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冠状动脉CTA、血管内超声成像与光学频域成像(OFD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显示的离体实验模型,探讨它们对鉴别冠状动脉早期与进展期斑块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所有的实验步骤均符合地方及联邦法规与赫尔辛基宣言,并获得单位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实验取材于3个捐献心脏,共获得379个病理切片和9支冠状动脉血管,在不同检查间进行配准,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和成分进行评估。对于不同检查方式在显示进展期斑块的能力,采用C统计分析方法。采用Cohenκ统计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冠状动脉CTA中正常的切面、OFDI中纤维化斑块,在病理学检查中几乎没有发现进展期病变(比值比分别为0.02和0.06;均P<0.0001)。冠状动脉CTA中发现的混合性斑块、血管内超声发现钙化斑块和OFDI发现的富脂质斑块,与进展期斑块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比值比2.49,P=0.0003;比值比2.60,P=0.002;比值比31.2,P<0.0001)。OFDI对于区分早期和进展期病变,较血管内超声和冠状动脉CTA具有更高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631和0.679;P<0.0001)。OFDI和冠状动脉CTA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很高(κ分别为0.87和0.85),血管内超声的一致性尚可(κ=0.66)。结论通过各种有创和无创的检查方式对离体样本的系统性和标准化比较,发现对于冠状动脉斑块特点的显示能力,冠状动脉CTA和血管内超声与斑块成分及组织学分级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OFDI则与后两者更为相关。本实验数据有助于确定进展期冠状动脉斑块病人的影像学检查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正常对照组的对比,确定刺激回波位移编码(DENSE)电影MRI能否有助于发现和确定2型糖尿病病人的亚临床心肌收缩功能损害的表现。材料与方法获单位伦理委员会许可和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后,37例无明显心脏疾患的2型糖尿病病人和23名年龄匹配的对照组参与本前瞻性研究。受试者进行二维DENSE采集的MR电影扫描。在短轴位影像中,分别测量收缩期时左心室底部、中部和心尖部的圆周收缩应变(Ecc)和半径收缩应变(Err)。在四腔心和二腔心图像上测量纵向收缩应变(Ell)。统计检测方法包括组间相关性系数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Ecc、Err与Ell在观察者内的组间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85、0.95和0.90,而观察者间的组间相关系数值为0.79、0.91和0.80。左心室射血分数位于参考值范围内,组间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病人较对照组的Ecc(-14.4%±1.6%与-17.0%±1.6%,P<0.001)、Err(36.2%±10.9%与44.4%±9.9%,P=0.006)和Ell(-12.9%±2.1%与-15.5%±1.6%,P<0.001)均减低。最后,糖尿病组在控制年龄、性别、高血压、体质量指数和左心室容量因素后,与Ecc(P<0.001)、Err(P=0.05)和Ell(P=0.01)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电影DENSE这种运动编码MRI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可用于心肌收缩应变能力的评价,有助于显示糖尿病病人亚临床期心脏收缩能力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RI是否能够显示乳腺癌病人新辅助化疗的治疗前差异,并监测早期治疗反应。方法搜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截止至2012年1月1日的文献。初步选择后,按照预先确定的入组/出组标准选择文献。两名研究者采用提取表格评价实验内容。结果在15项研究中,大部分样本有限并采用不同的实验设计,包括31个不同的参数。最常用的研究参数是肿瘤直径或体积,Ktrans、kep、Ve和表观扩散系数(ADC)。两项或很少研究中分析了其他参数。肿瘤直径、体积和血流动力参数在出现治疗反应和无治疗反应者之间无治疗前差异。两个研究显示ADC值在两组间存在治疗前差异。大部分影像学参数对于早期治疗反应的监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采用治疗前的MRI区分新辅助化疗的有应答与无应答组,以及采用MRI监测早期治疗反应,根据目前有限的研究结果和不同的实验设计证据尚不足。因此,乳腺MRI对于评价化疗反应的价值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4.
