(n=214,1年内反复MP感染且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次).患儿入院当天于不同时间进行2次MP培养,对培养结果MP呈阳性者提取DNA进行23S rRNA V PCR产物合成与23S rRNA V区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进行MP呈阳性者的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性试验.对两组MP株的耐药性等进行比较.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和23S rRNA V区无突变患儿进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于治疗2周及4周末再行MP培养,对阳性者分析23S rRNA V区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对实验组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测序无基因位点无突变的患儿进行阿奇霉序贯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及4周时判断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疗效.对于对照组214例反复MP感染患儿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频次与耐药性关系进行统计学比较.对两组患儿的肺外并发病及住院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年龄及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本组患儿的MP感染率为54.4%(431/792).对本组药敏实验结果MP-IgM呈阳性患儿咽拭子进行快速MP培养的阳性率为26.6%(115/431).实验组与对照组MP株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41).对照组214例患儿1年内不规律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频次与耐药率比较,不规律用药次数越多,耐药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χ2趋势值=22.056,21.932;P〈0.05).实验组14例患儿的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测序无基因位点无突变,对其进行阿奇霉序贯治疗2周后,咽拭子培养结果显示MP呈阳性为4例,根治率为71.42%(10/14).对此4例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对阿奇霉素仍敏感,并对其进行23S rRNA V区测序发现无基因位点突变,继续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至4周末时,实验组14例患儿的根治率为92.85%(13/14).实验组14例MP药物敏感株与对照组37例MP耐药株患儿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3,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5,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MP感染安全有效,并不会诱导出耐药株,而不规律应用阿奇霉素可诱导耐药株,且耐药率与不规律应用的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微生物实验室2010年分离的5种临床最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送检标本和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及调整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临床送检标本资料,所有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经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VITEK-2compact)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细菌培养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常见菌的检出率在儿科系列病房均超过30%;在导管和支气管冲洗液等检出率平均达27.66%以上。常见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达14.9%,但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病原菌检出率高,儿科系列病房应重视病原菌检测;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常见。及时掌握病原菌及耐药性,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连翘对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主动外排耐药机制。方法从临床分离的30株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筛选出对环丙沙星(CIP)外排表型和外排泵编码基因均阳性的9株菌作为实验菌株,应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连翘水煎剂作用前后CIP对上述9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选取作用前后MIC变化较大的代表菌株进行基因测序,并将作用前后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连翘水煎剂可降低CIP对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IC;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为2 242 bp,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分析表明,连翘作用后鲍曼不动杆菌adeB基因序列共有12个碱基突变;突变发生氨基酸替换的有E140V、K145I、A147V、K150N、A151V、K153I,并有3个未发生氨基酸替换的突变。结论连翘水煎剂可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主动外排泵,并可引起主动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序列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支原体的感染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和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 对4 359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支原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359例精液标本中检出支原体1 277例,感染率29.3%,其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1 087例(85.1%)、人型支原体(MH)感染19例(1.5%)、UU合并MH感染171例(13.4%).UU对抗生素敏感率较高的是交沙霉素(99.4%)、阿奇霉素(95.7%)和强力霉素(95.3%);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全部敏感;UU合并MH感染对交沙霉素(89.5%)、米诺环素(82.5%)较为敏感.结论 精液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与MH的耐药性不同,UU合并MH感染对抗生素具有较高耐药性;UU感染可首选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或强力霉素;MH感染,UU合并MH感染可首选交沙霉素或强力霉素.临床上男性不育症患者应常规做精液支原体检查,对提高不育症诊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8.
CD_(105)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D105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标本80例,将其按临床分期分为宫颈原位癌组(n=30,0期),宫颈早浸润癌组(n=15,ⅠA期),宫颈浸润癌组(n=35,ⅠB~ⅢB);按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将其分为Ⅰ级组(n=5),Ⅱ级组(n=35),Ⅲ级组(n=10);按浸润癌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呈阳性组(n=8),淋巴结呈阴性组(n=4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原位癌组、宫颈早浸润癌组和宫颈浸润癌组患者肿瘤间质中新生血管内皮标志物CD105表达水平,同时观察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肿瘤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结果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间质的微血管密,在宫颈原位癌组、宫颈早浸润癌组和宫颈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浸润癌中宫颈癌病理分级各组间微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淋巴结呈阴性和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进一步行L-S-D检验显示,宫颈原位癌组与早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528)。微血管密度分别在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间无相关性(r=-0.200,P=0.863;r=0.353,P=0.12)。结论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可为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早浸润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29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其血清肺炎支原体总抗体.结果 哮喘组中MP感染阳性率为21.02%,哮喘组与非哮喘组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与女童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不同季节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小于1岁年龄段儿童与1~4岁年龄段儿童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原体之一,MP感染引发哮喘与性别、季节无关,1~4岁年龄段儿童感染MP几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药敏情况,及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8月-2009年5月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71例痰液标本,采用法同BioMerieux 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ESBLs发生率为71.8%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敏感率达100%,对近几年在新生儿较少用的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80%~90%,而对常用氦苄西林不敏感,对头孢菌素敏感率低。产ESBLs菌株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株强。结论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中为产ESBLs菌株比例较高,耐荮胜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