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药前列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成  马永良  余晓霞  谢文练 《中药材》2005,28(11):1047-1048
目的:观察中药前列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泌尿外科门诊患有慢性前列腺炎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前列泰治疗组51例,口服前列泰片,每日3次,每次5粒;另每晚加服盐酸坦索罗辛0. 2mg粒,15日为1疗程;其余43例全为对照组.结果:前列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组SSQ的有效率为92. 2%,EPS中WBC的有效率为84. 3%.结论:中药前列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BPH)术前伴有急性尿潴留(AUR)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因BPH行TURP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大于50岁的BPH患者仅行TURP术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术前AUR(+),另一组术前AUR(-),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癌、药物或尿道狭窄所致AUR患者不纳入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尿路感染(UTI)、血尿、重置尿管、尿失禁、休克、输血率、败血症、下尿路症状(LUTS)。结果〓AUR(+)组144例,AUR(-)组116例,AUR(+)组与AUR(-)相比,术后尿路感染(45.83% vs 10.34%, OR:7.33, 95% CI:3.71~14.50)、血尿(19.4% vs 6.9%, OR: 3.25, 95% CI: 1.41~7.50)、重置尿管(8.33% vs 2.59%, OR: 3.42, 95% CI: 0.94~1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尿失禁(1.39%)、休克(0.69%)、输血(4.17%)仅发生在AUR(+)组,LUTS症状、败血症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伴有AUR患者TURP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风险较不伴有AUR的患者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慢性前列腺炎(CP)引起的性功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CP引起的性功能障碍患者253例,其中早泄191例,勃起功能障碍62例,随机单盲分为2组,对照组112例采用常规系统治疗,试验组141例采用系统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5评分表(CIPE-5)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15评分表(IIEF-5)的变化,评价心理治疗在CP引起早泄和勃起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结果对照组早泄患者有59.3%症状明显改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有54.8%症状明显改善;试验组早泄患者有75.5%症状明显改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61.3%症状明显改善。早泄的有效率2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在CP引起的性功能障碍中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联合系统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精囊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精囊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手术方案及术后治疗.1例行双侧精囊连同膀胱、前列腺、直肠根治性切除术.2例行精囊、部分膀胱、前列腺切除术.1例行精囊、膀胱、前列腺、输尿管下段、直肠前壁切除术及回肠膀胱术.结果 2例患者术后随访5年未见复发与转移,1例术后2年死于结肠癌,1例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与转移.结论 原发性精囊癌的临床表现为血精或血尿,下尿路梗阻症状,大便性状与次数的改变,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CEA阴性,细胞角蛋白(CK)阳性.治疗主要根据肿瘤侵及的范围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予以切除,术后应加以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输尿管结石,经尿道、膀胱置入输尿管镜抵达结石处.将光纤头接触结石,设置工作能量1.0~1.5焦耳,频率8~10Hz,采用连续脉冲方式粉碎结石。【结果】102例中96例碎石成功,成功率94.1%。上段碎石成功率90.3%(28/31),中段碎石成功率96.4%(27/28),下段碎石成功率95-3%(41/43)。6例失败改开放手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其中1例因前列腺增生输尿管镜入镜困难,2例因输尿管扭曲无法接触结石,1例因输尿管穿孔,尿外渗严重,2例因碎石中结石移至肾内,残留较大结石。手术时间20—90min,平均35min。术中输尿管穿孔4例,无输尿管离断、严重内膜撕脱等术中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2~5d,平均3.5d。【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同时处理息肉和狭窄.是输尿管结石的较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发生与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1],目前研究结果显示,抑癌基因甲基化是其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我们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nmtl、3b mRNA在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在急性梗阻性无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梗阻性无尿患者输尿管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或输尿管镜检,术中留置单侧或双侧输尿管双J管,成功42例,失败4例,成功率91%。术后3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7例无好转,其中2例需要定期血液透析治疗。结论:输尿管镜在处理急性梗阻性无尿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迅速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5月至2008年9月,对3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开放手术22例,腹腔镜手术13例.术中保留患者的前列腺包膜、精囊、输精管、神经血管束.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排尿情况,并检测患者的残余尿量、新膀胱压力及性功能情况等.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保留前列腺包膜和勃起神经的膀胱根治性切除一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开放手术时间为210~330 min,平均271 min;术中出血200~800 ml,平均460 ml.腹腔镜手术时间为210~420 min,平均343 min;术中出血80~800 ml,平均377 ml.术后3个月IVU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250~350 ml.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能自行排尿,2例患者有夜间尿失禁.术后71.4%(20/28)的患者保留了阴茎勃起功能.无患者出现尿道残端或前列腺包膜肿瘤复发,有2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骨转移.结论 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与标准的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控尿效果好、可保留勃起神经等特点,适用于对性功能要求较强、肿瘤未累及膀胱颈及前列腺的较年轻的患者.然而,其肿瘤控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并膀胱颈挛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6例下尿路梗阻临床症状明确的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及膀胱颈挛缩的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及经尿道前列腺+膀胱颈电切术(TURBN),术后随访对比其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评价TuRP和TURBN在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和膀胱颈挛缩中的作用。结果手术时间20—55min,平均(35±9.5)min。切除腺体重4—30g,平均(12.5±7.2)g。出血30—150ml,平均(60±21.2)ml。随访6~62个月,平均33个月后,IPSS评分由术前(27.5±3.0)分降至术后(8.9±2.9)分(P〈0.05),残余尿量由(280±30)ml降至(28±10)ml(P〈0.05),最大尿流率由术前的(9.0±3.5)ml/s升至术后(21.2±3.7)mL/s(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尿道狭窄,2例出现瘢痕狭窄,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结论TuRP+TUR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及膀胱颈挛缩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疗效较满意,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已发现的前列腺癌中L-plastin启动子一个多态性位点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和意义。方法扩增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L-plastin启动子序列,发现在距离转录起始点-1751上存在多态性位点T后,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文献报道的启动子序列质粒(-1751C),测定含-1751T质粒和含-1751C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用巢式PCR扩增前列腺癌细胞株和癌组织中该位点序列,并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L-plastin启动子,并发现一个位于-1751的多态性位点(C/T);成功构建启动子序列含-1751C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测定表明(-1751C)质粒启动子转录活性为(-1751T)质粒的4~5倍,2者受到雄激素刺激后活性均升高;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性普遍存在于前列腺癌患者和细胞株。结论鉴定了一个普遍存在于前列腺癌的L-plastin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位点,含有不同碱基位点的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