64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基本原理和实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三维,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立体(容积)。三维的含义就是立体的信息集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嗅觉功能MRI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4例正常老年人(NC)、11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及12例AD患者进行MMSE、MOCA及CDR量表评分,采用西门子3.0T磁共振扫描仪、32通道头线圈以事件相关设计的方式进行嗅觉fMRI扫描,64位Matlab 7.11.0及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选择双侧初级嗅觉皮层(POC)为感兴趣区(ROI),统计ROI内激活体素数量并进行分析,比较3组间ROI内的激活体素数量,分析受试者ROI内的激活体素数量与MMSE和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NC组、MCI组和AD组POC内激活体素数分别为201±114、88±102、45±60,AD组激活水平显著低于MCI组及NC组,MCI组显著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272,P<0.01).控制年龄因素时,受试者初级嗅觉皮层内的激活范围与MMSE评分(r=0.447,P<0.05)及MOCA评分(r=0.421,P<0.05)呈正相关.结论 嗅觉功能MRI可以反映AD病理改变造成的嗅觉功能损害,可能成为早期诊断AD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常规临床3.0T肝脏MR成像条件下,测定双源与非双源射频时B1磁场分布,定量评价正常肝组织与肝段静脉血管的对比噪声比。材料与方法本前瞻性研究获得单位伦理委员会的许可。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6例肝脏疾病病人和9名健康志愿者入组。采用可进行单源与双源射频模式的3.0TMR设备进行扫描,在不同射频条件下进行实时翻转角度成像(TR1,TR2/TE分别为72,192/2.2ms;射频角度为60°),对所有肝段的平均B1场强值进行评价。同时还采集二维梯度回波T1WI(TR/TE为180/2.3ms;射频角为55°)和单次发射快速自旋回波T2WI(1501/80)影像。在每个肝段,测定肝实质与肝段静脉的平均对比噪声比。采用双侧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两种射频方式影像中的肝脏病变进行双盲评价。结果在常规单源射频方式时,肝脏Ⅱ~Ⅳ段的平均翻转角度为标称值的44%~53%,肝脏Ⅵ段和Ⅷ段为标称值的67%和63%,全部肝段均低于77%。而在双源射频方式时,所有肝段的实际翻转角度达标称值的82%~100%。单源射频方式下,T1WI显示出低B1场区而造成影像对比减低。单源射频方式下的T2WI显示出明显的信号强度减低,但这些区域对比没有改变。对比单源射频影像,在双源射频方式的T1WI中两名阅片者分别可发现额外的22个和14个病灶。在双源射频方式的T2WI中,两名阅片者分别可发现额外的11个和5个病灶。结论在3.0T场强下,双源射频方式能够提高所有肝段的B1磁场均匀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4.7TMR条件下采用极短回波时间序列活体显示同系小鼠肺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及其组织弛豫特点。材料与方法实验方案获得单位动物委员会的许可。6只C57BL/6小鼠在接受同系原位左肺移植术24h后进行MR成像。采用小动物MR设备和鼠用线性极化鸟笼线圈。扫描常规T1损毁梯度回波和T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以外,还进行3D极短回波时间(50~5000μs)序列。采用逐像素计算伪彩的T2*弛豫时间图。采用感兴趣区方式,定量评价移植肺实质的T2*值和自旋密度,进行双尾配对t检验。MRI检查后,将移植肺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小鼠的移植肺组织在常规T1和T2序列中表现为相似的低信号。极短TE时间序列中的信号增益大于噪声水平。移植肺组织的自旋密度[(50.8±26.9)%,P=0.006]增高,T2*弛豫时间[(1041±424)ms,P=0.016]延长。伪彩编码的T2*弛豫时间参数图具有最佳的显示效果。常规T2加权序列可见少量胸腔积液。组织学检查中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细胞渗出或水肿。结论采用极短回波时间的序列可显示同系肺移植术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正常肺组织实质相比,其表现为特征性的弛豫时间改变。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目前是一种较为常见、预后较差的慢性老年病,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智能损害。全球约有3390万AD患者[1],65岁以上的AD患病率约为5%,年龄每增长5岁患病率增加约1.85倍,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50年后AD的发病率可能提高3倍,患者可达1亿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于高度可疑冠心病病人治疗决定的有效性——尤其对于鉴别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血管再通治疗以及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研究方案获得单位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所有参与者的知情同意。研究符合HIPAA原则。共185例[男性121例;平均年龄(59.4±9.7岁)]有症状的病人分别进行了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心肌灌注、冠状动脉CTA和常规心脏血管造影检查(心脏导管介入术)。综合冠状动脉CTA和SPECT的检查结果,前瞻性地确定治疗方案(保守或血管再通治疗)以及血管再通治疗的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此外,作者还统计了冠状动脉CTA对判断梗阻性冠心病与选择血管再通方案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心脏导管插入术的结果作为参考标准。结果在185例病人中,113例(61%)没有接受血管再通治疗,42例(23%)排除了冠心病。在178例(96%)病人中,根据心脏冠状动脉CTA和导管造影选择的治疗方案(保守或血管再通治疗)是一致的。所有需要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的病人,均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被发现。当决定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后,72例病人中的66例(92%)选择了相同的治疗方案。结论对于高度可疑冠心病的病人,冠状动脉CTA对于确定是否需血管再通治疗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其效能与心脏导管造影结论相近。这样,冠状动脉CTA可以限制无梗阻性冠心病病人进行的心脏导管造影检查,并为血管再通治疗的选择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测定大鼠脑部血氧饱和度的可重复性,探讨MR的低血氧饱和度与组织缺氧和胶质肉瘤模型内的缺氧与坏死之间的关系,评估MR血氧饱和度参数对于显示9L胶质肉瘤抗血管生成(索拉菲尼)治疗后改变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本实验获得法国农业部的许可。48只雄性大鼠接受9L胶质肉瘤的种植并随机分为(索拉菲尼)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在治疗前1d与开始治疗后1、3、5和8d,采集MR血容量分数与计算血氧饱和度参数。评价活体MR血氧饱和度测量与离体哌莫硝唑缺氧染色评估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包括配对与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Pearson参数检验。结果健康组织的MR血氧饱和度测量结果与文献中的数值相符,并且具有可重复性[所有动物平均为(68.0±6.5)%]。在未治疗肿瘤组的缺氧坏死区,MR血氧饱和度测量与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具有相关性(R2=0.81)。在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组,肿瘤的MR血氧饱和度测量与健康组织相比有所减低(P<0.00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MR血氧饱和度测量具有可重复性,可作为脑肿瘤缺氧的活体检测方法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后缺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